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鹏 陈志愉
摘 要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利率的波动也比以往利率管制时期更加剧烈和频繁,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问题更加突出。虽然近几年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问题认识还不足,对利率风险问题缺少关注,并且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和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缺乏相关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并且管理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创新不足,致使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不足。因此要不断的提高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水平,必须要在完善监控体系的同时更要加强创新和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
伴随着世界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金融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要素其波动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滞胀问题,世界经济由此开始了较为深刻的金融变革。1979年10月美联储也将货币政策的重点转变为控制货币总量,意味着货币当局开始放松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限制,也导致市场利率波动幅度比以前加大,在这个时期由于利率的波动也导致了宾夕法尼亚银行的破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问题开始被关注。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利率波动幅度及频率不断加大,从《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颁布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问题进一步被重视。并且从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来看,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经济学家和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利率市场化方面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对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主要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晚,目前关于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再加上我国之前长期实行利率管制政策,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重视不够,而更加注重信用风险问题。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有,宋讳(2006)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能促进市场形成有效合理的利率水平。江春(2007)通过分析指出利率市场化会引起实际利率上升,从而带动本国储蓄水平上升和扩大投资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徐彩(2010)主要从当前的情况出发分析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以及该怎样去推进利率市场化。肖欣荣、伍永刚(2011)通过对美国利率市场化情况,得出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缩小,但商业银行资产中贷款所占比例会有所上升。另外,利率市场化会促进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剧烈。
随着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不断推进,利率风险也开始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中越来越被重视。更多的学者也加入了对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黄金老(2001)提出可以建立类似与西方发达国家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做法来专门管理利率风险。高蔷(2004)在其文章中提出在构建合理高效的利率风险预警机制的前提上,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强调高素质的专业型风险管理人才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性。戴国强(2005)指出商业银行自身内含期权性风险比如贷款的提前偿付及存款的提前支。并分析指出了采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利率风险的可行性。
国外在早期探索利率自由化的理论中基本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代表思想。分别是主张利率的绝对自由化思想,主张利率应该由市场和政府共同决定的思想和主张利率应该由货币的供求决定不应该受政府干预的思想。从大约1970年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有关利率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1973)和爱德华·肖(1973)提出了对利率问题的五点看法。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应该放松利率管制;第二,应促进同业之间的竞争;第三,应缩小指导性信贷计划的实施范围;第四,应鼓励发展直接融资工具;第五,放松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限制”。这些观点看法为利率市场化的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麦金农和爱德华·肖认为利率自由化会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利率水平,改变之前政府长期规定的低利率局面,促进储蓄水平提高,从而银行有更多的资金贷给实体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水平的决定交由市场竞争来完成。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不再由中央银行进行统一规定,而是由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与供给来自主调节。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进一步划分,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但利率市场化之后政府也可以采用像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手段去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利率市场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以下三种风险。
1.成熟期不匹配风险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是面临由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两者的不匹配所导致的成熟期不匹配风险。在利率上升时,如果银行的敏感性资产小于敏感性负债,那么银行收益会减少;在利率下降时,如果银行的敏感性资产大于敏感性负债,银行收益同样会减少。只有在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相匹配时,才能避免此种风险。
2.基差风险
基差是指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利差。当商业银行基差固定时,如果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相等,则不存在基差风险。而如果商业银行的基差发生变动,那么银行的收益也会随之变动。例如,当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小于贷款利率上升幅度,银行收益会下降。
3.期权性风险
期权性风险,也即选择权风险,它指当市场利率变动对银行客户有利时,会导致银行的客户行使隐含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或表外项目中的期权,进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例如,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客户也许会提前归还欠款,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储户可能提前支取所存款项,都有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1.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在利率波动方面缺少關注。信用风险往往会是银行风险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唯一内容,其次是流动性风险。但我国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利率风险管理上对现有的理论与方法没有做到充分应用,导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缓慢,在现有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困难。
2.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缺乏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实施,并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并没有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做出调整,也没有建立起专业的组织与团队。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有关利率风险管理的责任制度也不是很明确,惩处不到位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样也严重阻碍了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在风险的识别度量和风险的管理工具上也有明显的缺陷。再加上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商业银行也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来管理利率风险,并运用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业务创新,存贷利差仍然是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3.利率风险管理高端人才匮乏
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其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基本的金融市场知识和有关的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并且还要有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及时关注金融市场的动态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能做出快速反应,并要知道导致市场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以及这些因素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导致利率波动的。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具备足够的高素质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再加上商业银行体制机制不健全,在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很少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
4.金融衍生品工具开发落后
在管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过程中,金融衍生产品的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与利率互换四类衍生产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已有的金融衍生产品并没有做到充分使用,同时对新工具的创新也存在不足。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仍然以传统业务为主,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款利差。表内资产大部分是所发放的贷款,负债也基本上是客户存款,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表外的金融衍生工具又创新不足。商业银行需要使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甚至用这些工具创造收益。但由于金融工具开发落后故商业银行在对冲利率风险的时候还会遇到许多困难。
四、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1.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1)金融工具的创新为银行管理利率风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中金融衍生产品当属最好的选择,其中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等。其中,远期利率协议是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它作为一种完全信用化的金融衍生工具,当银行预计利率会发生变动时,商业银行可按照事先协议利率进行筹资,规避利率变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使商业银行能更好的规避利率风险,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2)为了改变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单一的现状,银行可以不断的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我国商业银行仍主要以一般的代理业务为主,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还很不足,品种少、范围窄,收益占比低,鉴于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中间业务的发展形式,扩大中间业务覆盖范围,调整传统的单一的业务结构,提高投行、资金托管等新型业务收益占比,打破传统的依靠存贷利差来确保银行收益的局面。
2.培养与引进高级利率风险管理人才
在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知识,需要专业型人员广泛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借鉴先进经验来做到规范管理。首先商业银行应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理论以及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经验来判断,银行自身现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中哪些需要完善,哪些需要摒弃,借鉴的理论经验该如何去应用到实际情况中来,这些都需要专业型的人才来完成。同时在利率风险管理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多学科知识,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商业银行可以同重点类财经院校合作,培养国内的专业型人才。同时也可以引进国外的知名专业型人才,来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在对人才的应用上,应强化考核制度,加强绩效评估,责任机制,并引入竞争机制等。
3.合理配比存贷款结构,提高银行收益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比较强烈,商业银行应进一步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根据中小企业的资信和资产负债情况,对那些优质的中小企业扩大对其贷款,并可以考虑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确保稳定的贷款利息收入;同时,为谋求新的贷款业务增长点,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断的创新和丰富贷款利率品种,有利于商业银行根据利率波动幅度来调整利率风险敞口,使利率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最后,随着贷款业务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为避免不良贷款带来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贷前的审批和贷后的监控,尽量降低贷款所带来的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丁刚.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管理探究[J].财税经贸,2012,(2):35~37
[2]戴国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邓然.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2):21~22
[4]高蔷.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5]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17~18
[6]李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管理探究[J].财贸经济,2000,(2):36~37
[7]李晓艳.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2):12~13
[8]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分析[J].金融研究,2002,(6):25~26
[9]肖欣荣.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6)
[10]周小川.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11
[11]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
[12]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