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常态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思考

2018-09-25 09:42杨小玉饶松江山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9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新常态职业道德

杨小玉 饶松 江山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建构和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研究和建构应该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发挥最大化功能,引导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新常态;职业道德;评价机制;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50-0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这对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新常态下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外部保障机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现阶段,高校教师的任职条件越来越高,但对其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主要存在着简单粗放、流于形式、忽略对教师自身的关注、不够专业等问题,致使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正常功能和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笔者认为认真梳理当前高校职业道德评价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常态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新常态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殊性: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观念的动态变化性。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观念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风向标,对整个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实践具有引导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目标、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等。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使得高校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新要求,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观念,而是应该随着社会发展动态调整变化。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个性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操作流于形式,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太宽泛,不能体现出个性化,使得在操作中无所适从。详细而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是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参照,能减少职业道德评价的偏差,指导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向合适的方向进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过程的平等化。这里所说的平等,不是指评价过程的千篇一律,而是指在知识分子集中的高校,让不同层次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的教师们的差别性存在不会造成任何的道德问题。教师们依据各自的专业方向、研究方向形成若干个小群体或者非正式组织,由于个人努力程度不同、能力差异甚至是机遇的差异,每个人的发展层次也不同。职业道德评价的平等化是指让这种现象继续发生或者存在,而不能对其个体追求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产生负面作用。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应奉行“只要是凭能力、凭贡献所得的都是公平的”原则,对那些“走后门”“拉关系”的群体起到打击作用。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差异化。既然要有评价,那么就要容忍评价结果的差异,这也是竞争的必然结果,是教师个人职业道德不同层次的反映,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适应大环境的能力反映。平均主义、论资排辈、轮流坐庄弱化了个人的努力效果,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个人投入教学活动的精力和时间,造成不思进取、人际关系复杂等后果,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差异化能对这类不好的现象产生冲击。

二、构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思考

针对上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殊性,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依据教育评价理论和职业道德形成发展规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

1.端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理念。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当前,很多高校将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上,而对其职业道德普遍不重视,要么是为了应付检查,流于形式,要么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偏重对教师的管理。由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待遇调整、日常奖励等活动密切相关,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很容易被当作提升社会地位的工具,这本身充满了机会主义、功利主义,偏离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本的意图。端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理念,能让教师职業道德评价本身动机单纯,减少甚至避免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问题的发生,能引导整个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走向正确的方向。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应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是指整个评价机制的原则和规范,是判断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道德行为是否合乎主要评价价值观念的标尺。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评价标准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应该符合可以量化、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评分细则,对于何为优秀何为良好都应有明确界定;二是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动态调整性。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应该与当时主导的评价观念相符合,不能一成不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针对高校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三是评价标准要兼顾社会性需要和职业要求。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其职业道德要求也应具有其特殊性。既要满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培养对社会有用的青年,又要符合教师职业的特点,提高教育质量,兼顾社会和学校的双重标准。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应该兼顾以上三个方面,才不至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流于形式或者无法落实。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全方位。在评价方式方面,应不只局限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可以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面对面打分、匿名评分、问卷调查法等等都可以加以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评价主体可以选择领导、同事、下属、学生、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甚至还可以将校内外评价主体相结合,及时获取社会群体和社区对教师的道德评价,使得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运用和评价主体的正确选择,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引导教师的道德行为符合主流价值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极为有利。总之,多角度、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更加符合新常态下教育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挥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

4.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反馈机制,充分利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果。在新常态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得出并不代表评价工作的结束。首先,应有一个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反馈机制,将各项结果顺利、安全地反馈给个人和相关部门,评价结果应该表述简练、客观公正、规范合理,对评价结果的认定应该公开透明,及时反馈,促使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次,学校应该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果,分析结果优劣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组织相关部门及时监督改进情况;评价结果应与教师各项奖励、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等活动联系起来,供相关部门和领导做决策使用。因此,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所处的水平,明确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总之,新常态背景下,教师面临新的教育环境和职业要求,构建符合当前时代背景、可操行性强、评价标准动态变化、评价结果充分利用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对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道德水平、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德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

[2]王爱玲.试论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9-11.

[3]冯婉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J].教师教育研究,2009,(01):16-20.

[4]郝路军.基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高校教师评价[J].理工高教研究,2009,(03):68-71.

[5]马琰琰,徐媛媛.构建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J].继续教育,2012,(05):48-49.

[6]叶冲,王小丁.育人为本理念下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评价[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0-104.

[7]卢敏,温福兰.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取向[J].职业时空,2007,(11):29.

[8]郑富兴.教师道德评价的二重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11-14.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新常态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