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人员必备的主要能力,主要包括临床护理能力、法律法规意识、人际关系以及心理护理等能力。护士的核心能力高低直接反映医院护理工作水平,同时也是衡量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直观标准。文献[1]显示,大部分医院采用中国注册的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简称CIRN量表)考核新护士核心能力水平,该量表包含有七个维度,每一维度均可反映新护士能力水平。本文在基于护士核心能力构架上为新护士开展为期1年的课程培训,该课程模式主要以培养护士核心能力为构架开展,目的在于帮助新护士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岗位、熟练开展各项护理操作,引导其自主参与培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核心能力水平,同时不断完善临床护士培训课程[2]。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名新护士开展研究,纳入时间范围2016年3月-2017年3月。其中男2名,女58名;年龄19~28岁,平均(23.92±0.71)岁;学历情况:本科18名,专科34名,中专8名。本次研究已经获得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用CIRN量表从七个维度,分别包括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伦理与法律、心理护理、护理制度、人际关系及健康教育能力,一共58个条目进行核心能力构造[3]。60名新护士需接受1年培训。通过课堂教学、操作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开展临床护理培训主要针对临床护理具体操作进行观察和练习,熟悉临床护理各个环节,每周安排1次课程,按照实际情况采取理论讲解、病例分析及操作示范培训方法。护理制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交接班制度及常用药物制度等,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让新护士快速了解医院护理岗位工作内容。心理护理课程则以心理知识为主,培训期间一共安排4次,每月安排一次,护士主要以听课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护士长也参与课程学习并指导新护士。医学伦理与法律课程培训内容主要是学习法律伦理知识,每月开展1次学习,针对本院出现的医疗纠纷、常见的护理风险展开分析,并总结对应措施,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及风险管理意识。在人际关系的培训中主要以知识讲座为主,培训期间一共安排4次,主要对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分析交流中常见的问题,从交流仪态、神情以及语气等方面展开指导和训练。而在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课程中主要以分析常见疾病以及紧急情况下如何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如,出入院指导、常见疾病健康知识等,每月开展一次课程。
1.3 评分标准 计分制度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介于0~4分,分值起止范围0~232分,得分与能力为正相关。另外采用总体信度Cronbach’sα开展总评分,得分超过174分提示核心能力水平高;116~174分提示核心能力水平为中;若得分低于116分则提示核心能力水平低[5-6]。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相关数据,新护士采用自评方式,在新护士入职时及转正时分发问卷,入职时分发问卷60份,均收回且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培训后分发问卷60份,全部收回且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并评估培训前后护士理论及实践操作成绩,总分均为100分,其中超过95分提示优,80~94分为良,低于79分提示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培训前后CIRN量表各维度及总评分比较 60名新护士培训后各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CIRN量表各维度及总评分比较[分,(±s)]
表1 培训前后CIRN量表各维度及总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方式 伦理与法律培训前(n=60) 20.02±3.19 19.74±3.08 19.48±2.18 18.66±2.04培训后(n=60) 24.72±5.79 24.95±4.09 24.83±3.72 23.97±5.15 t值 5.507 7.882 9.611 7.42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1 (续)
2.2 培训前、后理论知识成绩及操作实践成绩比较 培训后,60名新护士理论知识成绩、操作实践成绩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理论知识成绩及操作实践成绩比较[分,(±s)]
表2 培训前、后理论知识成绩及操作实践成绩比较[分,(±s)]
组别 理论知识成绩 操作实践成绩培训前(n=60) 82.68±10.37 85.13±10.11培训后(n=60) 90.58±12.66 93.55±12.60 t值 3.739 4.037 P值 0.000 0.000
以往对新护士进行培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护士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是经过了培训期,大部分护士还是存在不熟悉临床护理流程、临床护理过程中频频出错等问题,甚至有时会引发护患矛盾,最终导致护患纠纷,不利于护士职业发展,严重影响医院稳定,故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加强新护士培训。开展护士核心能力构架的培训课程目的在于将护士岗位需求作为引导方向,培养和提升护士核心能力,确保其综合能力符合岗位需求,高质量完成相关工作,提高医院运行效率[7-8]。
文献[9-13]显示,采取注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系统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可依照量表结果对新护士开展针对性培训,从而形成科学、全面及实用性强的培训系统,确保新护士在入职时得到规范化培训,促使新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大部分新护士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临床实践少及护理安全意识薄弱等特点[14-15]。故针对上述特点,课程安排要有所偏重,总结各个科室常见症状,以及面对各类疾病的基础护理知识,不断总结和完善临床护理技巧,促使新护士在接受培训时就可以接受到最全面的知识体系,从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以及护理制度等开展课程培训,带教教师根据教学知识通过课堂教学、操作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针对性讲解等方式进行综合讲解,以此提高护士护理风险意识,提高其核心能力,快速的适应岗位,实现社会个人价值。
由表1结果中可知,培训前临床护理评分为(20.02±3.19)分,而经1年培训后,其评分上升为(24.72±5.7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培训课程中强化临床技能培训,可有效帮助新护士熟悉护理流程,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文献[16-17]显示,由于新护士对护理工作制度不熟悉,很难开展各项护理任务,且在护理过程中频频出错,既不能让护士掌握医院护理制度,同时也容易打击新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加上护士工作特殊性,大部分处于被动执行医嘱,护士学习制度处于比较被动状态。经1年培训后,护理制度由原先的(20.12±3.12)分提高至(24.98±5.96)分。提示,予以新护士开展一系列制度培训,有助新护士尽快熟悉护理岗位,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完善自我。此外,护士经1年培训后,健康教育方式评分明显提高。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与培训课程有关,在培训过程中护士参与出入院指导、常见疾病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士护理水平,提升其护理质量[18-19]。参与心理护理培训,主要是为了让新护士掌握心理护理技巧,在护理过程中均有可能遇到心理方面问题的患者,此时需要护士应用自身掌握的心理技能,安抚患者情绪,增加其护理配合度,同时也使得护理人员获得认同感和荣誉感,从而全面促进新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20]。
综上所述,采取护士核心能力构架为基础的培训课程指导新护士,可以更好地帮助新护士掌握护理专业知识,熟悉岗位各项操作,提高其核心能力,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医院稳定发展,值得临床开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