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抗菌包装研究进展

2018-09-20 09:07施申伟李婷东为富
塑料包装 2018年4期
关键词:抗菌剂铵盐包装材料

施申伟 李婷 东为富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日常饮食的质量、食物的品质和安全问题,这对食品行业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不仅需要维持食品较长的货架寿命,还要保持其营养新鲜的品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所用的都是一些惰性塑料,如 PP、PE等;或者使用传统的玻璃、陶瓷等密封包装。这类材料只能对食品进行最简单的物理保护,通过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水以及微生物来保持食品品质,因为其不含任何抗菌防腐物质,为了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往往需要向食品中添加大量的防腐剂,这些防腐剂在产生效应的同时也会使得食品本身的颜色、口味以及营养物质发生改变,带来一些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1]。如何减少食品污染和在加工过程中减少化学添加剂,并且尽可能地不改变食品的品质,最大限度地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研究重点。在这种背景下,食品抗菌包装材料应运而生[2]。

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微生物先在食品表面大量的繁殖代谢,造成食品腐烂变质[3]。而食品抗菌包装材料就是在包装材料中引入对人体无害的抗菌剂,使包装材料具有抗菌功能。当食品与抗菌包装材料直接接触时,包装材料中的抗菌物质会缓慢释放,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果食品与包装之间存在顶隙时,抗菌剂迁移机制为顶隙、包装材料和食品中的蒸发及平衡分布;除释放扩散和平衡吸附作用外,某些抗菌包装材料还可利用共价结合的方法固定抗生素、抗菌剂或活性基团[4]。

目前国内外食品抗菌包装材料中所用的抗菌剂主要分为三大类: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以及天然抗菌剂。根据抗菌剂与包装材料的结合形式,可分为挥发形式包装、共混形式包装、涂覆形式包装、化学键合形式包装以及自身抗菌包装等五大类型包装材料。本文主要从抗菌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出发,并对五大类型的食品抗菌包装材料的最新研究进行了论述。

1. 抗菌剂

抗菌剂(anti-bacterial agents)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对有害微生物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达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5]。根据其化学性质、抗菌机理以及来源差异可以将其分为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以及天然抗菌剂三大类型。不同类型的抗菌剂、抗菌机理及其优缺点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的抗菌剂、抗菌机理及其优缺点

1.1 无机抗菌剂的分类和抗菌机理

根据作用机理不同,无机抗菌剂一般分为金属离子型抗菌剂和光催化金属氧化物型抗菌剂两大类。

1.1.1 金属离子型抗菌剂

金属离子型抗菌剂一般由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离子和负载载体两部分组成,采用一定的工艺,将金属离子附着在载体上,制备出抗菌优良的抗菌剂。其中金属离子的抗菌性一般按以下顺序递减:

其中铅、汞和镉等金属离子的毒性比较大,对人体有危害,故很少应用;镍、铜、钴等金属离子有颜色,限制了其使用范围;锌离子抗菌能力较低;银离子具有杀菌效率高、安全无毒、抗菌广谱等优势,在无机抗菌剂的研究和应用中占主要地位。方立贵等人[9]将载银抗菌剂与PP进行共混制备了聚丙烯抗菌母粒并对该母粒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无机粒子在 PP母料中分散较均匀,但与 PP的结合力较差,相容性不好,抑菌效果良好。陆漓等人[10]使用正硅酸四乙酯和硝酸银溶液制备了一种载银沸石材料,并对该载银沸石进行表面修饰后与 PP共混制备抗菌塑料,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该载银纳米沸石在PP塑料中分散均匀,气体吸附实验表明该沸石材料具有很强的银离子容纳能力,抗菌结果表明该抗菌复合塑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高达 99.8%,在食品包装以及医药敷料方面有很大的潜在应用。MS Haider等人[11]制备了一种可以控制银离子释放的氨基化聚醚砜 - 银纳米粒子(AgNPs-APES)复合膜,用于抗菌和水处理;KA Rieger等人[12]将载有银离子的沸石固定在纤维素纳米纤维膜上制备了抗菌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好并且可以缓释的抗菌薄膜。

目前关于金属离子类抗菌剂抗菌机理的研究仍无定论,以Ag+为例,主要有下述两种机理[13]:1)接触反应假说:由于Ag+带有正电荷,细菌的细胞膜带负电荷,当微量银离子接触细菌时,能凭借库伦引力吸附在带有负电荷的细胞膜上,随后 Ag+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并与细菌中的巯基反应,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凝固,细菌细胞中的合成酶活性丧失,细胞无法分裂增殖,最后慢慢死亡,然后 Ag+又被释放出来重复灭菌,因此其抗菌效果持久;2)催化反应假说:在光的作用下,Ag+能够作为催化活性中心,激活水和空气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及活性氧离子(O2-),而O2-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迅速破坏细菌的生理结构,实现抑菌灭菌的效果。

1.1.2 光催化金属氧化物型抗菌剂

光催化金属氧化物型抗菌剂中的抗菌成分主要是半导体化合物,如氧化锌、二氧化钛等无机金属氧化物。这类抗菌剂兼具抗菌作用和防霉效应,并且杀菌能力强,安全性高,耐久性和稳定性好[14]。但是需要在紫外光、水或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起到杀菌作用,所以限制了它在食品抗菌包装领域的应用。

以氧化锌为例,这类抗菌剂的抗菌机理的几种假设[15]:1)光催化作用,即氧化锌在紫外光下可以将水和氧气催化成为O2-和H2O2等具有强氧化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分解细菌的组成成分,达到杀菌的目的;2)Zn2+溶出作用,抗菌剂中的Zn2+也可以迁移出来与细菌直接接触,并与细菌中的蛋白质反应,破坏细菌的代谢,达到灭菌的目的;3)活性氧抗菌作用,ZnO能产生抗菌性能,其主要活性物质被推测是H2O2。目前,ZnO抗菌可能是几种机理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但是这类无机抗菌剂多为迁移型且不可降解,若用于食品包装,就有可能污染食品本身,若人大量食用该类食品,容易造成抗菌剂在人体内的集聚,危害人体健康。并且银离子这类抗菌剂仍存在生产工艺较复杂、成本高、容易变色等问题,限制了这类抗菌剂的广泛应用。

1.2 有机抗菌剂

有机类抗菌剂具有杀菌力强、加工方便、种类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橡胶、纸张、树脂以及水处理等。有机抗菌剂分为低分子抗菌剂和高分子抗菌剂两类。

1.2.1 低分子有机抗菌剂

低分子有机抗菌剂的品种有季鏻盐、酚类、醇类、双胍类、有机金属、咪唑类、季铵盐类等。其抗菌机理主要是与细菌和霉菌的细胞膜表面的阴离子相结合,或与巯基反应,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细胞膜,从而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

季铵盐类抗菌剂研究的最为广泛与深入,也是应用最多的一类低分子抗菌剂。其抗菌机理为:季铵盐的N+带正电荷,可以依靠库伦引力吸附在带负电荷的细菌的细胞膜上,随后季铵盐上的烷基链与细菌细胞膜上的磷脂层相容,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细胞内容物流出,细菌死亡。这类抗菌剂的抗菌能力与季铵盐的结构有关,一般遵循以下规律:当R1碳链中碳原子数少于8或大于16时,抗菌剂对细菌的杀伤力不大;而当碳原子数为 14时,抗菌剂的抗菌力最强,R2为苄基及其衍生物时要比为甲基时高的多[16]。

季铵盐结构通式

目前,季铵盐类低分子抗菌剂在包装材料上的应用有抗菌包装纸和抗菌纤维等。张雯等人[17]以一种季铵盐类抗菌剂作为功能性助剂,制备具有一定抗菌性能的纸包装材料,并研究其性能;Y Chen等人[18]通过引入季铵化合物(QAC)和磺基甜菜碱合成了一种新型的 N-季铵盐-O-磺基甜菜碱 - 壳聚糖(Q3BCS),改性后的壳聚糖具有增强的抗菌活性,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但随着季铵盐的大量使用,使得细菌产生了较强的抗性,抗菌效果有所下降,于是国内外研究人员研发出新一代的有机抗菌剂——季磷盐。季磷盐抗菌剂比季铵盐的抗菌性能高出2个数量级,能杀死藻类,对异养菌、铁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19]。从结构上来看,季磷盐就是将季铵盐中的N原子换成了P原子,因为P原子的离子半径比N原子的要大,所以它更容易吸引带负电的细菌;另一方面,元素周期表中P元素在N元素的下方,其电负性较N元素更弱,所以季磷盐分子更加稳定,可以在较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并且对人体的伤害较小。张昌军等人[20]以正十二醇和三苯基膦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杀菌剂——十二烷基三苯基溴化磷,收率为 91.3%,抗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十二烷基三苯基溴化磷杀菌效力远远高于1227(一种抗菌剂),达到30ppm就能100%杀死SRB。

1.2.2 高分子有机抗菌剂

高分子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性能是通过抗菌官能团单体以均聚、共聚或接枝的形式引入而取得的,相比于低分子有机抗菌剂,具有易加工、易贮存、不挥发、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东为富课题组[21]制备了一种抗菌PU薄膜,所用抗菌成分为丙烯酸酯类季铵盐,通过共价键接枝在PU链上,使得季铵盐富集在薄膜表面,所得抗菌 PU薄膜抗菌性强,属于接触型抗菌薄膜,安全性高,在食品包装和医药包装领域具有潜在应用;P Fei等人[22]利用超声辐照将醛和酮与盐酸羟胺发生缩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季铵盐,该方法条件温和,反应时间更短,收率更高,随后将该季铵盐共价固定在纤维素薄膜上,得到了一种非迁移型抗菌薄膜。

这类阳离子高分子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23]:阳离子抗菌剂吸附到菌体表面,长烷基链穿透细胞壁,与细胞膜结合,破坏细胞表层结构,使细胞内容物泄漏,致使菌体丧失呼吸功能而死亡。这类高分子抗菌剂比相同结构的小分子抗菌剂抗菌性能要好,并且随着烷基链的增长(最长为12个碳原子),抗菌活性升高[24]。

1.3 天然抗菌剂

天然生物抗菌剂,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生物体,是通过提取、分离、纯化获得具有抑菌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其来源广泛,安全无毒。根据来源不同,可将此类抗菌剂分为植物源天然抗菌剂、动物源天然抗菌剂以及微生物源天然抗菌剂。

1.3.1 植物源天然抗菌剂

植物源天然抗菌剂顾名思义就是从植物体内提取的抗菌成分,也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一种抗菌剂。古埃及人将裹尸布用植物的汁液浸泡来防止尸体腐败,中国的先人也使用各种草药来治疗疾病。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代谢产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主要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生物碱类、皂甙、甾体、木脂素、氨基酸、多糖抗菌肽等。W Yang等人[25]将纤维素纳米晶体和木质素纳米晶体与PLA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PLA薄膜,实验结果表明,该抗菌薄膜对细菌植物病原体丁香假单胞菌具有很好的灭杀效果,在蔬菜、水果等食品包装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植物源抗菌剂的抗菌机制包括以下几种[26]:破坏或者降解病原菌细胞壁;破坏细胞质膜以及膜蛋白质结构,使细胞内容物泄露;使细胞质发生凝聚;减弱质子运动力。当然,实际情况中多为几种作用机制同时运行。

1.3.2 动物源天然抗菌剂

动物源抗菌剂即来源于动物体的有效抗菌活性物质,主要包含有壳聚糖、氨基酸类、高分子糖类、天然肽类等,其来源也十分丰富。目前研究应用较为广泛的动物源抗菌剂主要是壳聚糖和天然肽类。M Duran等人[27]使用壳聚糖(CH)涂层作为乳酸链球菌素(NS)、纳他霉素(NT)、石榴(PE)和葡萄籽提取物(GE)的载体,以此延长草莓的货架寿命,实验结果表明该涂层对嗜温细菌和酵母以及霉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大大增加了草莓的货架寿命,并且不会影响草莓的亮度和红度;Jesús Quesada等人[28]针对即食肉类产品的保质期延长设计了一套有效的包装系统。使用不与肉直接接触的带有百里香精油(0%,0.5%,1%和 2%)的壳聚糖膜涂覆在包装的内表面,研究发现,该包装不会对肉类的口感和颜色产生影响,并且有效的减少了肉类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酵母菌,延长了其货架寿命。

目前对于动物源抗菌剂的抗菌机制尚不明确,以壳聚糖为例,有以下两种机制[5]:1)天然壳聚糖分子中的阳离子型氨基带正电,可以吸引带负电的微生物细胞,一方面使细胞壁和细胞膜上所带负电荷分布不均,破坏细胞壁的合成,另一方面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高分子膜,使营养物质无法进入微生物细胞内,达到抑菌杀菌的作用;2)壳聚糖分子渗透进入微生物细胞内,吸附结合细胞体内带有阴离子的物质,扰乱细胞正常生理代谢活动,达到抑菌的目的。

1.3.3 微生物源抗菌剂

微生物源抗菌剂主要是来源于微生物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包括某些微生物自身以及一些微生物的拮抗性代谢产物。自身抗菌的微生物有噬菌体和益生菌等,拮抗性代谢产物最常见的有抗生素与细菌素。J Padrão等人[29]将细菌纤维素和乳铁蛋白结合制备了一种可食用型薄膜,该薄膜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3T3成纤维细胞无毒性,在香肠等肉类加工食品包装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MB Massani等人[30]在 LLDPE多层膜上吸附乳霉素705抗菌素,发现LLDPE多层膜具有强抗李斯特菌活性,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抗菌食品包装。由于不同微生物代谢产物抗菌效力和抗菌谱的不同,致使微生物抗菌剂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诸多限制。目前,真正广泛应用的微生物源抗菌剂主要是抗生素,且随着细菌抗性的增强,人类还需开发新的抗菌剂[31]。

微生物源抗菌剂的抗菌机制有以下几种可能:1)分泌抗菌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影响核酸和叶酸的代谢;2)自身参与营养和生存空间的竞争;3)诱导寄主细胞产生抗性;4)对病原菌直接作用[32]。

2. 抗菌剂与材料结合形式

根据抗菌剂与包装材料的结合形式,分为挥发形式包装、共混形式包装、涂覆形式包装、化学键合形式包装和自身抗菌包装五类包装材料。

2.1 挥发形式包装

挥发形式包装是将挥发性的抗菌剂与基材结合,以抗菌小袋或衬垫的形式实现,目前是商业化应用最为成功的包装类型,应用广泛的有氧气吸收剂、湿气吸收剂和乙醇气体发生剂3大类型。

其中,氧气吸收剂是通过降低氧气含量来抑制需氧菌的生长,特别是霉菌;湿气吸收剂是通过降低包装内部微环境的水分含量来抑制细菌的生长。这两种类型的吸收剂主要应用于焙烤类食品(如饼干、薯片、面包)、肉类产品(如香肠)、坚果炒货(如瓜子、花生)以及香料茶叶等的干燥防腐;乙醇气体发生剂一般是由吸附或包囊乙醇的载体材料与包裹这些乙醇载体的聚合包装袋所组成,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开始将乙醇作为食品的抗菌剂,如将低浓度乙醇用于酱油、香辛等调味料以及腌菜等[33],其抗菌机制一般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二是侵入菌体细胞,使蛋白质表面的水膜解脱,使之失去活性;三是乙醇的溶菌作用[34]。所以其抗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载体材料对乙醇的挥发释放,因此载体材料的属性至关重要。日本对乙醇气体发生剂包装进行了前期研究,并申请了释放乙醇气体的薄膜和内包装小袋的应用专利。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是将乙醇包覆在微胶囊中,制备微胶囊的材料多为天然高分子,如环糊精、淀粉以及壳聚糖等。张岩等[35]利用干燥浴法,以焦亚硫酸钠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成功制得了缓释型微胶囊保鲜剂。该微胶囊型保鲜剂释药稳定、对葡萄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包覆物除了乙醇外,二氧化氯、二氧化硫和异硫氰酸烯丙酯挥发性抗菌体系(AITC释放系统)也是常用的气体型抗菌剂,翟秀超[36]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β-环糊精-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微胶囊,以聚乳酸作为包装基材,采用挤出吹塑法制得抗菌膜,实验表明微胶囊混合聚乳酸制备的抗菌包装膜能缓慢释放抗菌剂,达到持久杀菌效果。近年来微胶囊包覆植物精油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也十分广泛[37]。HJ Zhang等人[38]将包装桃子的瓦楞纸箱与丁香精油微胶囊和 PE膜结合,测试好果率、感官评价、衰减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贮藏过程中桃子的其他理化指标,评价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对桃子的保鲜效果最好的是在瓦楞纸箱中加入6.5g丁香精油微胶囊与PE膜,第13天保鲜率仍达80%,保鲜期可延长至5∽6天。

2.2 共混形式包装

共混形式包装就是将抗菌剂直接与基体树脂材料通过熔融共混加工制备的一种抗菌包装。因为加工方式是熔融加工,所以要求抗菌剂本身的化学性质足够稳定,能够在较高的温度下稳定存在,不会发生降解,纳米银是这类抗菌剂的典型代表。A Cano等人[39]开发了包埋银纳米颗粒(AgNP)的淀粉-PVA膜并且表征了它们在极性和非极性食品模拟物中的物理和抗微生物性质。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该载银淀粉-PVA膜对两种细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和两种真菌(黑曲霉、扩展青霉)具有明显的抗微生物活性。纳米银缓释实验结果表明,该抗菌膜在极性食品模拟物中释放速率快,在第一个小时就已完全释放,在非极性食品模拟物中释放速率缓慢,且可以达到杀菌目的,所以该抗菌薄膜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应仅限于富含脂肪的食品。DR Tankhiwale等人[40]将纳米银负载在壳聚糖薄膜和食品包装用滤纸上,研究了这种新颖的纳米银负载滤纸和壳聚糖乳酸盐(CL)膜对大肠杆菌的抗微生物性质。结果表明这种新开发的材料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因此可以作为抗菌食品包装材料使用。此外天然高分子抗菌剂也经常用于该类包装。LB Tavares等人[41]将PBAT与硫酸盐木质素共混挤压制备了一种层压食品柔性包装膜,并研究了其抗剥落性和热降解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共混膜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抗剥落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性,在食品抗菌包装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3 涂覆形式包装

涂覆形式包装主要用于对水果和蔬菜的防腐与保鲜处理,早在15世纪,船员进行长途航海的时候,都会将混有抗菌剂的石蜡涂覆在水果和蔬菜的表面,以满足长期的饮食需要,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开发,该类型的包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一类型包装所用的抗菌剂多为酶类、细菌素类以及植物精油类等这些不耐高温的抗菌剂,制备过程一般先将包装材料加工成薄膜再进行表面处理来涂覆或吸附抗菌剂,P Widsten 等人[42]创新性的将没食子单宁通过柔性印刷涂布到商业阻隔膜上,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棒涂或溶剂浇铸,它更加节省时间,涂膜更加均匀光滑。抗菌结果表明该抗菌阻隔膜对鱼类和肉类的 16种常见腐败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这说明以单宁作为涂料印刷在商业阻隔膜上可以有效延长鱼类和肉类的保质期。此外,还可以将天然抗菌剂直接涂覆在基体材料表面,以获得安全高效的抗菌包装材料。N Hongsriphan等人[43]将壳聚糖涂覆在电晕处理过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上,制备得到一种食品抗菌包装片材。

2.4 化学键合形式包装

此类包装是将抗菌剂与基材通过共价键或者离子键结合,所以要求抗菌剂和包装材料之间存在可以相互键合的基团。满足这些条件的抗菌剂有酶类、肽类、聚胺类和有机酸类等,基材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等。此类抗菌包装属于直接接触杀菌,不会发生抗菌剂的迁移,对食品的外观以及口味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安全健康。其中离子键合力要比共价键合力弱,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抗菌剂还是会有小部分迁移出来,所以现在研究较为广泛的是共价键合形式包装。MD Steven等人[44]将聚乙二醇(PEG)低聚物的一端通过碳二亚胺偶联共价连接到表面氧化的聚乙烯(PE)膜上;使用相同的反应将生物活性肽共价连接至PEG链的游离末端,制备了一种非迁移型生物活性包装膜。P Appendini等人[45]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聚苯乙烯(PS)树脂珠粒的表面上,再将抗微生物肽共价连接到珠粒表面上,进一步衍生化。该抗菌材料对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在内的若干微生物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另外,抗菌剂与聚合物在共价键合的过程中最好能有一个桥联分子来实现有效连接,比如乙二胺、聚乙烯酯、葡聚糖和乙烯亚胺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桥连分子。

2.5 自身抗菌包装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既具有很好的抗菌性又具有很好的成膜性的天然材料,以壳聚糖为例,因其可塑性较好,无毒性,抗菌活性较高,生物相容性好和可生物降解是种潜在的食品抗菌包装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对其进行简单的化学改性后就能加工得到性能良好的抗菌薄膜。C Wu等人[46]通过自由基引发将没食子酸(GA)接枝到壳聚糖(CS)上得到一种壳聚糖没食子酸酯(CG),随后溶液成膜得到CG薄膜,测试结果表明,随着GA含量的增加,CG薄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水性降低,但抗氧化性和抗微生物活性增加,这是因为随着GA的接枝,CS分子会发生降解,所以呈现上述结果。除了化学改性外,还可以添加一些其他的天然抗菌剂来提高壳聚糖膜的抗菌性能。Y Zhang等人[47]采用浇铸 - 蒸发 - 碱浸法将薰衣草精油(LEO)与壳聚糖复合成膜,所得薄膜机械性能良好,防水性能优良,抗菌活性比单一的壳聚糖薄膜更加优异。

3. 食品抗菌包装未来研究展望

随着食品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食品包装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使得抗菌活性包装成为食品包装研究的热门方向。此外,这类包装对食品产生的高附加值,也使得国内外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投入其中。未来抗菌活性包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菌剂与基材的相互作用以及抗菌剂本身的安全性与抗菌性方面,可食用型抗菌活性包装将会成为一大热门。在不久的将来,抗菌活性包装材料必将引领食品行业的巨大变革。

猜你喜欢
抗菌剂铵盐包装材料
一种抗菌性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抗菌剂不同毒性比混合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效应研究
山东碧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可降解包装材料,让“白色污染”成为绿色包装
展望可降解塑料与建材包装材料
创新项目在《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溴代8-氧杂螺[4,5]季铵盐的合成
自制抗菌剂 GD-1在棉织物上的抗菌性能
国内外抗菌纸的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