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红 程黎杰
急性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都是危急重症,消化道出血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胃黏膜低灌注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而抗凝药物应用会进一步促进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生。一旦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则死亡率达33%,而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死亡率为14%,仅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死亡率为8%,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本文对此展开了探讨。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为(62.87±6.82)岁。其中,18例患者为心功能I级,14例患者为心功能Ⅱ级,20例患者为心功能Ⅲ级;9例患者曾有消化道溃疡史。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8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为(63.92±6.77)岁。其中,14例患者为心功能I级,16例患者为心功能Ⅱ级,22例患者为心功能Ⅲ级;10例患者曾有消化道溃疡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均实行基础的心肌梗死治疗,同时让常规组患者服用75 mg氯吡格雷,一日1次[2](规格:每片75 mg,批号:7A453,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并服用20 mg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规格:20 mg,批号:G171009,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日2次。让实验组患者服用75 mg氯吡格雷,一日一次,并服用40 mg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规格:40 mg,批号:171033,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一日2次。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周。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效:治疗5天后,患者的血便和呕血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甚至加重,检测大便常规提示潜血试验阳性。有效:治疗5天后,患者的症状有所好转,且检测大便常规提示潜血试验为阴性。显效:治疗3天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检测血便为阴性。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常规组:2例患者出现便秘,2例患者出现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实验组:5例患者出现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不稳定缺血综合征导致的一种心肌坏死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该病通常发病突然,症状危重。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再灌注心肌,抗血小板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3]。抗血小板药物对胃黏膜屏障有损害作用[4],而急性心肌梗死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削弱胃黏膜保护屏障功能,导致胃黏膜的广泛糜烂、溃疡及出血,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治疗十分重要[5]。相关研究表明,若胃液的pH值小于5时,新形成凝血块将会被快速消化,不利于止血,当胃内pH大于6时才有利于止血,所以快速提高胃内pH大于6显得十分关键[6]。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都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不可逆的与胃粘膜壁细胞表面活化的氢离子泵结合,阻断胃酸生成的最后通路而发挥抑酸作用。作为新型的质子泵抑制药,泮托拉挫在治疗酸相关性的疾病中,有极其显著的效果,对胃酸分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同奥美拉唑相比,其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7]。其中泮托拉唑的生物利用度为75%,而奥美拉唑为45%[8]。本研究中抗血小板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是前体物质,只有通过CYP2C19等代谢水解成有活性的硫醇衍生物,才能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9]。PPI类药物主要通过CYP2C19代谢,两者联用会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增加再发心梗风险。泮托拉唑拥有独特的转磺酶旁路代谢系统,且对CYP450酶的亲和力低,特别是对CYP2C19抑制作用远低于其他PPI,对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最小,因此泮托拉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不会增加再发心梗事件风险,安全性良好[10]。
在本次研究中,对本院10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判断索美啦唑肠溶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7%,高于对照组患者5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考虑到其药物治疗安全性,特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在10%以下,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可见药物安全性均较为优异。
这代表泮托拉唑钠注射剂和氯吡格雷片的联合应用,不仅可提升治疗总有效率[11],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而且保障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12],该方案值得临床上予以推广。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尚需更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对照实验来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