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校德育实际,加强传统价值观教育创新

2018-09-20 10:35洪顺刚葛咏虹
文教资料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学校德育传统文化

洪顺刚 葛咏虹

摘 要: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中华民族积极的传统价值观有许多重合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变化,学校思想道德与传统价值观教育应与时俱进。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结合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传统价值观教育,提高教育实效,切实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价值观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本文结合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情况,从三个方面,即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方式的创新、教育队伍的创新加强传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实践活动。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教育价值 学校德育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学校是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教育。这些内容与中华民族积极的传统价值观有许多重合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变化,学校思想道德与传统价值观应与时俱进。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不断创新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价值观教育,提高教育实效,切实加强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传统价值观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几年,我们结合学校德育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传统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创新

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价值观教育,是为了提高青年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的德育内容是德育体系的核心,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德育内容必须面对现实,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结合、主体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改革创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与时俱进,依据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调整、设立、完善教育内容。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将其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追求。将这个核心体系融入整个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意味着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又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伦理道德思想和伦理道德教育博大浩瀚、宏富精深,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关键在汲取传统文化、道德的精化和积极成分[1]。所以,新时期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价值观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时代精神及外来先进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进步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工作,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助力。

新时期,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价值观教育必须重视以下三方面内容的创新: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现在的青年学生出生在国家安定、物质丰裕的和平年代,对新旧社会各方面鲜明的变化缺乏感性认识,更没有经过严峻革命斗争的考验,对祖国的历史、过去和现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悟不深[2]。因此,他们有时候就不能科学地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要坚持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并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都不可分割,积极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和工作。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既包括祖国的壮丽河山、名胜古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的历史人物、历代杰出的文艺家及其作品、历代杰出的科学家及其贡献、历代文物、各民族人民对祖国的历史贡献,又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时代出现的英雄人物、先进集体的模范事迹、各地城乡建设的成功经验等。总之,只有结合具体实际事例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重视道德践行,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道德教育应涵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及经济道德、科技道德、生态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既弘扬传统美德又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加强诚信教育,这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基础。同时,还要对青少年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对“八荣八耻”的学习和理解,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处处时时都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进行教育,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公共意识和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

公共意识是独立自由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整体意识或整体观念,指现代公民对社会公共领域的理性认识和行为的自觉性。具体来说,指公民在社会实践中,以公共伦理为准绳,以公共利益为宗旨,以公共参与和公共关怀为行为特征,在公共生活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意识价值理念。公共规范意识、公共利益意识、公共环境意识、公共参与意识,构筑了现代公共意识的底座,那么“公共性”在每个人身上折射出的现代素养,则标注了一个民族迈向现代化的文明高度。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共领域越来越为人们关心,比如公共心理问题、公共道德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3]。

对青少年学生加强公共意识和服务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价值观教育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养的需要。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传统价值观教育方式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思想道德与传统价值观教育方式应该与时俱进,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教育,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具体方式有: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充当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先行者,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随时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精华。在传授过程中应将德育课程理论与身边比较贴切的事例相结合引导,启发学生对传统价值观思考和分析。例如:在讲解高一《经济生活》中有关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和市场调节的缺陷时,教师可搜集一些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由于一些企业不诚信导致的个人、企业、国家和社会受损失的案例,让学生从不诚信的后果出发,思考诚信缺失对个人和企业及国家和社会造成的重大伤害,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建立社会征信体系,使自己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一种基于教材内容,从具体的现实案例出发,引导学生从后果中探寻原因的课程设计模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誠信的观念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念。

课下,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进行观察和践行。如引导学生先关注一些身边的人和事,判断他们的行为哪些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哪些是倒退。例如引导学生在食堂观察有无浪费粮食的行为,在寝室、教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有无随意大声喧哗,在校园有无随意采摘树木和践踏草坪等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可以组织学生会成员拍摄一些视频,让学生观看,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这样可以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方式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传统价值观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课,在其他各类课程中必须始终贯穿传统价值观的思想内容,在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上,都可以注意渗透传统价值观教育,尤其要强化青少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做到教育内容细化、实化,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格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他们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例如:语文课中可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教育,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这些文章都体现了作者对自己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和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如《离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等。再如历史课中,可渗透一些“礼节、礼仪”方面的知识。我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在为人处世方面都非常注重礼尚往来,有许多礼仪佳话和传说。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让学生感受礼仪之趣、礼仪之美,从而受到很好的熏陶。

3.网络教育与非网络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价值观教育时,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做到网上与网下、网络教育与非网络教育相结合。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及时性优势,利用校园网在第一时间向全校师生及时宣传蕴含优秀传统价值观的新闻故事、现实报道、校园好人好事等,并借助图片、视屏等立体效果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展示;在网上可以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进行热点事件讨论、微聊大世界,校园趣事播报等活动。在网下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传统价值观的班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手抄小报展示、汉服成人礼、校园文化节、校园之星评选等活动。总之,各种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与非网络教育的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形成教育的立体网络,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由于在校内开展活动的空间和资源等方面的条件都极其有限,除了在校内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外,还必须开展一些校外活动。如:参观走访、德育体验课、研学旅行等,到革命老区学习抗战精神,长征精神,到开放新区学习志愿服务精神,学习改革创新精神;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到工厂、农场等现场进行走访和实地调查,与道德模范先进人物零距离接触,耳闻目睹先进道德模范的事例。通过真实的感受和接触,充分认识到践行传统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努力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落实到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思想道德教育与传统价值观教育队伍的创新

1.德育队伍年轻化与专业化

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完善制度政策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了让德育深入走进学生的心灵,取得更好的价值观教育效果,学校专业德育队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团委等要尽量启用中青年教师担任,并对他们进行全面培训和考核,选拔出一批思想过硬、作风良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德育教师。只有德育队伍实现了年轻化与专业化,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

2.价值观教育队伍全员化与整体化

为了给学生营造传统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并做到各个方面力量的结合,必须使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加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队伍,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学校领导在抓学生价值观教育之前,首先要抓好对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台上台下两个样。这样传统价值观教育必将达到持久的效果。如:实行全员德育制度,倡导事事德育契机,齐抓共管才能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和环境。

3.知名校友和德育模范加盟德育队伍常态化

为了增强教育效果,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学校应聘请知名校友和德育模范定期来学校,给学生做报告或者与学生见面交流,零距离接触会让学生感到更亲切自然,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更容易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德。

总之,只有结合学校德育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传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才能达到切实的效果,才能引领新时代的青少年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并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增添浓郁的色彩,使得传统价值观教育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相得益彰、相互促进[4]。

参考文献:

[1]吴明海.当代多元文化教育思潮历程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5(02).

[2]李本友.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研究——基于安徽省B市的实证调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3]吴长法,李本友.从德育概念到德育实践的批判[J].学术界,2015(03).

[4]李本友,杨超.美国道德教育六种模式述评[J].探索,2011(02).

本文系国家社科一般规划课题“港澳台青少年中华传统价值观认同研究”(课题编号14BKS079)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青少年传统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BEA140074)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学校德育传统文化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