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淑敏
摘要: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一步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学校必须规范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图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课程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方面阐述了阅读名著课程化实施策略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旨在让我们在“名著导读”课程的引领下,创建书香校园,在引领学生畅游书海,伴名著阅读茁壮成长!
关键词:名著;阅读;课程化;实施策略;实操
经典书海须徜徉 名著课程伴成长。我们荔园小学深深感知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几年来不但将名著的阅读课程化,将课外名著阅读与课内教学有机融合,狠抓了“四个结合”。
1、外部激趣与内驱形成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因此激发阅读兴趣是当务之急。
(1)外部激趣,找准兴趣点
名著阅读课程,实施以来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课型。阅读兴趣的激发功不可没。以《一千零一夜》导读课为例:
课前出示:有人说:“它是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中一株永远艳丽多彩的奇葩!”高尔基说:“它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英国学者基布说:“它在世界文学史上获得了永恒的声誉。”
哪本书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先声夺人,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每周二雷打不动的阅读课:“校长伯伯讲故事”。校长充满温度的磁性声音,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图书内容,受到了孩子们的好评。两年的阅读培养使我校涌现出来了很多热爱阅读的书香班级。
(2)内驱形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自能读书”。
独立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完成某种行为的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因。需要越强烈,由它引起的活动越有力、有效。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2、整体观照与个体感悟相结合
“名著导读”课程选取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作为学生的阅读对象,对整本书的阅读加以指导。课程分“名著引读”、“过程阅读”、“读后交流”三大分支。
“名著引读”课是激发和诱导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的突破口。教师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读书先看序文和目录。因为:“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书的提要和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叶圣陶语)所以,低段的“名著引读”课,我们往往从介绍封面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面的文字和图片信息来猜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接着指导学生观察目录,通过让学生朗读小标题和自由质疑,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最后采用大声读或自由读等形式赏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使学生的阅读期望进一步高涨,从而激发学生想读整本书的冲动。中高年级的“名著引读”课,我们从指导学生阅读序文入手,让学生先从整体感知文本,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
“过程阅读”是学生阅读过程的主体,它是引读课的延续,也是读后交流课的基础。低段的过程阅读课主要采取师生大声读的形式,中高段可采取默读、自由读、课后阅读等形式进行。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这样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才能真正与书本中的世界实现对话,产生融合、撞击、互动、升华,学生才能在书本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理解书本。
“读后交流”课为学生搭建了交流读后感想、阅读收获的平台。优秀的文学作品决不是孤立的文学样本,它常常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读完了整本书,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也会潜移默化地领会这些知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收获和读后感想,读后交流课既要观照整体,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样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大声读和持续默读相结合
教师在“名著导读”课中“大声读”的教学方法,激起了孩子们爱听故事的兴趣。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能很快进入文本。教师可适时巧妙设疑,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参与到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理解文本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培养思考能力。
课堂时间有限,对于大部分篇幅较长的书籍,我们要采用“大声读”和持续默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读与写相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支柱。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先生曾写道:“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举凡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无不嗜读如命、博览群书者。的确,阅读直接影响着语感的形成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只有将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强强联手,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我们通过“名著引读”、“过程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因为读得充分,为写作提供了前提和保障。但要写出水平,教师还须在读写之间架设桥梁。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摘录,建立学生的专属“词库”。指导学生对内容审视、对比、评判,记录感受和疑点。形成读与思共,思与读随的阅读成效。在“读后交流”时,让学生写自己的读后感言。使学生具备自主作文的意识。学校将名著阅读引进语文课堂,引进班队会活动中、引进家长进学校课程、引进家校合作、引进与社区图书馆互动中。学校和附近社区的深圳市少儿图书馆手拉手建立常青藤“通借通还”平台,在校门口就能通过智能机借阅到喜欢的图书,看后直接还回学校就可以了。
学校还给同学搭建了很多读写平台,开展了“利用美篇APP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课题研究,学校将家長资源引进课堂,“家长进课堂,好书共欣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动后很多同学都写了精彩的作文,发表在美篇APP上,同学、家长以及网络陌生人在文章后点赞、点评、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被激发,热情空前高涨,每学期个人还整理出版了自己的美篇文集,班级出版了美篇合集。很多同学的作文被刊登在报刊杂志上,在市区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比赛中也纷纷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