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上数量有限的公办幼儿园显然不能满足幼儿家长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各种特色民办幼儿园应运而生。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就是一所以全纳理念实现儿童全面发展的特色民办幼儿园,从普通教育到融合教育,再到全纳教育,吸收各地幼儿园办园特色,力求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园内教师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坚持为每一位在园儿童开辟一片成长的天空,但是出现教师工作繁重、园所经费不足、课程构建欠缺等问题。希望推行融合教育的幼儿园都能认识到特色办园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努力探寻解决策略,将幼儿园特色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 民办幼儿园 办园特色 融合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1]。由于目前公办幼儿园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幼儿所需,各种特色民办幼儿园便纷纷建立起来。本研究选取的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以下简称“奇色花幼儿园”)是一所以全纳性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实现儿童全面发展的民办幼儿园。“全纳性教育”是1993年哈尔滨召开的“亚太地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青少年教育政策、规划和组织研讨会”上提出的,会议形成并通过了《哈尔滨宣言》,提到了“承认每个儿童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认识到每个儿童都具有独特的品质、兴趣、能力和需要,有必要对残疾人的学习需要给予特殊注意,有步骤地向作为教育体系组成部分的各类残疾人教育提供同等机会”[2]等。它容納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本研究以奇色花幼儿园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办园特色经验,探究其形成办园特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资借鉴。
一、奇色花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概述
办园特色是从办学特色中派生出来的概念。有研究者认为,办园特色是一所幼儿园在园长个性化的办园价值观的影响下,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遵循教育规律,发挥该园的优势和传统,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秀的、稳定的办园风格[3]。另有研究者认为,办园特色就是一所幼儿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与色彩,也就是幼儿园的个性[4]。有研究者认为,办园特色是幼儿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5]。
奇色花幼儿园就是这样一家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优质性的幼儿园,是河南省首家探索和实践融合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是全国从事学前融合教育影响力较大的民办幼儿园,是综合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因素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幼儿园。
在对我省市融合教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现实矛盾是,一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需要安置在普通幼儿园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一些幼儿园因为师资不足等理由拒绝收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入学问题是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奇色花幼儿园正是在这种特殊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秉承一颗爱心自1996年开始进行学前融合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探索,在普通班级中接受特殊需要儿童(自闭症、唐氏综合征、脑性麻痹、发育迟缓等),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特色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使特殊孩子自然而然地融入普通孩子,强调所有人的全纳教育。实行个别化教育,每个孩子都有一本发展评量手册,并根据个体制订实施个别教育计划。目前实践部分已经结束,接下来做系统的书面梳理和总结。这所幼儿园进行着世界超前的“全纳性教育”,而学前融合教育是她在外界看来最为显著的特色。
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已经构建成一个理论上具有较高学术指导价值、实践上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本土化学前融合教育模式。自创办以来,奇色花幼儿园获得了“郑州市示范幼儿园”荣誉称号,创办了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和“理论+实战”型专家组成的融合教育巡回指导团,对9省18市的32所幼儿园及康复机构进行理念推广和专业指导,承担河南省教育厅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课程设计及培训、入班实习指导、巡回辅导等任务。
二、奇色花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开展历程
奇色花幼儿园福利幼儿园原名郑州市福利幼儿园,曾用名“七色花福利幼儿园”,其成立于1991年。为了让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交流,给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正常化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受教育权,从1996年起奇色花幼儿园按8:1的比例在普通班级接收特殊需要儿童,开始融合教育实践,开创了一条普教—融合—全纳的融合教育发展之路。
(一)由普教到融合(1991—1998年)
奇色花幼儿园的前身是郑州纸袋厂幼儿园,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被推向市场,和其他幼儿园一样推行普通教育。由于幼儿园接收了几个有特殊需要儿童,尽管当时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是分开上课,但是很多普通儿童家长还是让自己的孩子转校了,奇色花幼儿园学生最少的时候只有31个。自1996年起,奇色花幼儿园开始按8:1的比例在普通班级接受特殊需要儿童,开始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性探索。幼儿园成立特教部,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不同的班级分开培养。在这段时期,奇色花幼儿园仅凭着一颗爱心,给特殊需要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因无专业基础与理论指导,“融合”只是普、特教结合,停留在接纳和安置的层面,难以真正融合。二十多名教职工在极度艰辛的情况下坚持着,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帮助着特殊需要儿童。在1991年—1998年这段时间,幼儿园在普通儿童家长和周围群众不理解、冷落嘲讽的压力下,曾经举步维艰。
(二)由结合到融合(1999—2004年)
经历过普、特教结合和安置式的“融合”期,奇色花幼儿园开始探索真正的普、特教融合的途径,开始不断派教师参加特殊教育培训,为儿童做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IEP(Individual Educational Planning,简称IEP)。经过初步的实践发现普教和特教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特教教师总是强调特殊需要儿童的特殊性,主张一对一的训练;普教教师坚信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是一样的,强调要完全融合,让其在生活中与普通儿童互动,进行模仿学习。这段时期大家没有明确的方向,在迷茫中向前摸索。后来奇色花幼儿园逐渐尝试融合教育理念,促进真正融合:让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一起学习,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正常化的而非隔离式的教育环境,同时为两类儿童创造积极互动的机会,促进彼此接纳及相互合作。
(三)由融合到全纳(2005年至今)
自2005年,奇色花幼儿园不断得到外来的支持。在理论技术方面,得到中国之友基金会、台湾财团法人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的支持。同时,不断有国外、港台专家入园指导,奇色花幼儿园的学前融合教育取得飞跃式的发展,并开始全园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在经济方面,奇色花幼儿园得到世界银行、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项目”的支持。通过各种视讯设备,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们都进行了定期培训辅导。
2009年,奇色花幼儿园提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从融合走向个性化支持”的全纳教育理念,对所有在园儿童进行评估,按照每个在园儿童的不同需要设计学习计划,根据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安排最合适的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每一名在园儿童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确保每一名在园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被其他在园儿童认识和接纳。通过对多年实践经验的整理,园长蔡蕾出版了《学前融合教育理论与实务手册》和《学前儿童教育发展评量手册》两本专业书籍,填补了中国大陆学前融合教育专业书籍的空白。
奇色花幼儿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后,开始了学前融合教育的推广工作,成立了学前融合教育巡回辅导团,以点带面,以管城回族区为基础,进行融合教育推广及巡回辅导工作。奇色花幼儿园先后到9省18市开展巡回辅导,义务帮助意愿从事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和教育机构进行员工培训和能力建设,共辅导省内外32家幼儿园及机构,对全国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奇色花幼兒园内部组建一个专业的资源中心团队,着力于构建融合教育的资源网络,为河南省及全国融合教育倡导者和实践者提供实用信息和支持,并积极探索成熟的资源中心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有效地推动全国融合教育的整体发展。
奇色花幼儿园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从一个民办的普教幼儿园发展到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在全国具有典范引领作用的融合教育幼儿园,这是在园长蔡蕾的带领下,秉承“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的理念,用爱心与坚持为特殊需要儿童开辟的一片成长的天空。
三、评估体系在奇色花幼儿园的运用
自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以来,奇色花幼儿园先后使用香港、台湾的6套评估工具,为IEP的制定实施、评鉴及教学安置提供依据。但由于与香港、台湾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日常教学目标的表述和广度等方面的不同,香港、台湾评估工具的评量项目不利于个别化融合教育计划(Individual Integrative Education Plan,简称IIEP)的制定和实施。2005年—2007年,奇色花幼儿园参考港台评估量表的表述方式,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汇集多方面资料和实践经验编写成《学前儿童教育发展评量手册》。这是一套课程本位的评量工具,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发展出发,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的要求,并用3年的时间将评估项目及评估结果和香港、台湾的量表对比使用。通过实验发现,由《学前儿童教育发展评量手册》评估结果绘制的分领域曲线图表和综合曲线图表与香港、台湾研发的评量工具所得结果基本一致[6]。该手册中的发展目标将评量、课程实施和评鉴联系在一起,使被测目标与课程之间形成一个连贯的系统。评量后可清晰地反映儿童某领域最近的发展区间,用于设计适合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不仅使评估项目更好地为融合教育教学服务,更有利于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
另外,奇色花幼儿园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的要求,设计《儿童一日生活常规评量表》,帮助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进行初期预评估:幼儿园教师收集特殊需要儿童生活作息的行为资料,分析儿童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行为表现,检视环境和活动是否满足在园儿童的学习需求,以及需要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支持。根据量表制定IEP(包括个案基本资料及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融入式学习、嵌入式学习和添加式学习的策略,为每一位特殊需要儿童制定特殊的教育方案,实现方案中的教育目标。
根据评估,按照每个儿童的不同需要设计执行学习计划,教学中根据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安排最合适的学习活动。奇色花幼儿园强调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努力在尊重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注重儿童发展的全面性方面寻找一种平衡。
经过多年实践与沉淀,奇色花幼儿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管理和教学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四、奇色花幼儿园发展中的挑战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融合教育的成功经验成为奇色花幼儿园显著的特色,这与奇色花幼儿园全体员工的爱心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到过奇色花幼儿园的参观者无不为奇色花幼儿园温柔坚守的精神所动容,但是其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在园调研、与管理者和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奇色花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严重不足
因为考虑到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大部分经济困难,所以在园儿童收费标准较低。民办幼儿园需要自负盈亏,加上园所房舍均需租赁,租金、水电、日常消耗等费用较高,资金来源主要靠筹募,导致经费不足。由于在经济实力上无法和其他民办幼儿园竞争,园舍校址一直无法稳定。目前,奇色花幼儿园搬至居民楼内,规模受限,条件实在艰苦。
融合教育在教育成本投入方面较普通教育的投入更高,对教师专业培养成本更高,因国内相关培训师资有限,需仰赖外界有经验的及资深的特教专家,专业培训成本较高。另外,由于缺乏经费,部分科研活动难以顺利进行。
(二)教师工作繁重
奇色花幼儿园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不但要组织教学,还要随时观察记录儿童情况,以便准确地进行评估。每一个儿童都有一本发展评量手册,入学时会做一次系统评估,依托五大领域扩展到各个方面。幼儿园教师需要为所有儿童拟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填写大量的IEP表格,只能利用边角时间召开IEP会议,且对特殊需要儿童制订嵌入式学习方案。在监督与评鉴过程中,需要以周、学期、年为单位收集整理各种资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缺少自省的时间,缺少学习和科研的精力,工作较为繁重。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奇色花幼儿园的学前儿童教育评量APP已上线,所有信息输入后可以自动生成分析量表,对儿童的评测更具有针对性,可以略微减轻教师的负担。
(三)特色尴尬处境
奇色花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幼儿园,但是在与同类民办幼儿园竞争时,奇色花幼儿园缺少有力的支撑,园所教育资源有限,能够吸纳的特殊需要儿童数量有限。事实上,还有很多特殊需要儿童无法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生源压力大。奇色花幼儿园不断向社会呼吁保障融合教育,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把特殊需要儿童纳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纳入立法,把融合教育提上制度层面。
在外界看来,奇色花幼儿园最大的特色是融合教育。事实上,这是奇色花幼儿园的无奈,也是融合教育的无奈。因为融合教育不是特色,应该是常规的教育模式。全纳教育是一种理念,全纳教育应该是普通教育。尊重人权,尊重人的发展速度和需求的不同,教师发现这些需求并在有需求的时候给予最大的支持,这不仅仅是奇色花幼儿园应该做的,更是整个教育应该做的。奇色花幼儿园的融合教育之所以成为特色,说明我国的融合教育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课程构建欠缺
奇色花幼儿园以美国高瞻课程为蓝本,帮助儿童学会主动学习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一系列关键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计划、行动、反思的活动教学为组织形式,采用蒙氏教育的一些教具进行全纳教育行动研究。无论是通过评估细化学习目标,还是通过自主的形式实现学习目标,评测手段和途径都不能完全等同于课程。到目前为止,奇色花幼儿园还未完全架构起完整独立的课程体系。
首先,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奇色花幼儿园借鉴高宽课程和蒙特索利课程的理念及教学方法,这些理念和方法通过教师的学习、内化进入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改良,让教学内容和形式与本园实际相结合。但是这些实践具有零散性、片断性,必须经过本园教师的科学研究,结合幼儿实际,经过理性的思考,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提炼出切合实际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標。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将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分级制定,既保证课程目标与国家教育目标的统一性,又确保其符合本园的教育实际。在保证幼儿发展水平一致性的前提下,发展幼儿主动性,保护教师施教的灵活性,保持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性。编写系统的教材。课程是教学科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总和,是幼儿园为幼儿所安排的一切活动。另外,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制订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具有零散性、片断性,而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像一根红线,将这些零散的片断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科目化或区块化的教学内容系统,就是教材,它构成了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教材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根据幼儿的记忆规律,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内容,分阶段、有重点、合理地安排。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在奇色花的课程评价中,运用科学的工具对幼儿的学习结果和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但对过程性的评价稍嫌欠缺。希望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师生互动的质量等指标的评价上给予重视。
只有结合该园实际和特殊需要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科研以建立独立的课程体系,才能保证幼儿园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五、结语
奇色花幼儿园在蔡园长的带领下致力于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让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快乐学习。自融合教育理念和全纳教育理念推行以来,奇色花幼儿园已经成为一所特色幼儿园。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希望奇色花幼儿园早日突破这些挑战,让爱心在社会上传承,真正实现“融合教育就是全纳教育”,让特殊需要儿童不再特殊,努力构建更加科学稳定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1/81893.html,2018.4.17.
[2]彭霞光.美国全纳性教育[J].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4(3).
[3]常思亮.教育管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4]白爱宝.关于办园特色问题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1995(5).
[5]彭兵.对于办园特色的思考[J].早期教育,2006(3).
[6]蔡蕾.学前融合教育理论与实务[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南省民办幼儿园办园特色研究”(编号:2016BJY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