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针刺法配合依帕司他片对血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9-21 08:16孔德伟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

孔德伟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患者采取活血化瘀针刺与依帕司他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纳入的84例血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采取依帕司他与活血化瘀针刺,对照组采取依帕司他,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患者采取依帕司他片与活血化瘀针刺治疗效果显著,快速改善相关症状,促进病情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为预后提供保障。

[关键词] 依帕司他;活血化瘀针刺;疗效观察;消渴病痹症

[中图分类号] R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3(b)-0054-02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属于糖尿病中严重并发症之一,若糖尿病患者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极易产生微血管或者大血管病變,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安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病弊症,临床治疗方式较多,应严格按照辨证分型方式选择有效治疗方式。其中血瘀阻络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肢体麻木、胸闷纳呆、腹胀不适以及头晕乏力等,明显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选择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在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中具有重要意义[1]。2016年7月—2017年8月该院展开研究,探讨依帕司他与活血化瘀针刺在血瘀阻络型消渴病弊病痹症患者治疗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纳入的84例血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2.7±2.4)岁,病程26~65 d,平均病程(43.1±3.3)d;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2~63岁,平均年龄(53.2±2.5)岁,病程25~68 d,平均病程(43.8±3.4)d。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2]:①所有患者均具有消渴病史,并经过临床诊断以及检查确诊为血瘀阻络型痹症。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③精神状态较好,且意识清晰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

排除标准:①研究中采取药物过敏者。②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④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者。

1.2 方法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活血化瘀针刺,确定患者膈俞、手三里、足三里、合谷、照海、大陵以及昆仑等穴位,严格按照捻转提插与泻法在膈俞进针,手三里按照提插泻法,而足三里采取提插补法,合谷、照海、大陵以及昆仑等穴位均按照平补平泻方式,留针时间控制在30 min,1次/d。对照组:采取依帕司他(50 mg,国药准字H20050893)治疗,50 mg/次,3次/d,饭前进行口服。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病情变化,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治疗结果。临床症状积分评价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记为0~3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较轻,无需治疗;2分症状明显,可能需要采取治疗;3分症状严重,需要立即治疗[3]。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患者相关症状消退,血糖水平稳定,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相关症状缓解,血糖水平基本稳定,神经传导速度趋于正常。③无效:患者相关症状、血糖水平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经过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者有22例(52.38%),有效者有18例(42.86%),无效者有2例(4.76%);对照组中显效者有19例(45.24%),有效者有15例(35.71%),无效者有8例(19.05%),因此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症状积分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症状积分中肢体麻木为(4.5±1.4)分,胸闷纳呆(4.7±1.5)分,腹胀不适(4.2±1.3)分;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为(4.8±1.5)分、(4.6±1.4)分与(4.4±1.4)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症状积分为(1.2±0.3)分、(1.5±0.4)分与(1.7±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0.8)、(2.9±0.9)分与(2.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经过随访发现,研究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过敏(4.76%),1例患者出现腹痛(2.38%);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过敏(7.14%),1例患者出现腹痛(2.38%),1例患者出现眩晕(2.38%),因此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发生率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日趋增长,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于常见的并发症,是指以感觉、自主神经症状为临床症状的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问题[5]。若能够及时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改善其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病情快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上常采取西药进行治疗,其中依帕司他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其属于可逆性的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醛糖还原酶具有选择性的抑制效果,能够有效防止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患者红细胞中山梨醇堆积,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异常症状,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但效果并不显著,长期用药可能产生一定局限性[6]。随着中医技术不断完善,路玫等[7]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活血化瘀针刺治疗效果更好,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神经微循环功能,促进病情快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保障患者身心安全。该文研究结论中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前两组症狀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可进一步增强临床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中医上认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属于消渴病痹症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消渴日久,耗损阴气,血运淤滞,脉络受阻引起,其中血瘀阻络型患者治疗方式应以活血化痰、宣痹通络为主。活血化瘀针刺治疗中膈俞活血通脉、理气宽胸;手三里消肿止痛、改善肠胃;足三里通经活络;合谷清热止痛、通经活络;照海吸热生气;大陵和营通络、宽胸和胃,因此活血化瘀针刺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功效,快速缓解疼痛,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保护神经微循环能力[8]。加之针刺治疗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较多,因此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促进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依帕司他与活血化瘀针刺在血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快速改善相关症状,促进神经传导速度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崖雪,闫建华,王丰,等.针刺六经原穴(阴经输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43(5):24-26.

[2] 孙伊平,尹晓娜.盘龙针刺法治疗消渴病合并脑卒中后舌强语塞[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4):767-769.

[3] 刘臣,孙志.孙志教授"泻胃补脾法"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4):336-338.

[4] 黄寅銮,曾纪斌,许希雪,等.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3):442-445.

[5] 叶励超,蔡若蔚,黄银辉,等.老年人糖耐量受损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35(17):4843-4846.

[6] 李平,马建华,高佳麟,等.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9):743-747.

[7] 路玫,李昆珊,王佳丽,等.针刺治疗糖尿病患者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5):481-484.

[8] 张倩,梁晓春.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11):1000-1003.

(收稿日期:2017-12-20)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
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7例疗效观察
卤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扁炎软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
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不同时段烫熨疗法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观察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