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耕臣,安艳玲
摘要:玉米位居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之首,市场容量大,但机收水平较低。西南丘陵地区的玉米收获机收率不足5%,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效率较低。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减少,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西南丘陵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为西南丘陵地区机械化收获玉米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南丘陵地区;玉米收获;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33.7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6.0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农村而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是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让我国成为农业强国,尤其在玉米机械化收获方面,玉米机收水平是目前三大粮食作物中最低的,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在2010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平均水平在2020年达到50%左右。我国有着庞大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其收获市场长期以来备受农机市场的关注和青睐,各种不同系列、不同功能的玉米收获机推向市场。但是在经历了2004年~2014年的快速增长后迎来了拐点,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玉米收获机同比分别下降了2.57%、17.41%和32.78%,增幅逐年下降,遭遇“三连跌”。目前来看,伴随着《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 年)》的逐步实施,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开始了“旱改水”“粮改经”“粮改饲”“米改豆”等种植结构改革,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玉米收获机市场的容量随之被压缩,主流区域玉米机收水平大幅度提高,刚性需求降低,所以在2018年仍不会有太大的改善。不过也有专家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不断增加的饲料养殖需求、玉米價格回温、玉米种植面积调减脚步放缓、玉米国内国际价格再现“倒挂”的可能性变小、农机补贴政策的驱动、刚性需求依然较为强劲、玉米收获机市场形成市场“洼地”、区域市场拉动、新产品可食玉米收获机研发等利好因素将从不同侧面为玉米收获机市场提供新的增长点,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018年的玉米收获机市场在刚性与更新需求、新产品和新区域市场、惠农政策尤其是补贴政策等多项利好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或将走出谷底,迎来转机。
回顾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尤其是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对于农业机械的购置,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基本解决了3大粮食作物生产耕作、种植以及收获的基本机械需求,比如玉米机械化收获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了,但是在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和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蓬勃发展的同时,西南丘陵地区的玉米收获机市场处于“休眠”状态,而且这种状态还要维持一段时间。西南玉米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年平均玉米种植面积在467万公顷以上,然而玉米机播面积不足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0%,机械化收获水平小于2%。由此可见,西南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落后,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落后的生产方式束缚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加之劳动强度增大,使玉米的种植成本太高、产量太低,因此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实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如果在西南丘陵地区完全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农民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玉米的增产,农民有更多时间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提高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始关注西南丘陵区域玉米收获机市场,新市场将为2018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玉米收获机市场的启动注入强大动力。但是,该地区地形复杂,农作物种类繁多,以水稻、玉米、小麦和薯类为主,间作套种是该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特点,且种植方式复杂多样,种植制度从一年一熟到一年多熟多种模式并存,给玉米机械化收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已成为西南丘陵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西南丘陵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缓慢的原因
客观分析西南丘陵地区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经济快速发展与农业经济滞后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在城市打工会有不错的收入,可以满足在城市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业经济始终上不去,使种地的农民只能维持温饱水平,而且收入增长始终跑不赢GDP的增长速度,相对来讲,农民仍然生活在最底层,这就导致了农民几代都不再愿意种地。当然,政府推动的种粮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但是仍然有很多闲置土地,且早已处于退田还荒草状态。因此,经济快速发展与农业经济的欠发展是农业机械化进程延迟的一个原因。
1.2 西南丘陵地区特殊地貌和机械化收获所需平原之间的矛盾
西南丘陵地区现有大面积的平原,而可耕种的土地主要布局于丘陵、山地和平坝,地形复杂形成了很多梯田,耕地条件差,从而很难实现机械化收获。目前的农业机械化作业,例如小麦、水稻的收获都需要很平整的土地才能更好的开展,玉米也不例外,我国大力推行玉米机械化收获也是从东北、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地推广,即从非常平整的大块田地开始进行推广。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收获机械的驱动动力仍然是拖拉机,行走方式仍是触地滚动,平坦的田地在机器作业时对机器的作业性能影响很小,易于实现机械化作业。而在西南丘陵地区,由于地块的起伏很难保证机械的作业质量,这也是导致西南地区玉米机械化水平不高的原因。
1.3 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品种、种植模式与玉米收获机之间的矛盾
目前,生产丘陵山地玉米收获机的主要是山东、河北的企业,这些企业针对的都是北方地区的玉米品种和气候条件开发的玉米收获机,在南方土地上不一定完全适用;另一方面我国的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多引用国外技术,而国外玉米收获机大多结构庞大,专业化和智能化程度高,为此引进国内的玉米收获机多为大、中型,主要适用于北方和黄淮平原两大玉米主产区,偶有小型玉米收获机也仅能适应北方丘陵和山地,而适宜西南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的农机装备严重缺乏,把北方适用的收获机在南方尤其西南丘陵地区作业,效果非常不理想,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与玉米的品种和种植模式有关。显然,在北方和南方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有很大的区别,不同品种玉米的植株高度、茎粗、果穗大小、果穗高度等均有一定差异,而玉米收获机的通用性在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前提下,很难在南北方实现统一的机械化水平。加之南方玉米种植模式复种指数高达200%,间套种普遍,复杂的种植模式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1.4 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与玉米收获机维护成本之间的矛盾
农民无法承担购置玉米收获机的成本,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我国在2004年开始的农机购置补贴成就了玉米收获机,可以说玉米收获机行业的发展是在国家购置补贴政策下腾飞的,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发展了大地块的北方农田,而南方由于土地规模的原因没有发展起来。现阶段,农机政策也出现了调整,如一些地方开始考虑不补贴玉米机,一些地方限制补贴,玉米主产区的山东、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等市场,将补贴重点由玉米收获机向深松机、大型多功能复式机具、植保机械等产品转移,能用到玉米收获机上的补贴资金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了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更不愿意到西南丘陵地区进行销售。由此看出,国家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支持政策以及农机购置补贴制度等还不完善,这些相关政策因素影响了西南丘陵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1.5 机械化收获降低劳动强度和增加收获成本的矛盾
机械化收获最大的优点是提高收获效率,并能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但是机械化收获仍然是需要成本的,特别是在当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模式的情况下,使用机械化收获。投入的成本会更高,对于省吃俭用的农民来讲远远超出了其接受程度,加之玉米收获期较长,因此农民更偏向于人工收获,以此来降低种植成本。同时,农机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都较低,无法保证玉米收获机械的使用效率,这些因素均增加了农民的收获成本,从而对机械化收获的推广增加了阻力。
2对西南丘陵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2.1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适度规模发展农業机械化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然而土地资源有限,尤其在农耕时代,人们开垦了大量的土地。时至今日,人们意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等促使土地面积不断增加。西南地区因其地形特点决定玉米收获机规模效益往往很难实现,不能一味的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而加快土地流转,化零为整,搞农场主式的开发土地,那样只会带来更难监管的土地污染、粮食安全问题。相反,要提倡根据市场规律,农民自行安排农作物种植,尤其是玉米的种植及收获。对于连成片的闲置土地可以开展适度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当然为加快进度,政府可以扶持引导和教育农民,将土地统一规划并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将小块地连片耕作,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作物品种、统一种肥、统一机械作业的“四统一”种植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发挥机械化优势,而且也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加快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发展步伐。
2.2 适宜扩展玉米多用途多品种种植和研究设计配套玉米收获机械
西南地区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困难很多,而且解决困难的成本很高,因此用传统的思路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例如提高购置补贴、种植补贴、北机南用等均不能快速促进西南丘陵地区的玉米机械化水平的发展。有研究人员总结指出,完成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业的要素主要包括:设计优良的收获机械、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适合机械收获的种植工艺、良好的天气条件、良好的土壤压实条件、合理的人力成本,当然这是理想的条件。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西南丘陵地区应该扩展玉米的用途,例如食用玉米往青贮玉米方向发展用来解决饲料,青贮玉米生长发育迅速,叶片繁茂,植株高大,株高可达2.7~3米,产量较高,而且在籽粒成熟时,仍能收获到保持青绿状态的茎叶,以供青贮。强化青贮玉米的开发利用,成为当前和今后解决饲料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根据青贮玉米的特点研发适宜的玉米收获机。也有学者指出国内鲜食玉米收获机市场具备蓝海的属性,并且市场需求规模仍在不断扩张中,玉米收获机企业应该跳出摘穗和籽粒机的红海,投身到这个还未被开发的蓝海市场中。因此,调整玉米用途、优化品种并开发相配套的玉米收获机,是提高西南丘陵地区机械化收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2.3 积极探索北方农机和南方农艺的配套
针对已经成熟的北方农机直接应用到西南地区有很大水土不服的现象,在南方土地上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一定要考虑北方农机与南方农艺相结合。由于西南丘陵地区地块小、坡度大、雨水资源丰富、光照条件差等复杂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应因地制宜地引导和改善玉米的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和种植方式,统一种植行距,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最终达到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该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农机部门和农业部门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密切配合引导农民在播种时就作好机收的配套工艺,为玉米收获机提供作业场所,并且做好机器的选型工作,为玉米流动跨区作业打好基础,这样才有利于玉米收获机械实施跨区域收获作业,北方的玉米收获机可以跨区域作业,提高玉米收获机的利用率,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推广。
2.4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补齐短板
农民是弱势群体,没有政府的支持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当农民,不再愿意从事农业,因此政府部门要从财政支持、农机购置补贴制度、人才培训、示范推广等方面加大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同时增加对玉米收获机的补贴比例,制定符合丘陵地区的惠农政策,对农民进行补助,激发农民购置农机具的热情,提高广大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进而促进西南丘陵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对流转过来的土地进行统一种植,集中管理,统一收获,这将有利于机械进行跨区域作业,增加玉米收获机的综合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利用网络、电视、手机、宣传册等,大力宣传有关农业法律法规、“三农”政策以及农机具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农民合理购买农机具;大力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定期组织农民进行现场学习,通过现场示范、学习,提高农民对农机具使用兴趣,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简介:钟耕臣,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农机技术椎广;安艳玲,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农机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