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爱情观和死亡观

2018-09-25 06:49冉倩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爱情观

摘要:里斯蒂娜·罗塞蒂的诗歌有很多是关于死亡和生命的徒劳。虽然人们可能会觉得她的诗令人感受到难以抑制的悲伤和压抑,但是其诗歌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对美的微妙捕捉以及她几近幼稚的天真感与诗歌中散发出来的忧郁相得益彰,别具美感。《当我死了》是罗塞蒂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 探讨克里斯蒂娜对爱情与死亡的看法。

关键词:里斯蒂娜·罗塞蒂;爱情观;死亡观

一、克里斯蒂娜的爱情观

《歌》——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的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荫的柏树,让盖著我的青青的草,淋著雨也沾著露珠。假如你愿意请记著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这里,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使用女性而不是传统的男性作为叙述者来表达她的想法。女性叙述者要求她的情人在她死后不要唱悲伤的歌曲或种植玫瑰和柏树。她只渴望墓前有雨露的陪伴。作为永恒和爱情象征的柏树和玫瑰,她也不再需要了。女子并没有为自己的爱人而消得人憔悴, 她甚至直言死后她可能不会记得他了,她敦促他采取类似的行动。诗里的女性刻意疏远她在尘世间的爱人,这与但丁的《祈福的少女》 中的悲痛的女人形成鲜明对比。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反倒是诗里面的男性对爱人念念不忘,因为是女性叙事者敦促男性不要为她唱歌或种植玫瑰。这与拉斐尔前派一贯的女性为爱人忧伤憔悴的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女子鼓励自己的爱人继续生活下去,去体会绿荫、阵雨和露水的美好。引人注目的是,女子并没有不惜一切代价地保留之前爱的回忆。如果爱情成为了爱人去体会人生中的悲欢离合的绊脚石,她宁可他忘记过去,开怀拥抱生活。一直以来爱情都被描写成一种基于依恋的强烈情感。相反,《歌》里面的主人公却相对超然,罗塞蒂的爱情观充分考虑到了爱人的福祉。毕竟, 在体验 “在悠久的坟墓中迷惘,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的时候, 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去感伤地回忆或自我怜悯。在情人对死去的女性的愛情不可能持续下去的时候,《歌》的女性敦促情人不要以虚伪的、张扬的方式去哀悼她,因为最终,他们很快就会忘记对方。生活还要继续,我们必须学会独自在在孤独的世界中前行,不管是为了逝去的爱人还是自己,我们都得鼓起勇气。爱情不应该成为我们自私的借口,为了更好的生活,爱情应该慷慨地放手过去。爱情经历可能喜忧参半, 但无论如何,这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二、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死亡观

据说这首诗是罗塞蒂写给因宗教原因而不得不拒绝的爱人的,她用情极深,一直念念不忘,这对她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忧郁萦绕着她并显露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从第一节看出诗人是在探讨死亡, 但字里行间却看不到她对死亡的恐惧。诗中的叙述者要求爱人不要为她的死而忧伤。之后,叙述者描述了一个混沌的世界,她不能看到、感觉或听到任何东西, 包括夜莺的歌声。因此, 她的死将明显地将她与世界分离, 甚至连夜莺的哀悼之歌也不会传到她耳畔。她从尘世中离去,这将使她无法听到哀悼之歌,因此这种哀悼仪式便显得荒唐可笑。在这首诗中, 叙述者逐渐对自己和爱人之间存在永恒爱的观念提出质疑。因此,死亡可以被看作是接受他们关系破裂这个事实的时机, 因为爱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也没有必要通过歌声和其他哀悼习俗来维系这段感情。罗塞蒂大胆地说出来许多人不敢承认的事实:死亡的人不会得益于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的哀悼行为,这些风俗只为那些活着的人带来心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罗塞蒂认为死亡结束了一个人的生命以及他的情绪和知觉。沉溺于失去心爱的人或安排一连串不必要的哀悼行为是毫无用处的。死者可能都不会体会到更不用说从他在人世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心爱的人的悲痛中获得慰藉。

在这首诗中, 叙述者告诉她的爱人“假如你愿意请记著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死亡对她来说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接着,表达了她对死亡的感觉: 我再见不到地面的青荫;感觉不到雨露的甜蜜;我再听不到夜莺的歌喉;在黑夜裏倾吐悲啼。她并非不在乎生活,诗人尤其珍爱生命。对她而言,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 也是解放和另一种新生活的起点。因此, 诗人可能会积极而从容地面对死亡。死亡带来的是灵魂的永恒, 死亡不是痛苦而是无与伦比的幸福。由于她的基督教信仰,诗人可以从容地面对死亡。最后,对于克里斯蒂娜来说,死亡并不可怕或让人生畏,她认为死亡是灵魂的最后归宿。人们通过死亡摆脱所有世俗的痛苦。因此,生者安排一系列哀悼习俗是没有必要的。死亡结束了死者与世俗世界的所有的联系。她所有的感情和知觉都结束了。放手过去,立足当下的生活才是明智之举。我们对逝去的爱人最好的安慰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和价值, 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悔恨和悲伤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佳憶:超越死亡的凯歌-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中的死亡主题,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

[2]彭江浩:凄美的死亡之思:赏析克里斯蒂娜的《歌》,湖南师范学院学报。

[3] Mary Arseneau, Antony H. Harrison, and Lorraine Janzen Kooistra, eds. The Culture of Christina Rossetti: Female Poetics and Victorian Contexts. Athens: Ohio University Press, 1999. 351 pp.

[4] R.W. Crump, the Complete Poems of Christina Rossetti, Lou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0.

作者简介:

冉倩(1989-)女,重庆人,土家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爱情观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我做好了和你共度一生的准备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古典诗词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作用研究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从张问陶的爱情诗看其节烈观与爱情观(下)——兼与李白、杜甫及袁枚比较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玫瑰与面包并存的爱情:《傲慢与偏见》爱情观的分析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