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地股份合作社试点研究

2018-09-20 05:26陆红红姚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6期
关键词:合作社农村土地创新

陆红红 姚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市场化、标准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机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不断扩展,我国华中部分农村地区相继出现了农地股份合作社,这是对农民增收、村集体经营收入增加的大胆探索,又是对农业经营方式的有益创新。创新农地土地经营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迎合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以江苏省W村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合作社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创新;农村土地;土地股份;合作社

一、创新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背景

江苏省W村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纯农业村,过去几年,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自身资源较为匮乏,区位优势不明显,经营性收入只有几万元,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规范土地流转,走出一条独特的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道路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首要难题。从W村的实际情况看:从事水产养殖,零散异味大,投入成本高;从事高效果蔬,市场饱和风险高;发展工业,土地政策不允许。从农村种田的现状看:由于城镇化建设加快,W村空心化日趋严重,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剩下的务农的妇女和老人大多都选择将农田流转给大户或外地人,由于流转面积、时间、地域不同,间接导致流转田亩分布不均匀,流转价格低廉,最低时每亩350元,最高时每亩600元。最终无法达到农田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面对这样的状况,2013年村委会经过审议并决定成立W村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由村干部牵头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实行集体管理经营,使集体增加刚性收入,让农民真正享到利益。

二、农地股份合作社的优越性

自2013年起,W村成立粮食种植农地股份合作社作为试点项目,开启集体自主经营管理模式,其作为W村经营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优化配置了土地、劳动力、管理等生产要素,充分体验了创新带来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W村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入股的农民,每年每亩地会获得二次分红,第一次是保底分红,按500斤粳稻市场价1.3元/斤折合结算,即650元每亩;第二次分红是在合作社财务理财后,从盈余中提取40%用于公积金和公益金(各一半),剩余的60%按股份核算分配到每组的农民手中进行二次分红,大约每亩100元。实行二次分红,农民收益得到了切实保障。在集体自主经营管理的模式下,不仅释放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而且为部分闲散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委实增加了农民总体收入。

(二)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

实行粮食种植农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经营后,W村对土地资源进行区域化产业布局,通过集中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田块进行整合,对沟、渠、路进行合并,使农田有效面积增加,增幅达10%左右。此举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有利于进行区域化产业布局,有利于农业机械设备高效工作。同时,规模经营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质态,为农业产业结构化预留了调整空间。

(三)有利于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

通过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模化经营,促进农田秸秆退還农田;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采购,降低了购买成本;肥料使用、治虫农药等统防统治工作得到农技专家现场指导,提高了粮食产量,提升了粮食品质,克服了各家各户个体生产的弊端;农耕、播种、收获全程实现机械化,有效的保证了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标准化,提升了粮食的质量安全。

(四)有利于增强村集组织活力

W村粮食种植合作社通过农民土地入股,村集体自主经营,构成了一个由村集体、村组干部、农户及生产管理者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在不增加村集体支出的同时,提高了村委干部的工资和薪水,有利于消除基层干部“等靠要”的思想,激发村委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增强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合作社采取“分块包干、责任到人、利益结合”的生产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村干部的责任感,调动了整个集体的工作积极性。从目前的实践效果来看,参与试点的村委干部都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三、农地股份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W村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自试点以来,保障了农民财产权利, 促进了农民增收, 带来了规模效益。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盈利分配

按照土地经营权参与分配的方法,W村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盈利分配是按量分配法。该种方法将成员入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视为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按照《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分配办法进行分配,“农地股份合作社应当将当年可分配盈利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根据成员的承包地经营权出资额按比例返还给本社成员。”同时,还规定“农地股份合作社成员的承包地经营权出资额不参与”剩余的不到百分之四十的“剩余盈利”分配。按照《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上述规定,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当年可分配盈利,60%以上按成员承包地经营权出资额分配;40%以下按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不包括承包地经营权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办法显然是把合作社成员入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交易量,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办法来进行分配的。这种分配的思路和方法是将农地股份合作社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对待,没有真正将农地股份合作社作为一种股份制合作社来对待,没有设计一个符合股份制合作社要求的分配方法。

(二)人才匮乏

目前, W村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市场竞争力不足,合作社发展途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人才问题。首先,由于合作社大部分成员是村委干部,他们不仅要完成村集的日常政务,还要解决合作社的一系列工作,人才匮乏现象严重;其次,W村合作社的成员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综合管理水平较低,整体合作意识较为薄弱,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富裕能力不足;另外,合作社缺乏人才培育和管理的科学组织机制,无法将现有人力资源规范化;最后,合作社缺乏营销管理人员,缺少注册商标、维护农作物品牌价值的意识,致使W村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不利于合作社长效稳定的发展,制约了整体收益的上涨。

(三)产权模糊

W村合作社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农户、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不同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但相对于规范的现代股份制而言,该合作社的产权关系仍然较为模糊,实际上大多数农户股东的表决权、选举权等未能得到充分行使。在日常运行中合作社也未聘请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而是由合作社董事会主要成员和村领导干部管理日常事务。董事会成员大多是本村村民,文化层次低,不能有效担当起应尽的职责,合作社主要权利被少数几个大股东、理事会和村干部所掌握,易于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四)设备安置和闲置

W村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进行大规模集中经营之后,合作社联合上级财政扶持,投资建设了大型烘干房,购建了容量为1800吨的粮食烘干设备;村集体通过资金入股,采购了大批量的农用插秧机、收割机、撒肥机、治虫植保机等高性能农用机械设备。日渐规模化的合作社,以前的农户庭院远远不能满足合作社粮食的晾晒,需投资建设合作社单独的晾晒场;面对如此多的农用设备,亟需仓库存储保值。另外,设备安置也是当下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烘干房在天气恶劣的收获季节功不可没,可是天气晴朗的时候,就会闲置,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四、农地股份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

根据W村的政策制度和经济实力,以及江苏省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借鉴了以往的经验,运用创新的视角对W村土地股份制合作社试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利润分配方法

我们可以用按价分配法代替按量分配法。首先,将农民入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价格评估,并根据评估价格来确定成员入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份额;然后将农民入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数量与账户中记录的现金、实物等其他出资和公积金份额一起,对合作社当年可分配盈利统一进行按股分红分配。切实做到将农地股份合作社作为一种股份制合作社来对待。

(二)重视培训和人才引进

为了缓解W村粮食种植股份合作社人才匮乏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和健全教育培训组织机制,加快培育符合新型合作社的步伐、能够提升合作社综合素质的新乡土人才。与此同行,政府应加强对合作社的考核和监督,合作社作为村集体经济的来源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合作社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同时,村集体要积极介入到培育治理体系中,与教育机制协同治理,为他们输入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借鉴引用“请进来、走出去”、“专题培训”等方式,激发出成员的学习热情和自身潜力,尽快培养善经营、懂管理、会营销的拥有乡村意识形态的人才队伍。另外,外部人才引进也不失为解决W村合作社人才匮乏问题的有效措施,合作社可以制定优惠政策来鼓励吸引大学生、专家人才,以此提升合作社的综合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三)明确界定合作社产权关系

产权关系极易影响农民的预期,产权不清和权利侵犯会增加合作社交易成本,因此亟需早日构建合理的产权结构体系。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基础上,必须明确界定农地股份合作社内部各产权主体的权、责、利,分清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之间的权利关系。村集体应减少对合作社的过度干预,由建设型转向为服务型,为合作社积极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和政策指导。另外,股东代表大会作为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掌握合作社的剩余控制权和决策权,为了避免这些权利被掌握在少数大股东和村集体领导者手中,每位合作社股东应充分行使其依法拥有的表决权、选举权等,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四)加强保护措施,延伸产业链

W村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现有农用设备大部分放在露天环境下,得不到相应保护的机械,极易锈蚀损坏甚至提前报废,为了保护农用设备,减缓它们的折旧率,可以兴建农用设备仓库,专门存放、保护设备,延缓农用设备使用寿命。面对机械设备的闲置,可以在做好合作社自身作业服务后,为周边村庄甚至临近省份的合作社、种植大户、个体户等服务,让他们得到实惠和帮助,同时也提升了合作社自身的利润。

在创新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进程中,W村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需要继续改善和优化土地增收渠道,切实保障土地给农民带来最大化的收益;需要加快转变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和固有观念,增强合作社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的适应性;需要加强对农地股份合作社成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合作社整体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推进合作社创新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带领农民探索出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爱军,蒋厚平.真武村自主经营型土地股份合作探索[J].江苏农村经济,2017(01).

[2]走合作之路促集体与农民双增收——扬州市江都区真武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J].江蘇农村经济,2017(07).

[3]杨群义.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6(10).

[4]张笑寒.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特征、现实困境和出路选择——以苏南上林村为个案[J].中国土地科学,2009(02).

[5]金丽馥,李章垠,黄佰行.健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探索——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01).

[6]王曦.关于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以江苏地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10).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猜你喜欢
合作社农村土地创新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烟农专业合作社用工管理探析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又添新法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