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2P网贷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2016-12-05 18:01马粱华
时代金融 2016年29期
关键词:P2P网贷发展建议SWOT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普及,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网络基金等交易模式相继出现。由于国内经济环境不够成熟,征信系统不够完备,对P2P网贷行业的监管不严,造成该行业尽管发展速度快,但平台质量却良莠不齐,行业整体水平不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P2P网贷行业发展状况,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P2P网贷  SWOT分析  发展建议

一、引言

P2P网络借贷行业在国外诞生以来发展形势大好,而国内在经过2007年至2010年的缓慢发展阶段进入了行业整合期,2013年和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火热,促进了P2P的快速发展,国资背景与银行背景的平台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增长了借贷双方的信心,2015年对于P2P行业是一个新的起点,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的落地为P2P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纳入“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监管细则的出台迫使不合条件的平台被清洗出行业,使得该行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合法合规,行业将会有一个良性发展。

二、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

我国的P2P网贷行业几乎是与国外同时期出现的,成立于2006年的宜信公司就带有P2P借贷的色彩,然而由于它还从事其它业务,并不是一家专门的P2P平台。2007年成立的拍拍贷,是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P2P网贷公司,2007年到2010年之间,P2P网贷行业都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直到2011年以后,各类平台纷纷建立,比较有名的有红岭创投、人人贷、陆金所、E速贷、温州贷等。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一个高峰,有2595家,伴随监管细则的出台,截至2016年8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经下降至2235家。

在2015年之前,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行业无监管使得P2P平台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10年网贷平台仅有10家,2013年就达到了800家,翻了几十番,2015年相比较2013年,平台数量增加2倍多,达到了2595家;在2015年12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出台以后,不少问题平台被迫关闭,平台数量有所下降,《暂行办法》正式颁布以后,在明确的监管制度之下,P2P平台在数量上的减少会变成平台质量的上升。

截止到2016年6月,P2P网贷平台覆盖范围已包括28个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广东、北京、浙江、山东、上海、江苏、湖北、四川、安徽以及福建,分别有417家、299家、287家、256家、216家、115家、82家、69家、63家和52家,其他省市的平台共有490家,经济发达地区的网贷行业发展快,平台数量较多。

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监管不严等原因导致平台质量良莠不齐,平台数量增加的同时也有部分平台因为经营不善、互相挤兑等原因倒闭或是跑路,甚至有的平台成立之初就已酝酿庞氏骗局,从上线到跑路不到一天。2011年到2015年,问题平台数每年都在递增,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问题平台数为515家,这意味着在监管细则颁布之后,网贷平台将会面临优胜劣汰的情况。

在网贷成交量方面,从2011年至2015年每年以成倍的增幅增长,2011年的网贷成交量仅为31亿元,2012年成交量为212亿元,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成交量相比较2012年,翻了几番,达到了1058亿元,2014年相比2013年,成交量增长了约2.5倍,2015年的成交量将近万亿,达到了9823亿元,截至2016年8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达到了25815.09亿元,尽管《暂行办法》的颁布使得网贷行业面临转型,问题平台被淘汰,平台数量减少,但是2016年1~8月份的成交量大体是在上升的,1月份的网贷成交量为1303亿元,8月份就达到了1910.3亿元,增幅达到了46.61%。

网贷行业的高收益率,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原因,在2015年之前,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火热,以及股市的复苏,网贷行业的综合收益率比较高,在网贷行业成长初期,2012年综合收益率为19.13%,在2013年综合收益率达到了惊人的21.25%,相比传统金融收益率高了数倍,在2014年和2015年,受到股市的影响,以及供求失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网贷收益率下跌,降到了13.29%,在2016年1月份网贷综合收益率为12.18%,相比2015年的收益率下降了1.11%,受《暂行办法》以及互联网监管细则的颁布影响,网贷平台的综合收益率持续下跌,在7月份的网贷综合收益率为10.25%。

三、P2P网贷行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环境对研究对象的态势分析,研究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将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一)优势

1.交易成本少、效率高。P2P网贷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网贷平台而不需要门店交易;另外,在互联网普及的环境下,P2P网贷使每个经济参与者都可以使用和传播信用,使得信用交易的进行非常便捷,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在P2P网贷平台上一般不需要提供额外的抵押担保,且手续简单,审批时间短。

2.收益率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年利率一般在3%左右,而P2P网贷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0%~22%之间,远远高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年利率。高收益吸引了众多投资人参与到P2P网贷交易中,这也使得该行业的贷款金额连年上升。据网贷之家统计,全国P2P网贷的贷款余额累计6212.61亿元,比2015年年末网贷的贷款余额增加了将近2000亿。

(二)劣势

1.信贷审核机制不健全。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整个P2P网贷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信贷审核机制。尽管多数网贷平台都声称自己的在信贷审核方面做得很好,实质上只有几家大型成熟的平台拥有比较规范的信贷审核机制,以保证信贷审核工作顺利进行。

2.技术风险大。P2P网贷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的,因此网络信息技术风险对它的影响比对传统借贷模式的影响要大得多,一旦发生信息技术问题就会出现业务中断、数据安全、网络支付和应用系统等方面的风险。

(三)机遇

1.市场需求大。我国存在主流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巨大空白市场,有大量普通消费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借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如果P2P网贷平台可以为这类群体提供一定的资金供给,又可通过合适的方法控制风险,使其总体信用环境有所改善,就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发挥对主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补充作用,促进整个市场的优化。

2.政策支持。2016年8月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的颁布,为行业的规范、长期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为平台从业者树立了一个行业标准,使得P2P告别了“无监管,无门槛,无规则”的时代。

(四)威胁

1.市场有限理性。P2P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借贷模式,对于投资者的专业性没有要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虽然P2P发展迅速,但是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投资者会做出有限理性甚至是盲目的投资行为,很容易会出现羊群效应。

2.行业风险。P2P网贷行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管地方政策鼓励P2P行业的发展,但相关监管细则的出台则会造成不符合条件的平台被清退从而致使这些平台的投资人情绪恐慌,最后造成平台被挤兑,出现大面积倒闭现象。第二,行业发展的时间较短,缺乏市场周期的考验。目前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如果这个趋势对平台中的借款人产生严重的影响,存量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将承受巨大压力,从而引发大面积违约。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随着网络搜索、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的发展,信贷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得到缓解,信贷渠道得以疏通,为借贷双方创造方便交流的平台,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其次,P2P网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普通消费者、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融资之间的投融资需求,而其衍生模式P2B则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

目前国内P2P网贷行业拥有很多优势,在其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征技术风险较大、信系统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是相当不利的,同时《暂行办法》的颁布,使得P2P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平稳期,无法取得合法经营通行证的平台势必会淘汰。

(二)建议

第一,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平台的内部控制机制主要是在风控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一方面建立起完备的风控部门并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制度,另一方面则加强技术研发,保护客户信息安全、避免交易出现漏洞,保障平台持续运营。而行业风险方面,经济环境是不可控因素,信用风险要引起重视。

第二,公开披露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国内很多平台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大如陆金所这样的平台信息披露都不够透明,尽管不能要求P2P公司像上市公司一般公开公司的信息,但是大致的财务数据还是有公开的必要的。《暂行办法》的出台在这一方面做了要求,对于平台的信息披露应当实时监督。

第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当前国内的征信系统并不完善,只有商业银行可以对接央行征信系统,对于新型金融而言,只能依靠后期发展慢慢积累客户的信用信息,而平台之间信息隔离,则会造成对客户信息了解不全面,从而引发违约风险。央行的征信系统可以部分开放,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平台可以对其开放,哪些平台能够获得对接征信系统的资格,这就涉及到平台监管与评级的问题。同时,可以要求平台将各自借款人的数据报送征信系统,从而使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国文.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防范与监管[J].武汉金融,2014:9-11.

[2]葛庆稳.对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4年第2期中旬刊:48-50.

[3]高勇.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中的中美比较分析及启示[J].改革探索,2015:37-40,45.

[4]王曙光,孔新雅,徐余江.互联两金融的两络信任:形成机制、评估与改进——以P2P网络借贷为例[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第5期:67-76.

[5]邱兆祥,孙成旺.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其对金融监管的挑战[J].金融观察,2014年第11期:23-27.

[6]刘绘,沈庆劼.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3):56-61.

作者简介:马粱华(1992-),男,汉族,河南周口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产评估。

猜你喜欢
P2P网贷发展建议SWOT分析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