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 目的 探析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7年1—6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低血糖事件、依从性和血糖水平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遵医用药、饮食控制、疾病知晓、体育锻炼等依从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延续护理;糖尿病;干预效果;低血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3(b)-0139-02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现阶段对于该病的治疗技术水平而言还无法彻底治愈,确诊后患者需终生接受胰岛素维持治疗,长期用药对患者的身心带来了严重伤害,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因此,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起到重要作用。现阶段,护理模式的应用种类较多,各有优点缺点,因此需根据疾病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护理模式。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疗法,探讨延续护理对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65.7±3.4)岁。观察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77岁,平均(66.2±3.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延续护理小组 由心理医生、内分泌医生、营养师以及该科室护士等建立延续护理小组,相关医生及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和管理方法。
1.2.2 建立健康档案 患者各项指标稳定后可做出院安排,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准确记录患者的名字、年龄、病情等相关资料。
1.2.3 制订出院计划 护理小组成员需在患者出院前收集并整理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资料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给予制定延续护理计划,如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测血糖,为患者制定日常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营养均衡,同时制定运动计划,提高机体抵抗力。
1.2.4 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 医护人员需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访视,或者进行电话随访,患者出院第3天则需对相关病情进行访问,掌握患者的近期需求,详细讲解患者提出的問题,同时评估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对护理计划作出进一步调整。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7 d后,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血糖监测方案。随访时间为每个月2次,家庭随访次数可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若患者病情恢复效果较为显著,则可延续现有的护理计划,若患者病情出现异常状况,则需告知患者及时来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低血糖事件。其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4项,即饮食控制、体育锻炼、遵医用药、疾病知晓。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事件包括症状性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可疑症状性低血糖、相对低血糖。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x±s)记录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以%记录计数资料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的遵医用药、饮食控制、疾病知晓、体育锻炼等依从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血糖指标改变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对比
观察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日益恶化的环境影响,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都增加糖尿病的发生,且近年来糖尿病发生率持续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相关研究人员认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糖尿病的形成与活动量减少、饮食过多存在关系[3]。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特征是血糖水平升高,而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均会引起血糖升高,该病容易引发心、脑、肾脏等器官出现各种并发症,在生理上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且目前该病不能彻底治愈,需终生接受药物治疗,进而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在心理上也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打击。临床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给予实施运动、饮食方面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生活质量[4]。所以,在患者出院后的给予继续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应增加对出院后的护理计划。该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延续性护理是指出院后继续进行随访和指导,组织人员主要是相关医护人员,该种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指导内容主要涉及药物、饮食、心理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延续性护理所指导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可根据患者的个人、家庭等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根据吴美英[5]的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后,症状性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可疑症状性低血糖、相对低血糖的总发生率8.0%。而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低血糖事件总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吴美英的研究较为接近,这说明高血糖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减少发生低血糖事件。此外,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遵医用药、饮食控制、疾病知晓、体育锻炼等依从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给予糖尿病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强患者对用药、饮食、体育锻炼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等方面的了解,改善各项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丽红,丁静,阎爽,等.延续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14):1336-1338.
[2] 张艳,高珊,李辉,等.延续护理对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血压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2):4421-4423.
[3] 陈静,陆晔,王艳,等.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 情绪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4):540-542.
[4] 李巧云,王宁玫,黄莹,等.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饮食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9):2454-2457.
[5] 吴美英.延续护理对糖尿病病人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17(41):130.
(收稿日期: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