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迅群 雷子东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师:之前我们认识了直线,今天我们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
1.自学:观看微视频,认识相交和平行。
2.反馈。
师:通过微视频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同桌交流,进行汇报)
【解读:学生生活在信息多元的时代,学习渠道非常多,网络学习和课外阅读给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笔者尝试用微视频自主学习的方式,符合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微视频比课本自学更大的优势是有动态的演示,而且视频中的问题抛出可以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概念。】
三、自我诊断,互诊交流
1.自主诊断,画“相交”。
师:请你在格子图上画两条相交的直线,看谁画的与众不同。
作业一
作业二
作业三
作业四
2.互评交流,判正误。
师:(讨论作业一和二)怎样判断是相交的情况?
师:(讨论作业三)明明没有看到交点,是相交的情况吗?
生:直线可以延长,延长后就会看到交点。
(教师课件演示直线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师:(讨论作业四)你们猜他画的时候怎么想的?
生:下面那条直线往上斜了一点点,要很仔细才能看出来,延长后还是会相交于一点。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你看两条直线的这个位置相隔两个格子,随着直线延长格子间距会越来越小,最后相交于一点。
师:同桌交换互相判断一下是否画对了。
3.自主诊断,画“平行”。
师:格子图上已经画好了一条直线,请你再画一条直线,使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师:想一个别人想不到的画法,但必须是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看谁画的与众不同。
●展示学生作业一和二:
师:它们都平行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都平行。第一幅图两条直线中间隔了一格,第二幅图两条直线中间隔了两格。
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两条直线间的格子数都不会变。
(教师引导学生手势比划)
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墨子曾经说过,“平,同高也!”,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展示学生作业三:
(学生判断,教师引导讨论:怎么判断出来是平行?)
●展示学生作业四和五: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
●展示学生作业六:
师:怎样判断?用直角三角板验证。
【解读:以学定教理念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学后,画一画相交和平行,将自学知识进行内化,同时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笔者还创设了挑战性的任务:画的与众不同,是别人想不到或判断容易出错的。这样挑战性的任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也呈现了相交和平行的多种变式,笔者将它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借助生生之间的作业展示和交流,充分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互评,促进共同发展。最后通过手势比划等充分体验概念的本质属性。】
4.小结揭题。
师:刚才我们在这张纸上研究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5.完善概念。
师:(出示教材第56页概念)什么是同一平面?
师:刚才同学们在纸上画的这些直线,就是在同一平面。
(课件出示:地板上这些线段所在的直线也是同一平面,这个平面就是地板面,这些斑马线所在的同一平面指的是哪儿?)
6.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学生举例,课件演示欣赏)
师:(出示:抽屉滑槽)这里两条边做成平行有什么好处?
【解读:借助生活现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平行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平行概念的本质属性的体验,同时也丰富了概念的外延。】
四、知识回顾,拓展应用
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你之前对平行的想法一样吗?有哪些新的认识?
1.平面图形里找平行。
师:平行四边形里有平行吗?还有哪些平面图形里也有平行?
小结:平面图形都是由几组相交或平行的线组成的。
2.游戏中应用。
师:经过点A、B可以画一条直线,如果我想让直线AB和直线l互相平行:
(1)点A不动,点B该怎么动呢?
(2)A、B 同时动,该怎么移呢?同桌一人当A,一人当B,说一说。
(3)点B绕着点A转动一圈,AB间距离不变,移到哪个位置的时候,直线AB和直线l互相平行?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移动)
师:不管怎么移动,只要怎样移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移动后形成的这些直线都和直线l平行,那么这些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又如何?
【解读:人对知识的认识是不断修正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回顾对比学习本课之前对平行的认识,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平行的概念。同时,通过在平面图形中找“平行”,将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联系和沟通。通过玩游戏,学生也非常容易体验到平行线之间距离处处相等这个平行的本质。】
五、实践作业
师:我们研究的相交和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不在同一平面会怎样呢?
1.在长方体中找一找平行线有多少组。
2.用小棒摆一摆,不在同一平面会出现什么情况?
【解读:课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笔者布置了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在立体图形中找平行,以及感受异面的情况,给学生探究的空间,也对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课后思考】
一节经典老课如何有所突破?如何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建构?笔者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化繁为简,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平行的认识》教学,大多教师都采用“创设情境,分类辨析”的教法,从而引出相交与平行的概念。本节课,笔者化繁为简,直奔主题,让学生在微视频的动态演示中初步感知平行,突出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基础。
二、给足时空,彰显学生的个性表达
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怎样的?不同的学生如何自主建构?本节课,笔者给足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个性地表达“相交”与“平行”的表象。在自主诊断、互动交流中不断完善概念。这样开放的设计,不但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更为学生的创造与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动态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加强“动态想象”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举措。本节课,在每个教学环节笔者都重视学生的“动态想象”。无论是概念辨析,还是动手操作,都要求学生先想象,对于概念的形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戏环节,给足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借助方格纸,充分放飞学生的“动态想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