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艳萍
摘要 幼儿时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幼儿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将获得迅速的提升,游戏无疑成为教师和家长的第一选择。游戏作为幼儿生活和学习中的基本形式,可以使幼儿在娱乐中获得快乐,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对幼儿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同的作用。一项关于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作用的调查研究表明,适度的游戏活动对幼儿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为此,本文从游戏的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游戏 ;幼儿身心发展
目前,游戏越来越多的被教师们引入自己的课堂活动中,通过游戏带入课堂教学内容,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幼儿们在嬉戏玩耍中学到知识,提升自己的智力。但同时游戏并不简单的等同于嬉戏玩耍,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在幼儿们掌握规则的同时,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活动中,开始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收获做人的人生哲学。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游戏走进幼儿教学课堂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1 游戏形式过于单一
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大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游戏形式过于单一就是其中之一。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角色游戏,语言游戏等等。不同的游戏类型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就拿体育游戏来讲,体育游戏的设置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其免疫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其坚强忍耐的品质。美术游戏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在绘画、泥工、折纸、小制作等各项活动中,熟悉多种材料的性能。目前许多教师只是简单盲目的将游戏引入课堂,缺乏针对性,课堂目标就不能很好的实现。
2 游戏实现效果不甚理想
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受自身年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限制,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多时候并不能独立的完成游戏任务。就拿角色游戏来讲,角色游戏让儿童在模仿、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但是很多时候幼儿并不明白角色的内涵,也理解不了角色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教师将游戏带入课堂的初衷就不能很好的实现,有时候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3 游戏课堂缺乏规范性
由于游戏本身具有的娱乐性,及幼儿的不受控制性,班级规模的限制,很有可能因为教师的一时疏忽,整个课堂就会乱做一锅粥,处于失控的场面。为此教师在进行游戏选择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教学,同时也要未雨绸缪,预料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好预防措施。
当然,游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止于以上三点,还有许多的细节需要教师们注意,为此,为了更好的将游戏引入课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创造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增强幼儿的主体性
游戏课堂能否取得成功,幼儿的主体性起着关键作用。为此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就很关键。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的创设一些情景,为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创造环境。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想象。” 教师在进行游戏课堂设置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层次,幼儿的兴趣所在,并结合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只有当教师所创造的游戏环境与幼儿的年龄,幼儿的兴趣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程度相一致的时候,幼儿才能更加轻松自在的融入游戏中,真正的成为游戏的主体,从中获得快乐和启发。
2 采用多元化的游戏形式,满足幼儿的情感诉求
游戏活动的设置不仅仅是使幼儿从中获得快乐和知识,还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为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设置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多元化,满足不同幼儿的情感诉求,同时教师也要进行反思与总结,认真的观察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表现,,了解他们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游戏活动,是每个幼儿在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释放天性。
比如说针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幼儿,可以开展“娃娃家”游戏,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扮演成父母,扮演成兄弟姐妹,通过给孩子喂饭,做饭,为孩子穿衣服、盖被子、给孩子洗澡、送孩子上学一些活动的设置,让幼儿体验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去体验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帮互助,这样帮助幼儿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内省的情感,更好的融入班集体大家庭心中。随着游戏主题的发展和复杂化,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更丰富,更深刻。
3 增强游戏的规则性和规范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对待游戏与教学内容二者的关系上,教师必须明确游戏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存在,借助游戏的环节的设置,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使幼儿掌握课堂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才是游戏引入课堂的最终目的。如在“认识空气“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班级上的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张口的小塑料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把空气装入袋子中,这时候有的幼儿会很聪明,知道怎样做,有的幼儿则会表现出不知所措,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们互相帮助,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教师在引导幼儿们把袋口捏紧,然后一点点的释放袋子中的空气,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体会、观察、自由讨论,幼儿就会感觉到“空气”像一阵风慢慢地从塑料袋里跑出,看不见,也摸不着,无色、无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遵守课堂纪律,表扬做得比较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形成正确的激励。
总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游戏对幼儿智力开发,社会性和情感等,各方面发展有积极全面的促进作用,让每一个幼儿快乐的游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使游戏成为幼儿不可剥夺的正当权利。幼儿应当充分享用自己的生活,拥有快乐的游戏,游戏是童年幸福与快乐的砝码,也是幼儿成长阶梯。我们将继续努力和探索,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兒的主体性,让幼儿拥有更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度过一个快乐,有益的童年。
参考文献:
[1]井卫英,陈会昌.关于游戏与孩子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