刘烨
[摘 要] 生成教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换观念,有效设计课堂,为生成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把握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来促进生成.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程设计;生成教学
什么是生成教学?它其实是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的某些观点、思考和想法为契机,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顺应学生的需要将问题逐渐铺陈开来,由此促成教学的成功. 生成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完全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从而让学生以更加生动而有效的方式展开学习,这样的处理能有效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鼓励学生开启思维,以创新化的意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那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我们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生成教学呢?下面笔者就结合一些自己的看法来展开分析和探讨.
积极转换观念,时刻为生成而准备
生成教学需要教师灵活掌握时机,要顺势而起、因势利导地对教学进行调整和重设,而这一切就必然需要教师能积极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时刻为生成而准备. 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须知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预设过程,它是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出发,对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以及有关策略进行充分的预设. 有很多教师在设计生成性的课堂时存在这样的误解,他们认为既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那么备课工作就应该简化,甚至可以不备课. 这显然是错误的,须知如果没有周密的教学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灵活生动的引导和随机应变的生成.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预留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产生灵动的思维,并由此为我们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将各项活动安排得太满,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尾大难掉的情形,这也就让教学过程失去生成的空间.
有效设计课堂,为生成创造条件
学生的思维具有能动性和个性化,他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可能性都将成为生成教学的素材. 事实上,生成应该是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生成的,这应该是生成教学的起点.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之前,必须深入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经验基础以及能力起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对应的例子、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来提出问题;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启发和点拨;教师要积极预设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为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索预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习题和例题,教师也要预先做好变式设计,并为各项指导做好准备.
就数学教学而言,我们不仅要关注数学教学作为科学和技术的一面,而且也不能忽视其作为人文和艺术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对数学课堂进行设计时应该力争将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并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以及学生的发展. 这样教师才能从思想上真正地为生成做好准备.
在具体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到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太死,课堂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应变性,即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状态对目标进行弹性的调整,我们必须意识到:一节课的核心目标在于学生是否经历了充分的思考,学生是否向探究方向有效地迈进.只要关注到上述两点,其他的设计就都可以进行微调.
不仅仅是教學目标,教学各个环节的预设也应该是开放活跃的,即一切都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生成教学的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过程. 这种互动的有效性不仅在于学生专注地听讲,有效思考,更需要教师积极聆听学生的观点,从中发现并捕获学生灵感的火花,这些都是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 当然,教师还要在聆听中积极分析和整理学生的思维. 从而感悟学生的智慧,进而成就精彩的生成.
例题:某座大厦共20层,现在在第一层时有19人上电梯,他们的目标层次分别是2到20层,恰好每层一人,但是电梯只允许停一次,只能让一个人恰好到达目的地,其他18人必须要通过步行楼梯上楼或下楼到达自己的目标层次.假设乘客每向上走一层对应不满意度为2,向下每步行一层对应的不满意度为1,若要所有人的不满意度之和S最小,电梯应该停在哪一个层( )
A. 12层 B. 14层
C. 15层 D. 16层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应用阶段的例题,问题提出后,教师安排学生先自主分析,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和分析.
师:这种处理将数列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研究,很好.
生2:我在处理时是将选择题的各个选项代入,分别计算出不满意度之和,然后可以确定电梯停在第14层,结果最小.
师:这种处理方法也不错,选择题在处理时,采用代入检验的方法效率比较高.
生3:假设安排x个人乘坐电梯,离开电梯后,分别到达自己的目标楼层,让剩下的19-x个人步行,直接从底楼走到自己的目标楼层,这样的不满意度会更低.
生3的说法明显偏离常规,刚说了一个开头,所有的人,包括教师都蒙了:怎么办?这时怎样来处理就是考验教师教学艺术的时候了. 如果此刻教师对这种想法不予理睬,或是以“这一想法偏离主题”将生3批评一下,这显然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聆听,并从中发现学生的智慧,由此才有了下面的精彩.
师:很独特的想法,请你继续分析,说给大家听听.
师:请大家再思考并讨论一下,生3的解法怎么样?
生(众):同意,这样的想法才符合实际情形. (教室里爆出热烈的掌声.)
案例简析:一般来讲,学生只要经过一定的思考,他们的回答总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甚至隐含着一种独创和超越. 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拥有“慧眼识金”的睿智和勇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要尽量地帮助学生发掘其自身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智慧由此“喷涌而出”. 这对学生创新智慧的发展,以及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积极聆听,有效捕捉智慧,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提供时间与空间,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和表达.事实上,当学生挣脱框架的束缚,以自己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我们教师就没有理由不转变观念.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对学生进行激情洋溢的鼓舞,并充满耐心地面对学生的倾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与教师一起对问题展开分析和探索,由此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创造热情.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敢于打破原有教学的框架,以充满弹性的思维和设想来构建我们的课堂,从而为动态化的生成提供广阔的舞台. 当然,生成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聆听,要深度分析和思考学生的观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学生智慧的闪光,进而促成有效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