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里找不到活的蒋子文,但死后的蒋子文却频频出现。但这和那个真实的蒋子文,还有半毛钱关系么?传播这件事,往往重点在怎么传,源头的真实状况,其实没多少人在意。
刘勃
南京有个没有庙却叫蒋王庙的地方。蒋王是指蒋子文,生前确实没什么大来头。所以没资格在正史里拥有自己的传记,《搜神记》里,说他是东汉末的秣陵尉,即负责南京治安的官。他在钟山脚下被强盗杀死,后来孙权建都南京,他却找上门来,要求封自己做南京的保护神。孙权开始不同意,蒋子文就降下一系列灾难,孙权顶不住了,于是为他修了庙宇,还干脆把钟山改名叫蒋山。
《搜神记》虽然是小说,但当时人小说也是当新闻或者历史轶事写的,反对作者胡编故事,所以以上内容,多少有些真确性。大概南京城里出了点大事小情,于是有谣言说是蒋子文作祟,愈传愈烈。孙权没有办法,干脆加以利用。对民间信仰,不能消灭,就招安收编,是官方的套路。
说来也巧,蒋子文的庙修好,南京城真就不闹灾了,祭拜蒋子文的风气也就流行开来。关于蒋子文的段子也不断出现。
有个叫吴望子的女人,一次参加祭拜蒋子文的仪式,被蒋子文看上了。从此只要想要啥,天上就会直接掉下来。但后来望子姑娘想找个现实中的男朋友,可是天上并没有掉吴彦祖,而是蒋子文也就从此不再来了。
又有个叫刘赤父的男人,梦见蒋子文对自己说,你水平不错,来给我当主簿,也就是机要秘书吧。给神当秘书,当然要先死掉,刘赤父吓坏了,到蒋神庙想辞掉这份工作,他声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还很猥琐的推荐了一个叫魏过的代替自己。结果蒋子文发怒,我就看中了你,魏过算什么东西。于是刘赤父很快就死了。
又有传说,有三个高级官员的儿子,跑到蒋神庙里去玩,看见庙里有几个女人的塑像,于是开玩笑说,这个给你当老婆,那个我娶回家。结果回家后,当晚三个人都梦见蒋子文来找自己:“我女儿长得也不好看,既然被你们看中了,我就招你们做女婿吧。”于是,这三个官二代很快就都死了。
以上传说,大体还算符合蒋子文生前“嗜酒好色,挑挞无度”的人设,但另外一些故事,画风就完全不同。
我们就举三个关系到整个南京城生死存亡的例子。
第一次是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挥师百万南征,号称投鞭断流,东晋政权危如累卵。这时发生了一个著名的细节:苻坚登城远眺,观察东晋的军容,结果看见“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是苻坚自己心虚看花了眼吗?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看法。当时人的理解是,是大战在即,朝廷派会稽王司马道子以威仪鼓吹,向钟山之神也就是蒋子文求助。苻坚眼中的草木皆兵,就是蒋子文派来助战的阴兵。
第二次是孙恩之乱。这是东晋末的一次大叛乱,最富庶的三吴地区的经济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孙恩大军十万,楼船千艘杀到了京口,逼近了建康。官军屡战屡败,眼看已经无力据守。前面提到的那位司马道子,这时还是朝廷里的当权派,他拿不出别的办法,好在有淝水之战的成功经验,就是天天跑到蒋侯庙去求支援。
结果呢?各路援军就呼呼啦啦纷纷赶到,孙恩只好败走。
第三次是萧梁与北魏的钟离之战。当时淮水凭空暴涨七尺,梁朝水军乘机发挥优势进攻,来势汹汹的北魏军因此大败。这一战,后世评价为“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凯旋之后,人们发现蒋神庙中的塑像,不论人马,脚上都沾有湿泥,这自然是赴前线参战的证据。
这样看来,蒋子文对建都南京的政权怎么改朝换代不管,但生死存亡的大关头却会出手,分明已经是南朝的保护神了。所以南方文人吹捧他:“聪明正直,得一居贞。无方无体,不疾不行。化驰九县(九县就是九州,也就是天下),位冠百灵!”也就毫不奇怪了。同样顺理成章的,北方政权要想南征,要干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毁蒋子文之庙”。
所以正史里找不到活的蒋子文,但死后的蒋子文却频频出现。但这和那个真实的蒋子文,还有半毛钱关系么?传播这件事,往往重点在怎么传,源头的真实状况,其实没多少人在意。
(作者系大学教师、历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