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 汤禹成
“我们也确实捏了一把汗。所有部门严阵以待,预警应急级别之高,我们生怕预报有偏差,毕竟四停、五停的代价太大了。”
登陆广东的台风中,“山竹”造成的陆面大风影响范围最广、大风影响持续时间最长、阵风风速最大,是真正“风王”。
大多数人是通过漫天的段子了解山竹的。从飞机上拍到山竹形状的“山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假的,竟然真的有不少网友信以为真了。”
抗风最好的乔木如大王椰、木棉等存在遮阴效果差、落叶伤人和飘絮等问题,行道树的选择,需要在遮阴、抗风和生态景观效果等方面做出平衡。
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 汤禹成
发自广州 深圳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佶滢 朱思良 向思琦
台风“山竹”走了,留下了大风大雨的记录。
2018年9月16日17时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沿海登陆,速度45米/秒,相当于时速162公里飞驰的汽车。
9月15日20时至17日17时的45个小时里,最大降雨落在了距离登陆点67公里外的阳江阳东大八镇,481.5毫米,相当于一些北方城市一年的降水量。
南方周末记者从广东省气象局获得的资料显示,登陆广东的台风中,“山竹”造成的陆面大风影响范围最广、大风影响持续时间最长、阵风风速最大,是真正“风王”。
“山竹”走了,也留下了损害。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息,截至9月18日17时,“山竹”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份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1人失踪,160.1万人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
此前“山竹”擦过菲律宾北部时,造成了66人死亡。应急管理部消息显示,与路径相似、强度相近的2008年“黑格比”、2015年“彩虹”、2017年“天鸽”相比,台风“山竹”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均为最少。
根据南方电网的数据,截至9月19日晚,“山竹”累计影响651.9万户的用电,目前已经恢复98.94%,2016年台风“莫兰蒂”重创厦门电网,致全市大面积停电。
“山竹”的应对还远不算完美,但其相对较小的影响背后,是一场全民应对和辟谣的过程。
“山竹”走了,留下反思。
余威:“阳春下雨,阳江被淹”
阳春人比大部分广东人更晚感受到“山竹”的离开,9月18日,他们才陆续恢复供电。此前,他们经历了118次供电中断、2097次通讯中断。
距离登陆点一百多公里,这个隶属广东省阳江市的小城没有想到,它成了“山竹”走后媒体最后的聚焦点——从阳光明媚到大雨倾城,只需短短半天时间。
9月16日上午,离“山竹”登陆广东省还有8小时,阳春是晴朗的,好天气一直延续到了中午时分。正午过后,天空中开始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风开始变大。
下午3点,市民竹芝骑着摩托车颤颤巍巍地曲线行驶。她特意没穿可以罩着车的雨衣,生怕连人带车被风吹翻。当时降雨量不大,地上也还未形成积水。
强风弱雨的状态维持到了16日傍晚,雨势开始变大。
发源于阳春市云雾山脉的漠阳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暴雨如注,漠阳江水位不断上涨。江水在17日午后逐渐淹没了江畔的低地。午后快两点,竹芝赶至自己的小卖铺时,店门口已然开始积水。当时,水还只漫上第一级台阶。拐角处一所学校的铃声响起,竹芝缓过神来——一堂课的时间,水便漫上了第二级台阶。
竹芝赶紧将货物往货架上层搬。雪糕柜没法抬,只好作罢。之后她发现,每过一堂课,水就漫上一级台阶。
下午两三点后,停电了。当时水位已齐腰身,“供电局拉的闸,因为这片都是齐腰深的水,怕漏电”。
虽然进入傍晚后,雨水渐渐变小,但漠阳江的水位仍在上升,17日22时25分出现了16.56米左右的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3.16米,部队官兵、消防武警和民间救援队连夜转移被困人员。
9月18日,河流水位终于下降。晚上,竹芝的店铺仍在停电停水。也是那个夜晚,在广州求学的王心迪终于和住在阳春市河西街道的父母通上了电话。此前一天,家人因为信号不好迟迟没有来电。
在那通报平安的电话中,父母告诉她,“之前也看了天气预报,往年也会有台风,但意想不到这次会如此严重。”另一位时时关注天气预报的阳春市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天气预报中也强调了“暴雨”和“台风登陆”,但水位上涨倒是没有提及。
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钱奇峰对“山竹”带来的暴雨等后期影响并不感到意外,台风的残留云系通常造成降水,有的台风甚至会重新复活。“我们登陆前就预计,‘山竹登陆以后24小时会造成这种特大暴雨。”
除了发暴雨预警,中央气象台还会发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提醒某些高风险地区要注意这种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
“山竹”没有复活,只是发挥了余威。
漠阳江上游的水位上涨也给下游城市带去严重影响。“阳春下雨,阳江被淹”是阳江人李影从小听到大的俗语,阳江市区在阳春以南约60公里处,漠阳江是联系它们的纽带。
这句俗语在2018年9月17日一语成谶。
台风登陆台山时,阳江的风也并不大。“山竹”过境时的阳江,甚至可以用“平静”形容。雨倒是断断续续地下着,也只是普通的绵绵秋雨。
17日23点左右,李影想去河堤边吃她心心念念的泥虫粥。朋友发来的几张图片让她瞬间放弃了前往河堤吃美食的想法——河水漫上河畔的步道,也淹没了步道边的商铺,有些商户开始搬离货物。
9月19日,李影前往河堤,看到那里仍然一片狼藉,沿河的步道积满了在水中浸泡过的淤泥。商户们仍在忙碌地整理着店铺,有商人朋友和她抱怨:“台风倒没带来什么亏损,没想到一场洪水让我赔了本。”
泡了的茶跑了的鱼
除了漠阳江,另一处上涨倒灌的,是广州的珠江水。
9月16日下午6点半左右,天河区市容环卫第三管理所所长王凤丽从河涌前线值班处得到了消息:“珠江水开始倒灌,船跑了!”
他们本已提前把船固定好,以为船不会有风险,没想到绑在码头上的两艘自动清捞船、一艘大型游艇船越过河堤,漂出了河道。三艘船合计价值百万。
“我们根据以往经验做了充足的应急准备,但这么严重的河水倒灌却是第一次见到。”王凤丽说。
一支应急小分队立刻带着铁管、绳子,在夜色里下到江水中,推回船只,在岸边用铁管打桩,阻挡船只再次漂出河岸。另一支七人小队则赶去抢救遭到水浸的猎德涌工具房,在约一米深的水里转移出船只推进器、高压打磨机等贵重物资。
紧接着受到倒灌影响的,是临近珠江的芳村茶叶市场。
谭女士的店铺坐落在河畔的一条街道上。听从管理处9月16日早上9点的建议,她暂时关闭店铺回家了。
但到了19:50,谭女士接到广物茶叶配送中心管理处的微信消息:通知商户尽快搬离店铺中的茶叶。她立刻打电话询问仍在营业的朋友,朋友说看着河水越过岸堤,向店铺冲来。
河水在20点左右迅速漫上河畔的15级台阶,“几分钟不到就上来了。”靠近河道的第一家茶叶店店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0,赶来店铺的谭女士被告知“一切都晚了”。水已漫至她的小腿上部,二十几箱原本堆在地面上的名贵茶叶已全部漂散在水中,损失十余万元。“我们损失还算少的,(损失)几百万的都有。”
第二天早上六点,雪白的墙面上留下了一条淡黄色水痕。“昨天的雨其实不大,所有人都没想到要事先处理茶叶。谁能想到河水倒灌呢?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
同样损失惨重的,还有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小林,他倒是提前十天就开始准备应对。但持续的涌浪冲塌了广州南沙区沙尾20涌东水闸新建工程围堰,围堰的垮塌造成了海水倒灌,24围段的5500多亩鱼塘被淹。
“我们公司已经做了十多年的水产养殖,从没有出现过问题,这次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台风过后,受每天海水两次涨潮的冲击,存塘的鱼虾蟹逃走了,八十多亩加州鲈也损失惨重。“昨天趁着塘水位有所下降,我们在一个养着12万斤鱼的鱼塘刮网,最后只捕到了二十多斤的鱼。”郑小林无奈地说。
“损失太惨重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现在的心情。”郑小林说,中秋节前后是塘里水产出售的黄金期,本来能卖个好价钱,没想到遇上了决堤,一年的付出全泡了汤。
通知不难,难的是有人不愿意离开
“山竹”过境,除了一些受灾的商户,多位受访对象表示,虽然是广东历史上的“风王”,但造成的影响与以往相比更小,这与背后的应急机制分不开。
广东省气象部门的一位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山竹”台风涉及的人数和停工(课、业、市、产)的范围,前所未见。自2000年建立预警信号制度以来,广东全省所有市县均发布台风预警信号,也是首次。
应急等级高的一个原因是,以往有些台风在凌晨登陆,这次的台风“山竹”是下午登陆的,直接影响生产生活。“我们也确实捏了一把汗。”气象部门另一位官员事后坦陈,“所有部门严阵以待,预警应急级别之高,我们生怕预报有偏差,毕竟四停、五停的代价太大了。”
对于广东、广西不少农村地区,这个9月他们应对的是双台风——22号“山竹”和23号百里嘉。
2006年台风“榴莲”被泰国除名之后,“山竹”启用。2013年也有一个台风“山竹”。尽管名字不同,台风都是由热带洋面上的扰动发展出来的。
9月12日、13日,“山竹”的通知短信就已经发到了地方官员的手机上。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列出了“灾情首要通知者”名单,其中主要是住在低洼地带的特困住户。各镇小组长直奔村头、微信群电话层层下令,宣传车开着、大喇叭出动。
“短信、电话、微信就没歇着,几乎每天都有发防灾避险通知,数不清发了多少次。”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渔业办公室主任余健明说。
除了常规的通知方式外,渔业办和渔民之间还有一条独特的联络纽带——“渔业办-村委会-大帮主-小帮主-渔民”。“这9个‘大帮主,其实是9个渔业生产编队的组长,我们称之为跟帮跟产组长,29个‘小帮主就是各组的副组长和安全联络员,他们都是比较有威望的渔民,有些也是渔船的船长。”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广海镇鲲鹏村委蔡长辉书记说。
通知不难,难的是有人不愿意离开。
住在地处低洼且常漏水的土坯房住户通常也是最“执拗”的。北海市白沙镇独山村的曹锡添近几日成了网红,他因把老人背到村委安置点而被当地媒体争相报道。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期间,电话仍接连不断。“我们这里不愿转移的人只是冰山一角。”
在广东省台山市汶村镇横山渔港,直到台风登陆前几个小时,还有一百多名船员不愿意下船,最终在“山竹”登陆4小时前才被全部劝离。
是否为登陆点 对应急没太大影响 在台风未登陆前,位于其行进方向右侧的珠三角首先感受了“山竹”的威力。“山竹”形成之后,气象部门的会商不断,还首次纳入了港澳。“9月13日、15日分别进行的港澳会商尤为重要。港澳在“山竹”路径的右侧,会受到较大影响。”钱奇峰说。
9月16日上午11点,香港和深圳率先被十级风圈触及。家住35层的香港市民Jessie最初并未像网红科普文章里说的一样给窗户贴上胶纸,直到看见玻璃有颤动的迹象,才赶忙找出预备好的胶纸贴上。
面朝大海的深圳大梅沙喜来登酒店成了网红。网传视频中,海浪袭来,自助餐厅的玻璃被击碎,桌椅一冲而散。这一幕大约发生在9月16日上午11时,在酒店筹备会议活动的深圳建筑产业协会付女士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道,事发前10分钟,她正在正对着落地窗的座位用餐,从高于海平面不少的室内餐厅望去,海浪仍然可以达到一人多高。“那种感觉,就像海浪正在翻涌着扑向你。”
此时,掠过菲律宾的“山竹”风力有所减弱,降为强台风级,预报登陆点一直在变,湛江、茂名、珠海、吴川、台山……
气象台预报的台风行进路径出现在江门境内时,台山供电局工作人员伍嘉阳的直觉告诉自己,这场台风肯定冲着台山来了。伍嘉阳并未更忙碌,但心态却更“纠结”。2017年,海滨小城台山曾接连遭遇3场台风袭击,台风“天鸽”那次,他在3天内仅睡了6小时,“过往经验表明,前期工作如果没做好,后面需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正常通电。”
为防止高杆植物在大风中摇摆或倒折时触碰线路导致跳闸,对线行旁的树障进行修剪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次,台山供电局将部分地区的修剪范围从线行保护区外5米扩大至15米。
“我们发橙色预警的时候,已经是把台山放进去了,撤离和安置是完全足够的。”钱奇峰说。
不过,是否为登陆点,没有对台山当地的应急准备工作产生太大影响。
江门市公安边防支队宣传干事冉应龙称,此次台风是按最高级别部署防御工作的。从接到市三防办等部门的台风预警信息后,江门市边防支队就成立了防台指挥机构,组织了17个快速反应小分队,协助渔船回港避风,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准备抢险救灾物资等。这一切,都在9月15日前完成。
16日17点,“山竹”以14级强台风级别登陆台山海宴镇。此后三小时内,台山处于平静的风眼中。冉应龙甚至在台风登陆之后才知道登陆点离自己不远。
距离台风登陆点15公里外的衡山渔港也经历了这样的平静,岸上的渔民们迫不及待地返回渔船查看。在这个短暂的风眼停歇期,维修人员抢了些时间。边防士兵们清理倒伏的树木,疏通主要干道,供电所人员也抢先修复了一条故障支线。
暴风中心往往最为平静,却暗藏危机。风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了强大的惯性离心力,气流很难到达台风中心,就形成了一个晴朗、无风的台风眼。但这一时间很短,台风沿着路径继续向前移动,很快就会迎来狂风、暴雨、巨浪交加最猛烈的眼壁。
“风眼离开后,还会出现更强的风力,他们这样做很危险。”冉应龙很担心。边防士兵配合着渔政工作人员,再次登船,劝说渔民们上岸。18:20,所有返回渔民离船上岸,大约十多分钟后,14级台风再次向衡山渔港袭来。
事后回忆起来,广东省一位气象专家对此感到着急,“大家关注度高是一回事,但还有很多人缺乏对台风的科学认知,没意识到危险。”
▶下转第2版
◀上接第4版
在漫天的段子中了解“山竹”
台风来临前,因为售卖胶纸(即胶带),香港的五金店可能是受益最大的商户,有网友做出股价走向图戏谑:9月15日,开盘价15港币,收盘价58港币,最高价80港币。
大多数人是通过漫天的段子了解“山竹”的。伴随而来的是各种视频、照片:“深圳几个高层建筑的窗户满天飞”“广东多地发布全市停水断电断网通知”“港珠澳大桥抵不住17级台风”……
从飞机上拍到山竹形状的“山竹”,让中国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宣传部副主任王晨觉得有些荒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像假的”,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竟然真的有不少网友信以为真了。”
从开始预报,中国气象局就已经留意到网络上的一些不实说法,“山竹”越来越近,传言越来越多。
9月16日中午,中国气象局通过多种渠道集中回应了十大谣言。
王晨认为,“超强台风”的说法给了自媒体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相比于7、8月暴雨、台风天气较为集中,9月的秋台风“山竹”前后没有太多极端天气,更容易吸引大众注意力,“一部分公众被离奇的谣言带跑偏,认为身边人说的反而比官方可信”。
9月17日下午17时,“山竹”抵达广西百色后,风力减为7级,2018年23号台风“山竹”正式停编。狂欢余热渐退之时,又一条消息进入视野——“24号台风潭美就要来了!”
不过消息很快就得到中央气象台的辟谣,短期内,不会再有台风影响我国。“谣言很好地抓住了大众的痛点:怕什么来什么。”
2018年,公众感觉台风变多了。“今年的季风偏强,相比多年同期,台风确实偏多了,截至9月18日,登陆我国的台风已有10个,平均是4.4个。”钱奇峰介绍。
台风过后,王晨更希望的是,“大众从关注谣言,转而关注台风行进动向等专业产品。”除了一早一晚关注出行天气,养成随时关注天气消息的习惯,因为天气系统比较复杂,预报是需要不断滚动修正的过程。以这次登陆点东移为例,每3个小时,甚至每1个小时都有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才更精准,“这样一来,很多谣言不攻自破”。
行道树的选择是一种平衡
9月17日早8:00,“山竹”抵达广西南宁,广东境内的大部分城市已经脱离7级风圈,600公里外的深圳已经恢复平静。台风过境给这个沿海经济特区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多处可见倒伏的树干或路灯。周一这天大多公司并未休假,市民们在早高峰实力上演“丛林穿越”。
根据广州、深圳两城市公布的官方信息,截至17日17时,广州市11区共倒伏倾斜树木7280宗,而在更近距离受台风影响的深圳,经过紧急排查,发现倒伏树木一多万株。深圳市城管局园林处副处长梁治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一万多株是经过排查,全部确认不能成活的树。
两个城市的志愿者们和政府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清理工作。
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3300多名一线环卫工人加班加点,清理了南沙区1000吨左右的垃圾。
民间团体广州蓝天救援协会则着重清理山路上的危险树木。在天河区的火炉山上,这支七人小队穿着红色救援服,戴好防护头盔,拿着自备的一副电锯沿路锯断半倒的树木,并搬到一边。
深圳则动员了全社会力量参与清理、扶正和修剪工作,包括环卫工人,志愿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驻深部队相关人员等。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倒伏的树种中,以树冠密、透风性差的桃花芯、大叶榕、小叶榕为主。不过,就算是抗风能力好的木棉,也发现有直径30厘米的树被拦腰折断。
“台风前预警启动时,我们紧急摸排并加固了其中25000多株行道树木,但是树木损毁的情况确实比我们想象得更严重,风太大了。”梁治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般情况下,8级风力树枝就可能发生折断;10级风力,树木就可被连根拔起。
早在2008年,深圳市城管局绿化管理处根据深圳城市建设的环境特点,系统研究了城市园林的防台风策略,对不同树形、树种的抗风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行道树种植中逐步弃用抗风能弱的树种。
下一步,是否移植替换由于历史原因已经栽种的树木?梁治宇介绍,抗风最好的乔木如大王椰、木棉等存在遮阴效果差、落叶伤人和飘絮等问题,所以行道树的选择,需要在遮阴、抗风和生态景观效果等方面做出平衡。
“另外,在修剪树木以提高抗风能力上,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掏空树冠中心。”梁治宇说。
不过,断枝的数量庞大,短时间内难以消化还暂存在公园等空地,其难度不在于清理。据梁治宇介绍,因为深圳目前处理断枝的只有一家粉碎场,这些倒下的树只能排队进场。
(文中竹芝,王心迪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