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术方式和改良LIFT术式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分析*

2018-09-25 01:17盛尹菁
关键词:瘘管肛瘘括约肌

盛尹菁

(苏州相城人民医院肛肠科,江苏 苏州 215131)

肛瘘指的是肛管、直肠及肛门周围的皮肤相同造成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瘘管,属于肛肠科一种常见病,多是因肛腺感染,导致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之后脓肿破溃后引发的[1]。肛瘘常由外口、瘘管、内口这三部分组成,临床常表现为肛周局部、肛门硬结反复破溃流脓,并伴随瘙痒、疼痛等症状[2]。该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人群,且男性较女性发病多,具有迁延不愈特点,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常见术式有肛瘘切除术、瘘管切开术以及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等,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本研究为明确传统术式及改良LIFT术式对肛瘘治疗的效果,我院针对性选取60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纳入,将血液系统疾病、肛周湿疹者排除。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6∶14,年龄20~75岁,平均(45.24±5.07)岁;病程2~14个月,平均(7.15±2.16)个月。研究组(30例),男女比例17∶13,年龄21~75岁,平均(45.46±5.17)岁;病程3~14个月,平均(7.28±2.21)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对(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肛瘘切除术这一传统术式治疗:术前通过肛门镜检对内口位置进行确定,并经超声内镜了解瘘管走行、同括约肌的关系;术前行肠道准备、局部备皮,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及局麻,体位选择截石位,经外口将过氧化氢注入,对内口位置明确,并经外口将探针置入直至内口;利用电刀经探针将皮肤、括约肌切开至瘘管,对管壁进行完全剥除,并于伤口处置引流。研究组予以改良LIFT术式治疗:术前准备及麻醉、体位同对照组,探针置入方式亦与对照组相同,于内口外经肛缘处行一1.2 cm弧形切口,沿内外括约肌进行分离,并于此处将瘘管找到,利用小血管钳将此段瘘管挑起暴露,切断并分为内、外两段,横断瘘管处距内口约1.5 cm;外口段内壁通过小刮匙进行清刮,并用碘伏液行反复冲洗,自瘘管内口将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ADM)引入,封闭外括约肌缺损处及其一端,而另一端自瘘管引出,并对外口处进行处理,使其平齐;结扎瘘管横断处的外侧断端,间断疏松缝合内外括约肌的切口,并实行局部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参考全国肛肠学术会议通过的《肛肠科常见病诊断与疗效标准》[3]:若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且创口愈合,则视作痊愈;症状及体征改善,而创口未愈,视作显效;症状好转,创口未愈,视作有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创口有分泌物溢出,则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的肛门功能,采取肛门失禁严重性指数(FISI)[4]评定,其分成排粪频率、失禁类型量方面,0~61分,分值高则肛门功能恢复差;观察两组并发症,主要有肛门变形、切口感染及肛门移位等。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高(P<0.01),见表1。

2.2两组FISI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1个月及2个月F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n(%)]

注:a表示组间对比,P<0.01。

表2 两组FISI评分比较分)

注:a表示组间对比,P<0.01。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注:a表示组间对比,P<0.05。

3 讨 论

肛瘘属于肛肠科常见一种难治性疾病,临床多表现出肛周局部反复流脓、瘙痒、疼痛及潮湿,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针对肛瘘患者,临床多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准确寻找并处理内口,对感染肛窦、肛腺导管的原发病灶进行彻底清除,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5]。手术治疗肛瘘过程中,对肛管直肠环、肛门括约肌瘘管进行正确处理,为肛门生理功能保护的关键,有助于患者预后质量提升。有研究[6]指出,改良LIFT术式在清除病灶的同时,可有效保护肛门生理功能,疗效及预后较佳。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高;研究组术后1个月及2个月F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此次研究结果与赵云等[7]相似,表明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改良LIFT术式治疗肛瘘疗效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良好。传统肛瘘切除术可达到对病灶进行有效清除,但该术式切口较大,患者创伤大,术后需较长时间愈合,导致患者痛苦较大。其次,传统术式在操作期间对肛门括约肌进行切开处理,造成肛门功能损伤较重,因而导致其预后较差,术后肛门生理功能恢复欠佳[8]。此外,由于传统术式切口大、愈合慢,患者术后感染风险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改良LIFT术式逐渐应用于肛瘘治疗中,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升疗效。改良LIFT术式用于肛瘘治疗,切口主要沿肌纤维的方向,并经肛缘行弧形切口,因而在分离内外括约肌间时,无断裂受损状况发生,从而切口愈合后肛门缺损发生率低[9]。其次,改良LIFT术式在治疗过程中,对瘘管内口进行切开,有助于完全控制感染源,进而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此外,该术式对肌间瘘管实行切断处理,并分成内、外两个部分,而外口段为含炎性肉芽组织的一个纤维性管道,有利于ADM良好置入,从而有助于瘘管早期愈合[10]。改良LIFT术式属于全括约肌保留术的一种,对括约肌损伤小,主要经结扎括约肌间的瘘管,使得括约肌间瘘管内口肛腺组织有效闭合,利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预后良好[11]。同时,改良LIFT术式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操作简单等特点,且无需复杂设备与技术需求,患者治疗后恢复速度较传统术式治疗者快,因而有助于住院时间缩短,经济负担减轻[12]。本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尚未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作详尽分析,需行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与传统术式相比,肛瘘患者经改良LIFT术式治疗后可有效提升疗效,且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恢复更佳,具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瘘管肛瘘括约肌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排便的奥秘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