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永欣 赵旭东 张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增加致盲率,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针对DR临床上首选玻璃体切除术来清除玻璃体腔积血,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最终稳定眼部解剖结构,改善患者视功能,但临床实践证实,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加之医源性损伤易引发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3-4]。本研究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DR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眼科检查均被诊断为DR,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眼部手术史、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近期有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史、手术禁忌证及失访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53~79岁,平均为(63.42±3.57)岁,左眼27例,右眼23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前3 h采用美多丽滴眼液充分散瞳,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球后麻醉,于巩膜缘后分别于2点、6点及10点方向穿刺,采用三通道切割套管进入玻璃体腔,切除混浊、积血的玻璃体,剥离视网膜新生血管膜及纤维膜,切除新生膜,对于视网膜出血部位给予压迫或电凝止血,最后对玻璃体皮质进行彻底清除,术毕。研究组患者在行玻璃体切除术前将庆大霉素与生理盐水以1∶2 000的比例混合后冲洗结膜囊,采用30 G针头于颞下平坦部进行穿刺,缓慢将0.05 ml康柏西普注入玻璃体腔,退针后嘱患者平卧1~2 h,3~5 d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患者在0.3以上的眼数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DRP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中最主要的形式,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盲率,已经成为60岁以下人群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约80%的人群视力下降是由于黄斑水肿或者DRP引起的,因此,DRP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5-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是促进DR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玻璃体切除术前于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减少渗血,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有助于改善术后视功能[8-10]。康柏西普作为一种人源化融合蛋白,可特异性的与VEGF-A、VEGF-B和PlGF结合,阻断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信号传递,玻璃体腔注射后,促进增殖膜与视网膜粘连出现分离痕迹,利于术中膜的分割与切除,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2]。
表1 手术前后两组视力情况对比 [n(%)]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患者在0.3以上的眼数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