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夺成
摘要:不良行为的中职学生相对较多地集中在地理位置偏僻、周边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贫困地区。贫困地区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成为困扰家庭和学校的严重社会问题。根据贫困地区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探求矫正不良行为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贫困地区;中职学生;不良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69-02
一、贫困地区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与危害
具有不良行为的中职学生相对较多地集中在地理位置偏僻、周边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职学校。贫困地区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体现在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在家庭方面,主要表现为不听从父母教育与劝说,对父母的“苦口婆心”极为反感,习惯我行我素;在日常生活如服装、饮食、生活起居等细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叛逆倾向,一旦遇到阻碍便会产生“独自关在房间或离家出走”等偏激行为。一些父母因为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不能长期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忽视了孩子成长期间应有的引导教育,而寄希望于学校老师。在学校方面,主要表现为不爱学习、不会学习,无视校规校纪,拉帮结派,出现抽烟、喝酒、偷窃、打架斗殴,甚至类似黑社会帮派行为,对于老师正确的批评教育漠然处之,甚至会跟教师对着干,使老师亦感到无可奈何。
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是一个渐变过程,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开始,逐渐形成某些“偏差或偏激”行为习惯,从小的方面来说,这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校的学风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这种不良行为会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因为这些不良行为任其发展下去,最终可能演变成“犯罪”。
二、贫困地区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
贫困地区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既有中职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等内因,又有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外因。
1.自身因素。发展心理学认为,中职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转折关头,道德与意识经常处于矛盾之中,青春期的各种烦恼随时随地会发生激化。面临考试、升学、恋爱、择业及各种诱惑等社会问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时由于无法适应、茫然失措而产生偏离正轨的不良行为。
2.家庭因素。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的学生父母下岗无业,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农村特困户,有的是独生子女家庭,有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家庭教育或多或少会有所缺失。有些父母本身不良行为较多,自己未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不重视子女的教育,通常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已经足够了,从而疏忽了在思想品德及学习上的教育。父母或(外)祖父母对独生子女过分宠爱乃至溺爱,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极度膨胀,以致出现各种不良行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经有一个学生经常不上课,不做作业,无事生非,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而且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有接触,可以说是一个问题非常突出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极差,而且根本无纪律观念可言。经过调查分析,奶奶的过分溺爱和父母管教方面的无能为力是导致该生形成这样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该同学的父母患有精神疾病,根本无能力管教孩子。因此,孩子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对他非常宠爱,不管他提出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他。该生亦充分利用大人的这种心理,假如大人不答应或稍有不顺心,则会大声哭闹,采取一切手段,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甚至发展到偷窃行为,而且数目不少,家人对此也无可奈何,此时想管已管不了,只能听之任之。
3.学校教育。学生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但是如果学校教师能善于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善于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及家长均有一个心理和生理的适应期,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还是可以逐渐得以纠正的。学校教育不仅是中学教师的职责,亦是小学教师甚至幼儿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严肃课题。对于中职教师尤其是中职学生班主任来说责任尤为重大,如不能及时把学生从“偏离”的轨道上拉回来,那么他们很有可能越来越偏,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社会环境。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利已主义、“哥们义气”、“腐败行为”等不良因素影响着每一个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培养贫困地区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路径分析
中职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帮助贫困地区中职学生矫正其不良行为,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培养贫困地区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應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充分认识到教育不良行为学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尽管在学校不多,却有不可忽视的坏影响,不但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其他同学,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些不良行为学生的全面教育与引导,不仅关系到这些学生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全体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优秀学习风气和良好的学校学习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2.学校领导、班主任、每一位任课教师要共同努力。学校领导应当把教育不良行为学生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中来,作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这是学校全面而扎实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班主任和每一位任课教师,更应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义不容辞地担任起教育不良行为学生的职责。首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良苗头,弄清这些行为不良学生的个人及家庭情况,还要了解社会诱因。其次,以正面疏导、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爱心育人。最后,联合社会、家庭的力量共同完成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任务。
3.提高教师的修养,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一定要改变观念,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情感、富有爱心、富有智慧的现代型教师,对有问题的学生尤其要关怀,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我们要以自己博大的胸怀、温暖的双手、理智的爱心去感染他们,抚慰他们的心灵,在教育过程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努力营造一种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的氛围,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震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痛改前非。当然也要有耐心,允许学生在不断反复中改正错误,逐步前进。充分尊重学生,照顾他们的自尊心;充分认识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中职学生渴望友谊、渴望亲情、渴望理解,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因此,教师教育必须建立在平等条件上,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配合你的教育。教师既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要求,对其合理的生活、学习要求尽可能予以满足,又要充分认识中学生心理上的“反抗期”。中职学生对父母、教师的权威不但有怀疑,甚至有反抗,这是他们独立意识增强的结果,当然,这种意识还与各种社会现象、宣传、媒体导向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必须了解这一现象,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并加强与学生家庭的交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家庭的亲情、学校的温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教育和引导的前提。
4.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是催人奋进的,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愉快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友好地相处。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集体的建设,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尤其对有问题的学生更应该给他们创造机会、创造条件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多给他们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班集体,学习做人的道理直至改掉自身的各种毛病,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5.家长与学校教育之间应建立必要的信息沟通。家庭教育的成败对一个孩子的全面成长的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免不了犯错误,关键是看家长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所出现的问题能否以正确的、科学的、积极的态度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在教育过程中,应当以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为前提,耐心、有效地帮助其改正错误,千万不能因溺爱孩子而对其所犯错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这样做并不是爱孩子,而恰恰是在害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更可以使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温忠琴.西部农村中职生课堂不良行为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