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 任倩 高彩云
摘要:随着易县经济发展、人口快速增长,耕地资源日趋紧张,将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剖析易县旱地、坡耕地面积大、宜耕后备资源匮乏、耕地质量降低等问题,充分利用易县耕地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易县土地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人地矛盾
一、研究背景
(一)易县耕地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严峻
近年来,保定建设过程中占用耕地和环境破坏对易县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影响日益加剧。一方面保定城市化进程中许多耕地变为建设用地,减轻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中的土地供需矛盾;另外,人们对耕地资源的无序占用破坏了耕地的自我调节机制,进而带来一系列环境、生态、经济乃至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因此,面对易县人多地少的情况,如何协调耕地资源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缓解耕地资源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己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易县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直接导致当地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同时也是粮食生产的载体和粮食安全的核心。一个地区耕地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将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易县作为重要的产粮县之一,由于自身耕地资源的局限性,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近年来,随着易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口与耕地的逆向发展,使人口对耕地和糧食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易县现有耕地资源数量、维持并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对保障全县粮食安全、乃至实现保定地区的粮食供求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然灾害对易县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影响
易县历史上旱灾比较严重,成灾频率较高,且分布范围极广。1952~2017年的65年间,共出现旱灾46次,受灾频率约为81%;累计成灾面积约542.67万亩,平均每年成灾近10万亩。全县成灾面积占耕地面积超过10%的有24年,受灾频率约为44%;累计发生涝灾27次,受灾频率约为42%。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对易县耕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损毁了易县大片的耕地和大量的耕地资源,从而直接导致粮食的减产。易县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制定和完善合理的耕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策略迫在眉睫。
二、易县概况
(一)地理位置
易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是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太行山北端东麓,拒马河和易水的上游,因易水得名。易县距北京120km,天津160km,保定60km,处于京津保金三角地带,区位十分优越。西邻涞源县,北与涞水县接壤,东与定兴县交界,南与徐水、满城、顺平县毗邻。县境总面积为2534 km2,总人口约58万。
(二)自然环境概况
易县地势总体来说西部高于东部,从西向东海拔变化范围是1813~32m。西边群山起伏,海拔300~1813m,面积1457.1 km2,占整个易县土地总面积的57.41%;中部丘陵相互连成一片,海拔100~300 m,面积约906.35 km2,超过全县总面积1/3;东部地势平坦,为平原地貌,面积约177.4 km2,占整个易县土地总面积的7.0%。县境地处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与定兴县相邻的高陌乡是全县唯一平原乡。县域山体多为侵蚀、剥蚀、岩溶地貌。
(三)易县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易县2017年变更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53494.29 hm2,各种土地类型面积及其所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如表1。
易县是农业大县,在耕地面积中,水田63.2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15%;水浇地21948.5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2.41%;旱地19866.5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7.44%(见图1)。从地域分布分析,水田主要分布在高村、裴山等村;水浇地主要位于东部平原区;旱地分布范围较广,县域内均有分布。
全县耕地面积42298.96 hm2,人口575000人,人均耕地1.25亩,人多地少。在后备资源中,未利用土地112993.01 hm2,其中裸岩砾地40240.16 hm2,不能被利用;滩涂888.24 hm2,大部分处在行洪区内,易受洪水冲刷,利用不稳定。未利用土地多分布在丘陵山区,适合进行林、果、牧业发展,不利于农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在全县地貌类型中,山地、丘陵、平原各有分布,耕地资源种类多,但重点利用、科技投入量较大的是平原地区,而山区、丘陵区耕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当前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需求较大,易县耕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全县不同区域均呈严重缺水状态,平原区域缺40.0%,南部山区缺84.1%,北区缺47.4%不等,这必将对农业及耕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严重制约作用。
三、易县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耕地质量降低,人均数量减少
耕地面积是农作物生产的主要载体,耕地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自2000年以来,易县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近几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遏制了耕地的减少趋势,但耕地质量较之前有所降低。全县2017年耕地面积42298.96hm2,人均耕地1.25亩,人多地少。在后备资源中,未利用土地112993.01hm2,其中裸岩砾地40240.16 hm2不能被利用;滩涂888.24 hm2,大部分处在行洪区内,易受洪水冲刷,利用不稳定。未利用土地多分布在丘陵山区,适合进行林、果、牧业发展,但不利农耕。由此可见,目前易县的耕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数量,质量远达不到正常的水平和要求。
(二)中低产田比重大,耕地限制因素多
在全县42298.96hm2耕地中,中、低产田约有19086.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4.7%,产量低且不稳。平原区高产农田粮食亩产可达760.0kg/亩,但由于受水源限制,保產、高产田少;丘陵山区由于水土流失、光照、热量及耕地面积规模等限制因素的存在,低产田多,稳产田少。长期以来人们对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导致耕地缺乏养护,生产力下降较快,易县耕地质量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再加上土壤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耕地产率相对较低。另外,随着易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周边质量相对较好的耕地被占用,但补充的耕地多位于山区,质量有所降低。
四、易县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一)增强民众对保护耕地的认识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利用的一项基本国策。易县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门,应该牢牢贯彻和落实这项基本国策,通过本县当地的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一系列大众媒体,加大保护耕地资源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重要性,切实严格保护耕地。宣传县域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增强土地忧患意识;教育广大易县干部和群众,在耕地资源利用和管理中,不要仅仅考虑眼前的局部利益,特别要从长远出发,树立起人人珍惜耕地、节约使用耕地、依法使用耕地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肥地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
在当前易县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形势下,提高粮食单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而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是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前提。应该在易县大力宣传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加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化肥中磷、钾等元素的用量,增加复合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比重,科学的向化肥中补充微量元素。重点加强易县中产田和低产田的改造,增加全县水浇地的面积。改进坡薄土,变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土”为“三保土”。改造矿毒田、污染农田,针对毒源进行相应的工程或生物修复,使土壤重金属或有毒物质降至许可范围之内,提高耕地资源质量,保证作物优质、高产。
(三)严格执行保护耕地相关政策法规
当地政府应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执行耕地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依法行政,使易县耕地管理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同时,易县政府应根据县域耕地实际情况,尤其是耕地质量等因素,确保县域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同时,应制订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向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倾斜,加大耕地开发力度,增加耕地资源。
参考文献:
[1]蒋满元,唐玉斌.论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宋民红.我国耕地利用和保护研究[D].四川大学,2007.
[3]赵其国,等.中国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J].土壤学报,2006(07).
[4]杨军芳,周晓芬,冯伟.河北省耕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D].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2011.
[5]高彩云.河北省山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易县为例[D].河北农业大学,2011(05).
[6]Frederick.r.Steiner.John.E.,ProtectingFarmland[C].AVIPUBLISHCOMPANY
INC,1984.
[7]Henry.L.Diamonda.Patrick.F.,land use in America[C].ISLAND PRESS,1996.
[8]林培.中国耕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保定市安正土地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