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快速推进,建设高效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成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核心,京津冀区域内轨道交通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经过对京津冀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研究(详见本刊2018年1月刊《京津冀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研究》一文),需要对未来的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根据前文研究得出的“京津冀協同发展下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数量的需求”的研究结论,对京津冀轨道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给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使京津冀区域内的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更加科学,更加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京津冀;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8-0253-02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是必须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而京津冀也确定了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立体交通网络。显而易见,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核心是建设高效密集的轨道交通网,因此未来几年,京津冀区域内轨道交通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综述
京津冀区域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系统势必带来了对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主要集中在技术类、服务类这两大类岗位中。而现阶段,京津冀区域内专门培养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本专科、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数量还远远达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需要京津冀区域合理布局本专科、高职院校的专业,各院校加大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储备。
根据对京津冀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研究(详见本刊2018年1月刊《京津冀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的研究》一文)可以得出目前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矛盾,主要体现在人才需求量大与人才培养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人才素质要求高与高校毕业生素质不符合企业要求之间的矛盾、企业对人才要求与高校教师认识之间的矛盾等。
近年来,轨道交通企业对新员工,特别是本专科高校毕业生的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合作、时间观念、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素质比较看重,而高校教师对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还主要集中在技能操作、专业知识、动手能力等方面,显然高校教师与企业用人对象对人才职业素质需求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不同,这也许正是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的原因。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保障行业的轨道交通行业,应本着以人为本、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挖掘、开发、培养及贮备人才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从业者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有效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目前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高级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的结果来看,由于大部分高级技能人才还是来源于本专科和高职院校,因此建议如下。
1.优化职业教育区域布局。京津冀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应由三地教育部门共同牵头,从本区域实际出发,共同规划出区域内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教育体系布局结构,即区域行业院校、技工院校、就业训练中心、社会培训机构、远程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机构的合理布局和分工协作,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交通运输类的相关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轨道交通急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合理布局本专科、高职院校专业。针对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行业庞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将有利于各院校轨道交通专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专业的升华,但各院校也要认清人才市场的发展规律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分布特征,尤其要清楚掌握各岗位的人才需求数量,针对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企业而言主要是技能类和服务类的高技能人才,从而较好地对专业进行布局设置。一方面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也要合理配置招生计划,从而避免岗位人才的过剩,造成就业压力的增大。
3.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调查表明,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还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的,因此各院校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中,不能一味地只求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学校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以及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环节设置,如挫折情景训练、团队合作情景训练等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方式,从多渠道、多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4.加强校企合作,及时获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各院校应该不断加强与轨道交通相关企业紧密的教学、实训、科研合作,进行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扩大订单培养的规模,深化订单培养内涵,与企业广泛开展合作,使各专业形成符合专业自身发展特色的教学模式。以典型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能力为主线,以素质为本位,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培养,为行业和区域经济服务。在实训操作方面,应该将企业真实的作业内容、作业标准引入到学校的实训训练中,同时要加强与实习基地相关人员的沟通与协调,使实习基地的运作规范化、稳定化、长期化,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工作态度、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
5.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水平。各院校应该积极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在办学条件和专业建设上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企业的帮助以及与区域内的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区域内各院校的人才交流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共同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学团队,保障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可以由区域内龙头院校牵头,各院校参与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共同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区域内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贴近工学结合、能力本位、实现就业导向要求,而且实现了区域内培养标准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郭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交通职业教育,2016,(04):17-19.
[2]付萱,陈琼.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技术+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取向为例[J].品牌,2015,(11):287.
[3]裴瑞江,侯灵芬,纪书景,孙春燕.构建京津冀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研究[J].中国培训,2016,(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