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其实是海洋里的一种小型鱼,但它的外形并不像鱼,而是像马,因此得名“海马”。绝大多数海马身长5~30厘米,最大的海马(大腹海马)也只能长到35厘米左右。
虽然海马从小生活在海里,但它们的背鳍与胸鳍很小,尾鳍和腹鳍则完全退化,这导致它们并不擅长游泳,只能像海草那样在海里漂动。海马平时总是用尾巴紧紧“缠”在珊瑚或海藻上,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海流冲走。海马还很懒,白天顽皮地倒挂于漂浮的海藻或其他物体上,能不动就不动,晚上又来到植物顶部保持直立。即使为了摄食或其他原因暂时离开缠附物,游一段距离后却又“缠”在别的可缠附物上。
海马总是“缠”在其他物体上
海马虽然游泳速度慢,但其直立的泳姿既特殊又优美。它们也很善于伪装,能够欺骗猎物——行动迅速的桡足类生物。桡足类生物一旦发现天敌靠近自己,就会飞速逃跑,其每秒的移动距离是自身长度的500多倍。就连善于奔跑的猎豹,每秒跑过的距离也不过是自身长度的30倍。一方面,海马对掠食者靠近产生的水纹波动极其敏感;另一方面,海马朝猎物移动时,几乎不会扰动其口鼻附近的海水,从而不会引起桡足动物等的警觉,因此捕食成功率超过90%。海马的眼睛可以像变色龙的眼睛一样各自独立转动方向。但海马最为特别之处,还是它们的育儿过程。
海马是地球上唯一由雄性孵化并生育后代的动物。海马通常都严格遵循一夫一妻制,而且它们有独特而复杂的“婚恋”行为和习惯。在繁殖之前,海马可能会花数天时间求偶。如果发现了心仪的对象,雄海马会立刻展开追求。海马平时胆小又懒惰,但在遇到心仪的对象时却胆大且不惜体力。
雄海马向雌海马展示空空的育儿袋鼓励其产卵
在求偶期间,雄海马和雌海马会在夜间分开,并在天亮后重新聚到光线好的地方。求偶舞通常持续2~38分钟,最长可达8~9小时。当雄海马接近雌海马时,雄海马不仅身体颜色变得更鲜艳,而且开始抖动身体跳舞。在这期间,雄海马会向雌海马展示自己空空的育儿袋,向对方发出自己“单身”的求爱信号。如果有雌海马“看上”求偶者,雌海马的身体颜色也会变得更鲜艳,而且雌海马会与雄海马共舞。共舞期间,两只海马的尾巴在同一个附着物上的距离保持在1厘米以内,并且身体都向外倾斜。雌海马会不停移动位置,和雄海马保持距离,雄海马则紧跟雌海马。如果双方都觉得合适,就会正式“结为伴侣”。
雌雄海马“结为伴侣”
为了顺利繁衍海马宝宝,雄海马会亲自上阵“生娃”,但雄海马的育儿袋只是孵化器,卵还是来源于雌海马。在交配时,雌海马会通过生殖乳突把多达1500枚卵排入雄海马张开的育儿袋中并完成受精,受精卵被嵌入雄海马的袋壁进行发育。交配后,带着受精卵的雄海马会选择受干扰相对少的地方静静养胎,等待孩子们降临。雄海马会通过血管给胚胎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为胚胎提供免疫保护、渗透调节、气体交换和废物运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随着雄海马的育儿袋慢慢变大,其颜色也逐渐加深。挺着大肚子的雄海马更不方便活动,因此很少游动,经常栖息在水底。孕育中的雄海马食欲也受影响,进食量有所下降。为了保证孩子的顺利出生,雄海马甘愿受苦,可谓动物界的“好爸爸”和“好丈夫”。在雄海马怀孕期间,雌海马还会来探望,以确保雄海马在细心地照顾自己的后代。
在交配后的第50~60天,雄海马的育儿袋体积明显增大,且颜色更深,这表明小海马就要出生了。在生产过程中,雄海马用尾巴勾住结实的海草,并反复伸直和弯曲身体,通过肌肉收缩挤出育儿袋里的小海马。海马一胎能分娩成百上千只小海马。完成分娩后的雄海马已经精疲力竭,需要休养。但在繁殖季节,雄海马通常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再次交配。
你也许想不到,海马竟然是一种很吵闹的动物。海马在面临危险时会发出音量极高的声音。当然,它们不是靠声带,而是靠肌肉的振动发出一种高达115分贝的声音,其吵闹程度堪比救护车发出的警笛声。如果不幸被捕食者抓住,海马就会通过这种方式吓唬捕食者,一些捕食者还真的会就此松口,海马便借机逃走。
海馬在进食的时候会发出滴答声,而在求爱时的滴答声更大,特别是在它们求爱过程的第三天和最后一天。一般鱼类都是雄性在求爱过程中发出声音,而海马是雌性和雄性都会发出滴答声。在求偶过程中,海马还会发出更复杂的声音:先是低频的滑音,接着是高频的敲击声,而且雌性海马比雄性海马发出的敲击声频率更高。这种敲击声最高可达105分贝。
除了通过躲在海草中隐藏自己外,有的海马还有其他隐身技能。侏儒海马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马品种之一,个头比回形针还小,它们用尾巴拼命抓住海藻或者其他水生植物,固定住身体,才不至于被激流冲走。体形娇小和不擅游泳导致侏儒海马在生存上处于劣势,从而成为很多海洋动物捕食或误食的对象。为了躲避天敌并生存下来,侏儒海马不得不借助伪装。
成年后的侏儒海马会一直待在和自己颜色相近的柳珊瑚丛中。柳珊瑚的颜色并不是固定的,因此侏儒海马根据柳珊瑚的颜色改变体色。例如,生活在橙色柳珊瑚上的侏儒海马是橙色的,生活在红色柳珊瑚上的侏儒海马是红色的。侏儒海马还通过长出被称为“球茎结节”的有色钙化肿块,与其栖主——柳珊瑚的颜色和形状匹配,而且侏儒海马的身体与柳珊瑚的茎干也很相似。
此外,海马竖立的泳姿会让不少动物将它们误认为是海草、珊瑚,又为它们隐身助了一臂之力。
海马的尾巴由尾鳍、尾骨以及鳞片特化而成(但尾鳍完全退化),既柔软又坚固。它们有卷曲的、肌肉很发达的尾部,可以帮助它们紧紧缠绕在海草、红树林根部或珊瑚礁上。海马通过神经带动外面的骨板联动中心的肌肉,让其相互配合来改变尾巴的活动方向。最有趣的是,海马尾巴的横截面竟然是方形的。
海马的尾巴由一个个节构成,每段的横截面都是正方形,由4个一组的“L”形骨板环绕成方形的尾部形态。在面对外界的冲击时,骨板能通过侧滑吸收冲击力,更好地保护中间的脊椎。
海马的方形尾巴
方尾的表面积比圆尾更大,这种构造让海马的尾巴具有更强的抓握能力。海马的方形尾巴具有弹性,尾巴在被撞击或被捕食者咬到后能快速恢复形状。弹性十足的尾巴,还能帮助海马迅速还原竖立泳姿。
刚出生的小海马体长只有1厘米左右。它们会随着海水漂流,开始全新的生命旅程,以便找到新的栖息地。在寻找新栖息地的过程中,它们会选择“抱团”前行。所谓抱团,就是用尾巴勾住一些水层中的海草或海藻。通过这种搭“顺风车”的形式,海马幼崽不仅能节省体力,还能迷惑天敌。尽管如此,漂流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海马幼崽会因为饥饿死去,或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因此,虽然海马的出生率高,但只有不到1%的海马宝宝能长大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