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普庆 祁华清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生专业背景和经历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实践与实习流于形式。笔者根据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一些具体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提高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硕士;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8-0051-02
一、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专业背景和经历缺乏。大多数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硕士学生的本(专)科专业与农业(农业经济管理)不相关,也没有农村实践经验,更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其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知之甚少,更缺乏感性认识。以他们为培养对象,并将其培养成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真正达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高层次人才,其难度可想而知。
2.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的时间较短,很多培养单位未做好准备仓促上马,没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充分地论证,出现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简单地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1],没有考虑农业硕士的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课程设计偏重理论而轻实践,绝大多数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即使有些课程有实践环节,也限于学时要求,只能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企业或农村,没有实质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操作课程的设置严重匮乏,几乎没有。
3.专业实践与实习流于形式。由于经费、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学校或学院对实践能力培养环节重视不够,提供的专业实践机会和实习单位比较欠缺,甚至提供的有些实习单位与本专业无关,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此外,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一般采用双导师制。然而,现实情况却违背了双导师制的初衷,有一些校外导师是校内导师联系确定下来的,只负责在实践报告上签字、盖章,指导环节概不负责;有些校外导师愿意为学生提供指导,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并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还有些校外导师愿意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但缺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指导效果也不理想[2]。
二、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下面以武汉轻工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例,谈一下具体做法。
1.分类指导。武汉轻工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硕士的培养主要由经济与管理学院承担,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将其划分为四个主要的培养方向,分别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金融与农业会计。不同方向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则重点不一样,例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向的学生主要依托学院旅游管理系,积极参与导师的旅游规划、乡镇规划和乡村建设等项目,通过参与项目的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目前,已有多届该领域的农业硕士学生通过参与相关项目的同时完成了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而毕业。此外,学院聘请了一些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而且能力很强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农业企业高层管理者为农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直接指导研究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2.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申报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目前学院建有两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可为农业硕士提供很好的实习、实践以及研究的机会与平台。(1)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区管委会研究生工作站。2015年11月,经济与管理学院与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区管委会联合申报成功的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区管委会研究生工作站正式成立。武汉食品加工区是农业部2002年批准的内陆第一家国家级食品工业加工区,目前园区已入驻来自美国、奥地利、加拿大、印尼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和国内100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其中,武汉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为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和农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多次调研机会,并为多名农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为期6个月的实习机会,免费提供食宿以及办公条件;同时指派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员工为指导教师,让学生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全程参与,手把手教,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技能,了解生产流程,理解企业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此外,由于该公司是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试点单位,因而公司让学生参与到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让他们全面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步骤、流程和规范等。通过这些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确定明确而有现实意义的论文选题,并顺利完成硕士学位论文。(2)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研究生工作站。2016年10月,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联合申报的研究生工作站正式成立。该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将为农业硕士(农产品物流方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方向等)研究生提供很多实践机会以及相关研究课题。
3.研究生集体实习。2013年9月30日,武汉轻工大学与黄冈市签订市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2014年开始,经济与管理学院每一届农业硕士都会在研究生一年级下学期(5月份初前后)集体到黄冈市管辖的县市进行实习。学院将学生按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选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将他们分配到相应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农业企业。整个实习为期1个月,实习结束需要完成一篇实习报告,并提交给实习单位,同时还需要进行实习答辩,所有实习环节完成方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例如2015—2107年实习地点分别为黄冈市罗田县、黄冈市麻城市和黄冈市红安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习效果比较好,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们走向社会,接触相关专业的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并锻炼他们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实踐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相关培养单位应该为农业硕士研究生引入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针对性地开设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理论、创业技能、创业案例、创业实践的教学以及商业计划书的设计与撰写;同时,开展创业实训,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项目大赛等,给学生提供更多模拟演练的机会。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农业相关领域创业成功者或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举办创业教育方面的讲座。
2.引入生产实习环节。对于农业硕士而言,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技能和经历是必备的,缺乏这些基本的训练,后期的学习和实践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理论学习期间,有必要引入生产实习,弥补理论教学环节的不足,并为专业实践环节奠定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结合遇到的现实问题讲解理论问题,使得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并从中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从现实观察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3.加大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包括研究生工作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而实习实践基地的选择非常重要。培养单位应该尽可能地针对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硕士研究生的特点,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乡镇机构、农村基层组织等进行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以期实现双赢。
此外,针对相应的研究生工作站,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合作,建立健全工作站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企业实践、研究生个人成长新机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33-34.
[2]刘宗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