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要:本文从“中国英语”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对中国时政术语外宣英译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外宣翻译采用“中国英语”不仅可以保留中国特色,还可以丰富世界文化的结论。
关键词:时政术语;外宣英译;中国英语
中国时政术语是中国在时事政治领域用来表达特定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反映了中国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有关方针、政策,表达了中国的立场态度,宣传了中国的政策主张,展现了中国的政治文化风貌。
一、“中国英语”的形成
上世纪80年代,葛传椝率先对“中国英语”的概念进行解读,认为中国英语是英语的变体。此后,一大批学者对这一概念不断进行深化研究。其中,汪榕培认为“中国英语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与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
“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经常被放在一起谈论,甚至有时二者会被划上等号。实际上,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谓大相径庭。例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被译为“one word is out,four horses cannot chase”,“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被译为“save man one life,better than building up 7-floor tower”等。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尽管中国人可以理解其含义,但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而言,简直是不知所云。很明显,这是受汉语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影响,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和英语语言习惯的不规范英语。这种不规范英语会影响国外读者对于中国政策的正确理解,对国际间的交流形成阻碍,从而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二、中国特色时政术语外宣中的“中国英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的积极实施,中国参与国际社会事务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这就必然要求中国将自己的政治态度及国家倡议对外宣传,加强中国同世界的交流,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树立中国在世界的积极正面形象。然而由于中国特色时政术语自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英语国家的政治生活以及资料文献中难以找到中国政治文化的对等词,此时“中国英语”应运而生。
“三证合一”译为“integrate the business license,the organization code certificate and the certificate of taxation registration into one document”,没有译成“integration of three certificates”,而是将“三证”的具体内容翻译出来,使读者更容易明白“三证”的具体指代内容。再者,“农转非”译为“change from agricultural to non-agricultural status in household registration”,没有译成“change from agriculture to non-agriculture”,而是将转变的内容—户口,这一层意思补充翻译出来。“发改委”译为“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发改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简称,英译时避免了字对字翻译,采用将其实际指代的内容翻译出来的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缩略词的表达方式简单凝练、高度概括,因而在时政术语中的出现频率较高。然而我们不能直接按照汉语字面意思翻译,否则会造成理解困难。在翻译缩略词时,我们要先弄清缩略词原本的意思,然后再将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翻译出来。
中国时政术语紧跟时代发展脉搏,从时政术语中可以窥见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轨迹。例如,“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所奉行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这些时政术语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迹。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词汇。这些新词汇从方方面方面反映了今日中國的蓬勃发展。例如,“新常态”的出现。这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词。“新常态”译为“new normal”。“中国制造2025”译为“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互联网+”行动计划译为“Internet plus action plan”。从中可以看出,新词一般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这能够达到与原词对等的效果。新词一般在译入语中无法找到对等词,采取直译更能保留中国特色。
时政术语中还有一些词具有四字格结构。四字格结构包括四字成语、四字短语或词组等,其特点是结构整齐、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它是在汉语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四字格词语的含义并不是表面意思的简单相加,其内涵蕴含在四字词语之中。“三个代表”可以译为“repres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to represent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and to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三个代表”还可以译为“three represents”,该译法简洁明了,但是对于不熟悉中国的国外读者而言,读后可能并不会理解“三个代表”的具体内涵。但是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及国外媒体的报道,外国读者已经可以理解“three represents”的具体内涵,所以就没必要把“三个代表”的具体含义译出来。对于四字格结构的时政术语,是否需要将其按字面意思翻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方面,如果四字格结构的时政术语前后意思相同,可以根据意思将重复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另一方面,如果译法随着时间的流失已为大多数国外读者所认可和接受,这也没有必要将其具体内容译出。
结语
中国时政术语进行外宣英译时,要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双语基础,还要熟悉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等,避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我们要保留源语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准确生动地将其传播出去,这不仅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更会丰富世界文化。
参考文献:
[1]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1).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3]葛传椝.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