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正玲 单小艳
摘要:本文探讨英语写作教学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弱导致的问题——写作内容空洞、观点陈旧、论证不切题、篇章缺乏逻辑性等,进行了教学实践:在写作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策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通过问题清单,进行范文分析和讨论、同伴反馈、师生面谈及自我评价等思辨能力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其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问题清单;同伴反馈;自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166-02
一、引言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思辨能力培养成为英语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紧要任务。思辨能力的核心要素可概括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评价能力。如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成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此,国内学者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指出应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培养英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本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说明文教学为例,进行以思辨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英语写作教学行动研究,以提升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
二、英语说明文写作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写作是过程性行为,而思辨能力贯穿于写作过程的各环节,即构思、定题、立意、取材、布局、表述和修改七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同步、交叉或循环进行(文秋芳、刘润清,2006:51),每一环节都需要写作者运用其思辨能力。如构思过程是搜集话题的相关素材,对素材甄别、筛选的过程;定题的过程也是分类、比较和判断的过程;立意需要作者有广度、有深度的思辨能力才能确立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选取需要写作者具备很强的质疑、比较、分析和判断能力(李莉文,2011);修改时,应充分判断语篇的连贯性,尽可能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观点明确、材料充分。
三、以思辨能力训练为主导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1.英语说明文写作中思辨能力弱的问题。笔者在英语说明文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写作中突出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观点陈旧。学生对话题不能深入思考,常常依照固有的想法,想当然地确定自己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逻辑关系、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考虑较少,致使其观点不明确,逻辑性差。第二,内容空洞,论据缺乏。这主要表现为文章中空话套话多,缺少对论点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且关联性差。第三,篇章结构不合理,连贯性差。篇章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不考虑话题、素材,文章多局限于三段式。篇章连贯性差表现为学生的陈述视角在不同段落中转换,即人称指示词的频繁跳跃,这种跳跃妨碍了读者对语篇的理解。
2.教学方案的制定。本文作者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在说明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首先,划分课程内容模块。将学期内容划分为段落写作、举例型说明文、分类型说明文、对比型说明文、因果型说明文等单元模块。在此基础上,选取国内外写作资料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范文,集结成册,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其二,制定问题清单。围绕单元模块的主题内容,制定构思、定题、立意、取材、布局、表述和修改七个基本环节的问题清单。其三,明确思辨训练活动。思辨训练活动以问题清单为依据进行,包括范文分析、讨论,同伴反馈,师生面谈,自我评价等。同伴反馈针对学生的一稿进行;师生面谈主要是对立意进行讨论、答疑和指导;自我评价则在二稿后进行。
3.教学方案的实施。写作教学方案应用于英语专业二年级一个班,32人,为期14周。行动方案实施进度及内容如下:
教学实践的第一周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目标培训,并要求学生当堂写一篇说明文,作为学生前测水平的依据。2—5周为一个教学单元,围绕段落写作展开;6—14周每两周为一个教学单元,其中第一次课包括范文分析、话题讨论、初稿、师生面谈,第二次课对初稿进行同伴反馈、修改及自我评价。其中三次作文用于此次教学行动研究的结果分析。
此次教学行动研究中,教师在第6周、10周和期末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围绕写作困难、写作习惯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设计了30道题。第十周进行测验,期末有期末考试,测验结果和期末考试结果用于教学行动研究的结果分析。最后在学期末进行综合分析,并确保分析和评价的可靠性。
4.对教学行动结果的分析。问卷调查、作业及写作考试显示,学生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相应的提高。
问卷调查显示,问题清单和思辨训练活动有利于其思辨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认为,问题清单帮助他们在写作中“有目的地思考”。同伴反馈对学生的最大帮助主要集中在“拓宽看问题的视角”、“减少逻辑错误”等方面,而自评有助于学生总结、评价自己的写作,认清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于面谈,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师生面谈在选定论点和逻辑论证两方面给予的帮助较大,自己“由原来不关注逻辑论证到现在重视写作中的逻辑论证”。
思辨能力提升还表现为其作文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学生的作文在以下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一,观点新颖、明确。学生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能提出新颖、合理的观点;作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较明确。第二,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据充分表现为有较充分支撑材料,且能够选用不同类型的细节作为支撑材料,并采用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第三,篇章连贯性增强。篇章连贯性的进步表现为学生在篇章中能保持陈述视角的一致。篇章结构趋于合理。学生摆脱三段式结构的束缚,按照需要安排文章整体结构。
5.教学行动反思。通过本此教学行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了其思辨能力,即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评价能力,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次行动研究对语言本身的关注较少,因此,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有限。
四、结语
在本次教学行动研究中,学生体验了写作的全过程,学会了如何有效地选择话题和素材组织自己的观点,最终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01):14-15.
[2]李莉文.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06):68-73.
[3]李莉文.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基于教学行动研究的探讨[J].中国外语,2011,(03):66-73.
[4]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05):59-66.
[5]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01):19-26.
[6]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03):49-58.
[7]文秋芳,刘润清.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02):49-58.
[8]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01):37-43.
[9]新华社.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