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要:随着艺术类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当前艺术类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对艺术类招生考试体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组建艺术类高校联盟,改变招生考试方式,加大考生艺术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强化招生管理,提供服务水平。
关键词:艺术类研究生;高校联盟;考试改革;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21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入口”——招生,承担了艰巨而重大的责任。面对高温的考研现象,一直走在社会文化前沿的艺术专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艺术类院校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一路上涨,艺术类研究生的复试分数线也逐年提高,从2012年至2016年期间,艺术类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几乎每年上涨,远高于其他专业分数线。
然而,作为艺术类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招生规模较小、招生计划单一、考生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多向性,部分院校偏应用型教学,而部分院校偏学术型教学,导致艺术类研究生招生工作日益艰巨。同时伴随着盲目扩招的日益加剧,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划定分数线,导致出现分数高的没有专业实践经验,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初试成绩又不理想,招生院校在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下,往往会造成招生计划浪费,专业招不到优秀生源,导师抱怨学生质量不高的情况。
一、艺术类院校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分析
1.缺乏有效的宣传途径,宣传方式单一。艺术类院校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学科相对单一,缺乏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部分考生只能通过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对当年的招生情况有个模糊的概念,对于报考专业或研究方向具体的情况及要求,师资实力以及就业前景十分茫然,考生在报考专业时经常出现盲目性。相对于院校而言,随着交叉学科的相互融合,很多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和研究方向由于宣传不到位,经常出现无人报考或考生不敢报考的现象,导致有些专业方向常年招不到优质生源。
2.近亲繁殖相对严重,艺术风格无法完美融合。正是由于招生宣传力度不到位,加之各高校艺术风格的迥异,培养方案和计划的侧重点不同,专业前置课程的限制,导致生源相对狭窄,很多时候大部分都是本校毕业生或相关学生报考,不利于交叉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艺术风格和艺术理论的相互借鉴交流,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招生生源的质量[1]。
3.初试均采用笔试的形式,不利于选拔专业性强的优秀学生。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种,学术型硕士注重于理论研究,专业型硕士则相对注重艺术实践的培养[2]。然而在考试过程中,两者都是通过统一的笔试考试,划定统一的分数线,考试内容也没有做很大的区分,导致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生出现达不到国家划定的初试分数线,而很多没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因为死记硬背往往超过分数线很高,而这类考生在复试过程中所表现的专业水平往往令导师头疼,以致于导师放弃招生计划。
4.考生对组考部门的不信任日趋严重,给后期招生工作带来很多不便。随着法制观念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考生对研究生考试的成绩产生质疑。尤其是艺术类研究生考试,初试的笔试更多偏重于主观题,而复试时也注重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不同人对艺术风格的不同理解导致了考生对成绩的质疑,而部分媒体大肆渲染的不实报道以及考生通过网络渠道的信息交流导致这种不信任感近年来日趋上升,考生和高校、考试院对簿公堂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二、艺术类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
针对艺术类院校在招生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加大招生制度的改革,完善招生体系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
1.加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高校招生改革。《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放权,加大高校自主招生的主导权,切实确立高校和导师的主导地位。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科发展为基础,自主决定招生人数及各专业招生名额,划定招生录取要求,实现依法自主招生。
2.扩大招生宣传力度,多渠道发布招生信息。艺术类院校研究生招生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招生宣传。对负责招生咨询的教师作专门的业务培训,了解学校的整体情况、各艺术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发挥网络载体的作用,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招生网站、公众微信号等手段,从招生简章的发布到复试安排、录取结果的公示,保障考生第一时间能得到相关的信息。招生宣传工作是一项连续的长期的工作,它是对高校整体实力和形象的全方位、综合性、经常性的宣传。另一方面,正面的形象宣传也无形中对媒体一些捕风捉影的负面报道起到不攻自破的效果。
3.建立艺术类院校的高校联盟机制,通过推免调剂等手段促进优质生源的互换。目前国内艺术类高校很多,有偏向理论研究的,也有注重實践创作的。作为艺术类研究生,区别于本科的大众化培养,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应该创作做质量水平较高的艺术作品。这就需要各艺术类院校的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同类的艺术类院校建立高校联盟,定期交流培养研究生。
4.改革考试方式,更好地发挥考生的专业水平。研究生考试录取是在初试达到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划定复试分数线。而初试科目一般由政治、外语、两门专业课组成,考生必须达到政治、外语一定的分数线才有可能参加复试。这种传统的记忆型的考试,往往造成很多非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占有很大的比值,从而就拉开了考生之间分数的差距。
另外,既然在外语考核过程中根据学术型和专业学位进行了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区分,那么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在分数线的划定以及考核方式及内容上应该也有所区分。针对各艺术专业的特点,尤其是以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应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不能通过一张试卷、简单的评论就对考生有一个决定性的判决。
5.扩大招生工作的透明度,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从考生的实际利益出发,切实做好考生成绩咨询的服务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考生公布初试成绩各小题的得分以及评分标准,帮助考生了解自身知识的不足,为来年的考研做准备。招生单位因每年向社会公布本单位的当年的招生数据白皮书,对本年度各专业各研究方面的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分数线、复试分数线做一个系统的分析,指出本次考试过程中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相应指导。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的通识教育,从培养目标来说仍属于精英教育。艺术类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是学校学科建设以及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完善艺术类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招生方式,切实提高招生过程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不断地探索创新才能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从而提高艺术类研究生教育质量,创造更多更有水平的艺术作品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建峰.艺术院校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初探[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
[2]吴俊清.艺术类研究生招生改革该走向何方[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