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形式与实质探究

2018-09-21 11:11张强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中德育和谐发展文化建设

张强飞

[摘 要]班级文化建设是高中德育的重要途径。高中生面临紧张的课业压力和沉重的高考压力,恰当的班级文化建设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仍受到诸多教师的忽视,对其建设的形式与实质也存在许多认知误区。教师应从建设偏失、形式、实质三个方面,探究如何有效创建优秀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集体。

[关键词] 文化建设;高中德育;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8-0085-02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沉重的高考压力,分数成了教师和家长的重要关注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常常被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更是被教师和学生严重低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造成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需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帮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偏失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核心,是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桥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高中阶段,班主任与学生同样面临成绩的压力,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常常出现重分数、轻德育的偏失情况,尤其是在班级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

1.班级文化建设意义认识的模糊

班级文化建设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自育自治的基本园地,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学生是设计者和主要实施者,参与建设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组织管理的能力,是学生责任感形成的重要方式。显性的班级文化丰富着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隐性的班级文化,如学风班风、班级的人际交往,对学生的情绪情感有着明显的影响,甚至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但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极易将班级文化定义为学科文化的补充,其存在的意义仅仅是规范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弥补课业知识的不足,以提高学业成绩为主旨,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是明显的,意义是模糊的。

2.班级文化建设形式较为单一

班级文化建设应丰富多彩且具有活力。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是具有多层结构的,最显性的层面是教室环境布置,最隐性的是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的建立,处于中间层面的是班级的制度、学习成绩、各项比赛获奖等方面的情况”。但在大多数班级中,文化建设仅仅是学业成绩的补充,班主任致力于良好班风的建设,但精力的有限和教学课时的要求,使班级建设往往成为浮于表面的过场与形式,教室的布置随心设计,黑板报的刊出信手涂鸦。单一的形式,应付的态度,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明显的限制。

3.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模糊不清

班级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丰富的班级文化,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认知与人格,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灵魂的启迪。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正是强调班级文化建设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文化建设传递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但对部分班主任而言,文化建设与学生分数无关,统一的考试替代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提高分数为主要目标模糊了班级文化的核心内涵——学生的发展,個性化的发展。无意识的偏差和有意识的疏忽,使得班级精神文化缺少内核,校园的乐趣被无形打压。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

荀子曾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健康的班级文化筑就了班级的精神内核,它以完善的文化制度、活泼的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人格。一定程度上,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面貌、学生思想状态的综合体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生活等各个方面。

就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而言,它可以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静态的班级文化以“制度”的形式出现,《班级公约》、《高中生行为守则》、班级口号、班级目标。静态的班级文化建设注重引导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规范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雏形,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有效过渡。正如古人所言,“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风学风一定伴随着学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完善与形成。

相对静态班级文化建设的规范性,动态的班级文化建设则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尤其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意见想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热情。开展国学常识小竞赛、策划社区义卖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免费的辅导、主动承担图书馆的整理清扫任务等,看似简单的活动,能让学生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小家”与“大家”相联系,让温暖走进学生心里,让感恩落实于手上。注重静态与动态的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制度中习得规范,在个性发展中学会奉献。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质落实

“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班级作为学生的成长园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知识的输入、情感的归属、责任的传承。而一切德育的意义和美育的传递,需要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重视效率,需要班主任珍之重之,有效落实。

1.重视文化设计,创设育人环境

有心的设计倾注着育人的耐心,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处空间育人。因此,班主任可以结合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特点,结合“00后”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健康活泼的形式创建班级文化,完成德育目的。如设立书画园地;在班级的墙壁上贴学生自主设计的名人名言海报;师生共同讨论,制定班规班训,坚持午读不打扰,鼓励早读勤起早,精心的班级活动和教室布置,把班级变成“家”,把老师变成“伙伴”。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将黑板报的设计权交给学生,聘请学生编辑,以正能量的主题,设计班级黑板报,评选最佳设计。让墙壁说话,让教室说话,让育人如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

2.开展丰富活动,深化精神建设

除了重视班级装饰,可以建设丰富的班级文化,开展精彩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深化学生精神品质的建设。高中生有学业的压力,但青春期的生理特点让年轻的他们充满活力与朝气,可以开展一次运动会,让班级的凝聚力在欢呼和呐喊声中升华;举行一次进社区服务,让奉献的意识播撒在学生心田;举办一次校园辩论赛,让思辨的种子开花结果。自由之人格,独立之思想,规范之行为,感恩之心理,以活动为契机,德育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也为班级的精神家园,提供成长的道路。

3.尊重个体差异,营造和谐氛围

班级属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班级应是一个值得其信任,给予其安全感的地方。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除了进行常规的德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外,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为班级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高中生聪慧而敏感,其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思想既有成熟一面,亦有稚嫩的一面。但学业的压力,往往伴随着青春期的烦躁与叛逆。因此,在班级文化的构建中,班主任需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同时,在班中要倡导关爱和感恩的文化,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友好竞争。面对学生的苦恼,教师需要耐心倾听,是教师,更是朋友,以尊重的意识,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烦恼,顺利度过青春的悸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代学校教育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存在于社会文化系统之中,学校教育同样有责任以自己的独特,融入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班级文化建设,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斟酌,亦含有无限智慧。重视班级建设,让班级成为团体,让学生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高中德育和谐发展文化建设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