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庆,林佳燕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现如今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备之物。然而,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化和迅速发展,在“处处有网上,时时能上网”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迅速加入“低头族”“拇指族”等族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手机依赖现象愈发突显。手机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手机依赖表现为三个方面:过度滥用手机;干扰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离开手机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应。目前,国内关于手机依赖的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探讨手机依赖现象的表现、成因、危害等,尚未发现显著有效的手机依赖干预方法,有限的研究也大多关注的是依赖形成之前的预防,虽然分析比较全面深刻,但很少提出实用性的解决对策,大多泛泛而谈,没有实招硬招。对手机依赖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学习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尝试从心理学角度,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手机依赖干预的有效性并在育人实践中推广使用,以期对高职生手机依赖能够及时发现和干预,有效促进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完善。
本研究被试来自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初测共向学生发放问卷480份,进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的施测,回收有效问卷441份,有效率为91.9%,共筛查出预选被试127名(MPAI总分高于40分)。考虑到被试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自愿性和连续性,最后确定参与者24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两组研究对象在人口统计学上无统计学差异。对实验组进行手机依赖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
1.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采用Leung等修订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由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和逃避性等4个因子构成。戒断性指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而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失控性指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而不能自控;低效性指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到学习的效率;逃避性指利用手机逃避现实世界而沉浸手机世界中。本量表共17个项目,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手机依赖程度越高。总量表与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 0.87、0.81、0.78、0.75。
2.干预方法。采用结构化手机依赖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实验组12名被试进行干预实验,团体心理辅导共分为6个单元,每周1单元,每单元用时2小时。每场辅导由1名主试和1名助手共2名心理学专业老师带队,均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和丰富的带队经验。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包括:(1)创始阶段(第1次):团队相识;(2)过渡阶段(第2次):问题发现;(3)规范阶段(第3次):正视手机;(4)工作阶段(第 4-5次):减压训练、社交技能训练;(5)结束阶段:总结回顾。同时,对照组的12名被试不接受任何干预。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一个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再用MPAI量表进行后测。
3.统计方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见附表1),干预前两组被试在手机依赖总均分和四个维度上的分数均无显著差异。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见附表1),实验组前后测的分数在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三个维度以及总均分上差异非常显著,而在逃避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而对照组被试在总均分和四个维度上,前后测的差异均不显著。
由附表1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在后测的分数上,在失控性、低效性和总均分上差异显著,而在戒断性和逃避性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尝试引导被试能够正确看待手机并理性使用手机,同时探讨团辅对高职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从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分数比较来看,被试在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以及总均分上均有了显著降低。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分数无显著差异,能够排除分组的影响;而对照组的前后测分数无显著差异,能够排除成熟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明与未接受干预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团辅干预的实验组的手机依赖程度有显著降低,即本次团辅的干预效果是显著的,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表现出一致性。
在本次团辅的干预后,被试在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上的表现有了显著改变。戒断性是指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而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失控性意味着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而不能自控、低效性指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有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对高职生手机依赖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高职生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是寻求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一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为成员创设了开放、稳定、安全、温暖、尊重、无条件接纳的团队氛围,让成员的亲密感得到满足,社交焦虑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团辅中的减压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单元,让成员习得了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和社交技能,过度使用手机的欲望减少、自控能力提升,因此在戒断性和失控性的维度上产生了积极的变化。成员对手机依赖降低的同时,使用手机的娱乐功能逐步减少、学习功能增多,因此低效性维度的分数显著降低。
然而,在我们的研究结果中,逃避性维度的分数没有显著变化,逃避性是指利用手机逃避现实世界而沉浸手机世界中。这可能与团辅的次数不够多且后测在团辅结束1个月后进行有关,导致干预措施在该维度上效果不明显。
一方面,本研究中团辅的领导者均为专职心理教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有着较丰富的团辅带队经验,在干预的有效性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但手机依赖主题的团辅方案设计,其主观性较强,不同的实施方案可能导致不同的干预效果,因此该干预措施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团辅方案;另一方面,本研究仅在团辅结束后一个月进行后测,虽然显示干预效果显著,但无法确定行为改变的长期效果,因此后续研究需要加入追踪测试,以验证团辅对手机依赖的改变是否具有稳定性。此外,鉴于被试参与实验研究的自愿性和积极性,本研究中的被试人数相对较少,后续研究需要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验证团辅干预的有效性。
附表1 实验组、对照组被试前测、后测分数比较结果(M+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