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参加牛津大学EMI培训的感想,首先介绍雨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兴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然后讨论这些新兴教育技术如何影响课堂教学并改变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从而促进高校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和慕课时代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教育技术;雨课堂;翻转课堂;慕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209-02
為了提高教师的英文教学能力,2017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选拔了十五位老师前往牛津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作者有幸参加了这期培训。两周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我发现所学不仅对英文教学有利,对中文教学也很有启发。本文将结合自己的中英文教学实践重点论述两种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并探讨这些新兴教育技术如何改变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一、雨课堂
牛津老师介绍了很多现代教育技术,其中“雨课堂”是Tom老师极力推荐的。后来Tom邀请了另一位来自生物医学系的老师给我们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时,他第一个介绍的也是“雨课堂”。两位牛津大学老师不约而同地在我们的课堂内两次播放雨课堂介绍。可见“雨课堂”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而作者在去牛津之前,已经在我的理论力学课堂中应用“雨课堂”了。在进行授课时,每次上课前,老师将实时课堂二维码展示在投影上,学生扫描二维码进入雨课堂,老师就可以看到上课情况了,每位学生的出席缺席都有记录。PPT可以实时发送到学生手机上,如果学生对哪一页PPT听不懂,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按“不懂”,老师可以立即收到,这时老师就可以酌情继续进行深入讲解。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随时发送题目检查学生对前面所讲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会实时反映在老师的手机上,老师就会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据此决定下一步的讲课内容。另外在课前,老师可以将下一节的内容做成预习PPT通过雨课堂发送给学生,而老师这里会得到班级中每一个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接受程度的反馈,因此下一节课的讲课重点就有了数据基础。每次当作者用这种方法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牛津大学老师认为这种教育技术使课堂“I-R-F原则”得到了真正落实,即利用这项技术,老师可以实施对学生的启发教学,很快得到学生的反应,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反馈。尤其是在大班教学时,雨课堂的实时数据为老师的课堂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依据,从而使老师可以更科学、更有效地组织课堂,而不是仅凭经验。
二、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地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也在理论力学课堂内尝试了翻转课堂,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一种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三、幕课时代下新兴教育技术如何影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德国哲学家、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说:“Education is a tree shaking a tree,a cloud to promote a cloud,a soul awaken another soul”。教育如同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相互影响的,正所谓教学相长。
2005年我校的力学教学基地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那时的一个突出成果就是开发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多媒体课件及素材库。那时老师上课都用粉笔加黑板,当PPT出现时,很多老师都很质疑用PPT上课的效果。但是仅仅十年之后,现在的课堂,没有PPT似乎就没法上课了!教育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课堂和我们的教学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学生在教室里很多情况下都只是个接受者。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老师讲授知识非常系统,逻辑性很强,学生只需要紧跟老师的讲述,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掌握知识点。所以这也是最有效的一种知识的传递。但是其缺点就在于,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放开思想去思考,学生接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基本上决定于老师的知识层次。因此这种模式对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要求非常高,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要有非常清晰的逻辑思路,并酷爱教学,将自己的热情倾注于课堂来感染学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老师对课堂进度的把握只能凭经验,这种经验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才能慢慢掌握。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慕课时代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有了雨课堂,课堂教学变得数字化了,老师对课堂的把握不再是只凭经验,而是凭实时数据。大班授课时,老师很容易了解班级里每位同学的学习数据。这时的课堂教学建立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老师的上课就更有目的性,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述都会有的放矢,针对每位同学的问题,老师都能明白他的问题在哪里。这样的基于实时大数据分析的课堂,相比传统课堂而言,老师更加容易掌控班级的教学进度,将教学模式从“经验驱动”变成了“数据驱动”,这对青年老师的快速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而在翻转课堂中,老师的作用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协助者,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协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探究者。这时师生关系也从原来的单一传递式改变为一种互动式、探究式。
2013年圣何塞州立大学“教授联名公开信”事件,教授们的遭遇和尴尬,也许明天就能发生在我们身上。当学生发现可以从网上找到大量免费的同样的课程,并且都是名师阵容,学习更加轻松,时间更加自由,这时我们怎么能够希望学生可以按时走进我们的课堂,听我们重复他已经在慕课中学过的知识呢?慕课带给高校课堂的冲击已经逐步显现。例如作者主讲的西北工业大学的理论力学慕课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选修人数已经八千多人,试想如果我用着同样的PPT、同样的语调、在课堂上重复着我自己在慕课中的讲课内容,如果有学生来问我,老师,我能不能去看慕课而不来教室上课呢?这时该是多么尴尬!
有了慕课等新兴教育技术,老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教学方法的演进与创新,向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学习体验,使自己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无可取代。慕课受众的广泛性决定了课程主讲者无法与学习者在课堂环节内展开充分具体的交流。慕课的这种先天的局限性却正是课堂教学优势发挥的所在。面对慕课冲击,高校老师必须将自己的课堂打造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知识传授型、思想启发型、实践引导型课堂。
在牛津学习时,牛津的老师介绍了很多学校应用新兴教育技术的实例,不断强调并让我们体会不同场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事实上,在高校教改实验整体架构的构建过程中,新兴科技一直推动着教学模式的演变;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教育者也都拥有共同的特质——洞悉教学的真谛、熟谙演讲艺术,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自如调配多元化工具,因而成为优质课堂讲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学堂在线.学堂在线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EB/OL].清华新闻网,2016-06-17.
[2]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Jonathan Haber.慕课[M].刘春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