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宇红 彭金咏 姚继红 张厚利 刁云鹏 马骁驰 王超 舒晓宏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对临床药师保障合理用药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我国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人文素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素质教育意识淡薄、课程结构不够合理、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了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希望能为临床药学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床药学;人文素质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8-0043-02
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药学研究的融药学与医学为一体的通用型高级医药学专门人才,是一门科学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统一的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学科属性,又离不开社会科学的学科特征。近几年临床药学的快速发展,使原本以药物工作、药品研发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因此,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人文素质教育意识淡薄、课程结构不够合理、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分析和解决以上问题,将有助于临床药学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使药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一、临床药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科技至上及社会功利化导致人文思想淡漠。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促进医药现代化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战胜人类顽疾的先进药物,但也导致了部分药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只注重人的生理属性,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对科学技术的过度推崇使得药学专业人员更多的关注药物研发和应用,缺乏理性而全面的思考,进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医药院校学生关于专业和就业的选择更明显的表现出功利主义。在部分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成为药学本科生转专业的跳板。另外,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专业学习”或英语、计算机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疏于基础性、人文修养性学科的学习。
2.医药院校人文课程结构不够合理。我国大部分临床药学的学生属于理科学生,在应试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中学阶段主攻数理化等理科课程,培养的是理科思维,而忽略了人文课程的学习。大学期间更是局限于医学和药学等专业知识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对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人文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较为薄弱,花费在自身素质教育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时间较少[1],因而大学期间人文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
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且大多数的院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然有些院校的临床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人文社科类课程,如《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但是该类课程设置单薄而散乱,课程安排上过于自由随意,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课程设置的时间一般集中在前两个学年。在这些课程的授课中,教师过于重视课程的理论与逻辑性,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少,没有明显的专业特色,课程间交叉融合少,导致学生对大部分的课程无兴趣,也就没有动力去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
3.临床教学及实习中缺少人文素质教育。临床教学与实习在临床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人文素质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但临床药学专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过程处于医学与药学的交叉结构中,同时也涉及到学校教学与医院教学的衔接,因此普遍存在学校想管管不到,实习单位想管无力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专业教育的质量成为首要任务,人文素质教育往往被忽视。同时,临床药学带教教师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对实习生以及刚刚走入岗位的药学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很多医院因为学科建设和医院的发展,更注重医疗和科研,对医务人员特别是药学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部分医务人员不清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其自身人文素质不高,也就无法在临床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示范。
二、解决方案与改进措施
1.分阶段培育人文思想和人文素质。临床药师不仅要全面而扎实地掌握药学知识,还需要很好地理解医生的治疗目的以及患者的诉求,做好与医生及患者的沟通,以保障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的人文素养体现在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决断力与协作精神、逆商与仁爱精神等方面。针对目前临床药学学生人文思想淡漠的现状,树立和培育人文思想是临床药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层次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教育科学,人文思想的培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建立分阶段的教育目标,将人文思想培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临床药学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低年级学生通过医药学发展史及人文课程的学习培养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二、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医学和药学专业基础,可以通过参加社区医疗实践和健康调查等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协作精神和仁爱精神。
2.创新人文教育课程结构和模式。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其本身就体现了人性关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除了医学人文类课程,还可以增加历史、哲学、语言、艺术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影响下,增强自己的人文底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自觉并且自然地使用,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医药院校除了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人文类课程之外,还应注意处理好各课程板块之间的衔接。在课程安排上,考虑到不同课程间的逻辑关系,让人文课程充分为临床药学专业服务,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
教学模式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采用情景教学模拟的方法,设立情景,让学生深入其中,自己感受和体会,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和疾苦,这样才能加深对医药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教师可以适当采用TBL、PBL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2]。
3.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和培育能力。临床药学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医药院校内的课程教学及临床教学和实习的全过程,因而校内教师、临床教师和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以及他们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能力都至关重要。医药院校要充分重视师资队伍的人文知识构建,尤其应加强专业教师的人文知识学习并积极鼓励教师在人文教育领域内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人文精神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临床药学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或者走向工作岗位之初,医院的临床药师及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对其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临床药师和医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地提高、更新并补充新的知识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及实践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医护人员在学生期间缺少人文课程的学习,工作期间又缺少定期的人文培训,因此医院可以通过人文培训、岗前培训课等形式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对员工人文素养的培训与考核,使为人师表的医护人员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挥医学人文精神的引导和表率作用。
总之,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保证专业技能上的高精尖,还必须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高等醫药院校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学任务中的人文教育价值,塑造临床药学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具有“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理念的临床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方丽银,施桂玲,谭佩芝,黄月甘,吴南昌,苏琳媚.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医学人文素养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9):227-228.
[2]周燕.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药学本科生素质教育研究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