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期间该生娃吗

2018-09-20 16:36
南方周末 2018-09-20
关键词:生娃反方博士生

日前,科学网发起“女博士的生育困境”的话题讨论:最佳生育年龄与攻读博士年龄的重叠,生育与科研在时间、精力上的冲突……这些问题导致女性在读博期间面临生还是不生的艰难选择。该话题引发了众多关注。2018年9月17日,中青报刊发报道《女性读博+生娃,两全OR窘途》,让讨论变得更加热烈。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女博士生人数为132132,占博士生总数的38.63%。女性读博期间该生娃吗?大家认为表面上这是学术追求和生育家庭考量之间的矛盾,但关乎“权利”“承诺”“学术标准”等多个维度。

正方:

完全可以在“读博不生娃,生娃不读博”之间选一个。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是“很不支持”女性读博期间生娃,理由是读博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承诺”:学生找到合适的导师在最好的年华做有价值的科研,提升自己,拿到博士学位;导师也有研究任务需要学生一起完成,“在3到5年里各自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如果女学生要在此期间拿出一两年来生娃,势必会打破这种承诺。张海霞的研究领域是微纳机电系统和微能源技术,近些年指导的博士生“发表的SCI论文基本没有低于10篇的”“每天工作大概超过12小时”。

反方:

签了劳动合同去单位上班还可以辞职呢,学生读博选了导师,难道就必须无条件成为导师研究任务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不能有自己的生活、家庭追求吗?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之间不可以有合理的平衡吗?这样的导师太自私,观念本身就有问题,侵犯学生生育权而不自知。中青报采访了在美国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的盈依,现在博士在读第三年。她怀孕的博一期间,3门课中有一门改为自主学习,而且“导师并没有分配给我太多任务,很多事情她都自己做了”,因为她的导师认为“家庭生活比什么都重要,要在学习之上,工作之上”。

正方:

假设一个导师招了几个博士生,别的博士生都在辛苦努力做科研,争取发SCI论文,有女博士生怀孕生孩子去了。如果导师在科研要求与课程要求上给她放水,授予她博士学位,这对其他辛苦努力的学生不公平,也有损整个博士群体尤其是女性博士群体的声誉。如果女性在读博期间能以生育为理由要求照顾,导师可能会倾向于招男生,这对有志于学术、愿意和男性一样做科研的女性也不公平。至少,读博女性的生育计划应该跟导师商量,不能想生就生。

反方:

女性攻读博士期间生娃要跟导师“商量”,这要求也太荒唐了,难道导师不同意就不生?正如一些学者观察到的,不同意学生生娃的导师大多处于上升期,急需大量论文来为自己垫底,对这些导师而言,学生就是为自己干活的学术民工,少一个干活的出成果的速度可能会受影响;但可是对于学生而言,生育是终身大事,最佳生育期过了,母亲的精力体力可能跟不上,孰轻孰重?再说了,女性读博期间怀孕了,完全可以休学一两年,这也是国外大学惯常的做法。

正方:

假设读博女性在孕期、产期与哺乳期间休学一两年,此后她们再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精力上真的顾得过来吗?能完成读博所需要的课程与科研要求吗?是否还需要学校给她们提供便于照顾孩子的住宿与设施?导师有科研压力,招踏实肯干的学生也无可厚非吧?

反方:

孩子谁来带、谁支付养育孩子的住宿与生活费用?当然是她们或她们的家庭来承担,但学校提供必要的母婴设施给女性师生使用,也是惯常的做法。别说博士生了,就是本科生、硕士生在校结婚生子,也是他们的权利。在学业与家庭之间如何平衡,那是学生本人该关心的事。

【点评者说】讨论女性读博期间该不该生娃、导师能不能要求学生签署“生育协议”,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看来在大学乃至在全社会营造对生育友好的环境与观念,很有必要。

猜你喜欢
生娃反方博士生
理想与现实之间: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张力及其消解
生娃吧!国家鼓励
海马爸爸能“生娃”
全球首例!机器人“生娃”
迎春佳作
中国博士生的苦与乐
生娃的家事与国事
辩论赛
为何导师成了压垮杨宝德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