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玲
摘要: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培育工作中,关注学生动态发展,将资助方式与学生成长环节相联系,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工作内容静态多层次,从基础性意识培养到学生素质养成,实现育人目标;将资助育人点面结合,对特殊困难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以典型带整体,扩大受教育影响面,促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资助育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素质养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4-0083-02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2007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央和地方政府大约每学年投入100余亿元,用于建立国家奖助学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在此基础上,如何让每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就成为资助育人工作的关键。厦门理工学院学生支援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育工作,做出多种探索,力图将资助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在丰富资助育人活动形式,深化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创新资助育人工作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资助方式动态发展,资助育人工作与学生成长环节相联系
近年来,学校将资助育人工作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贯穿学生的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和毕业时,分阶段多环节地开展资助工作。
1.报到之前关怀做到位。学校采取媒体宣传,设立咨询电话,发放政策介绍材料等举措,让即将报考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提早知晓国家资助政策。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学校会同时寄送国家学校对经济困难生的资助政策宣讲材料以及家庭经济调查表等申请资助的相关表格,以确保学生能安心来校报到,并方便学生日后办理申请资助的手续。
2.报道之时开通“绿色长廊”。学校每年都会开辟迎新绿色长廊通道,通过发放成长大礼包的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较快适应大学生活。以最近的2018届新生为例,爱心礼包学生每人保底补贴990元(生活补贴500元、军训服补贴250元、耳机补贴40元、通讯补贴200元),绿色长廊的学生享受生活补贴300元;报销学生的路费(卧铺、一等座除外),并为其免费办理大学四年价值200元的商业人身意外保险。在报到之后,对需要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学校会安排辅导员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填写指导,确保学生能顺利申贷。
3.就读期间提供成长帮扶。学校对本科一年级学生,以各类助学金、助学贷款资助和学业帮扶为主,让他们尽快调整状态,适应大学生活。对本科高年级学生,在提供各类资助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参加国家励志奖学金、ABB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
4.就业之时提供起飞平台。受助学生能就业、就好业是学生培养工作的最后目标和考量指标。学校越来越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毕业发展情况。对大四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学校提供“四个到人”的就业指导,包括简历制作指导到人,模拟面试体验到人,心理辅导到人,就业情况跟踪到人。考虑到学生需要到外地参加招聘会,学校启动就业资助专项项目,根据票面发票给予相应的路费补贴。
二、资助育人工作静态深挖,育人内容由基础性意识培养到素质养成、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工作内容上不仅包含全过程的动态资助,更需要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培养内容,以达到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目标。在日常工作中有层次性、有系统性地开展素质教育,包括自立自强意识培养、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等。
1.自立自强意识。“唯有自立自强者,才能拥有尊严和财富。”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在当前资助工作中,有部分学生存在“坐、等、靠”思想。有经济困难,学生就只想申请资助,而自身不够努力学习,也不能积极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对自身的贫困出身,学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因而,资助育人工作应包含对贫困大学生加强自立自强教育,这样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困难,预防由于不稳定思想而诱发的精神贫困,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克服仅仅靠国家政府的经济资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坚强自信,发奋成才。厦门理工学院通过评选“自强之星”“海西励志人物”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向上,在逆境中勇敢前行。
2.感恩教育。在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学校发放资助金要公平合理,与此同时,要教育学生感恩國家政府的支持,而不是认为拿资助是理所应当,与人无关的事。厦门理工学院校团委把每年11月份的第一周定为“感恩周”,倡导学生回报父母,回报关爱他的人,回报整个社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爱心接力活动,引导贫困生热爱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对于特殊助学金的颁发,学校会专门组织开展相应的颁发仪式,通过受助会的一系列活动宣传感恩受助、热心助人的中华美德。
3.诚信教育。资助育人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德行养成”,诚信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内容。学校以助学贷款工作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针对大学生诚信严重缺失现象,开展“感恩于心、诚信于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组织观看《贷款助学,诚信助人》教育宣传片,“感动生命的故事”征文活动,“感恩于心、诚信于行”漫画征集、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宣传勇于践行诚实守信品质,使学生的诚信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得到强化,有力促进了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为学生取得走向社会的“诚信”通行证和人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职业精神。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毕业就好业是改变家庭现状和未来的重要途径。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构建贫困生的就业支持和保障体系,是破解高校贫困生目标感不足、心理压力大的关键。为培养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学校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流能力。同时,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会开设日常礼仪培训,职业规划讲座,并在学生入学时就开设参与性强的学涯导航课程,指导学生在四年里综合发展,充实学习。将职业规划训练引入资助工作,引导贫困生“自信就业”“理性就业”“阳光就业”。
三、重点关注,特别关爱,点面结合全员覆盖
近年来,学校为实现整体覆盖、重点关注的资助育人目标做出积极探索,尝试构建学生集体成才模式,实现由“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资助育人目标转变。
1.汇聚爱心,团队共进,完善集体成长模式。学校学生会中的资助部是运用同侪教育方法促进集体成长的有益平台。实践证明,搭建同学互动、团队共进平台有利于消除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的胆怯心理,锻炼和增强受助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防止个体“掉队”问题的发生,促进集体成长局面的形成。
2.重点关注,特别关爱,创设特色育人项目。学校对来自灾区、边远地区、孤儿等困难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困女生等群体分别给予重点关注和资助帮扶。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给予特殊补助。此外,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优秀典型,构建引起全体受助学生关注的表彰奖励体系是拓宽育人工作覆盖面,强化群体激励功效的重要方式。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奖机制,海西励志大学生评选活动,大学生“自强之星”评奖活动,都是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的重要探索。
实践表明,实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发展,达到“培育有用之才”的目标,不仅包含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经济帮扶,而且应包括大学生成长成才涉及到的学习、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资助。高校贫困生的工作必须坚持以资助为基础,以育人为导向,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创建符合受助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玉兰.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已从确保不辍学走向资人[N].光明日报,2011-03-04.
[2]曹瑛,李萍.新资助政策背景下资助育人实践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3]黄军里,李德福.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资助工作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9).
[4]赵贵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方式创新研究—坚持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