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喆燕 兰彩莲 潘晓华 朱小香 董亚琴 许金森
1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所(福建福州 350003)
2福建省经络感传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003)
气功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理论体系和疾病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广的锻炼健身项目之一,具有调身、调息、调心的作用。自八段锦向社会公开传授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三调合一”的特性,也日益引起现代医学和科学的重视。
目前研究发现,八段锦的疗效涉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理学等方面,但相关的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自古就被认为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其中经线上的内关穴、曲泽穴更是现代临床治疗心胸疾病的常用穴位[1,2]。心包经行走于上肢正中线上,解剖结构清晰,所含穴位少,温度分布较易观察。课题组以往的研究表明,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可直接反映体表的热量分布,也可反映经脉气血运行的状况[3,4]。因此,本研究以心包经为切入点,观察练习八段锦12周前后心包经红外热像的变化,同时结合心功能的主要指标,探讨八段锦影响心功能的可能机制。
研究对象为43名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均无慢性疾病史,身体健康,年龄18~2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练习组和对照组,其中练习组男生14名,女生7名;对照组男生14名,女生8名。试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每次试验的具体时间和过程,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对试验的影响。试验在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生理三级实验室完成。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试验期间,练习组受试者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并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教授八段锦技术动作,每周练习5次,每次练习时间为60 min,持续练习12周。练习内容包括:常规热身运动10 min;八段锦练习45 min;整理放松5 min。受试者在练习前以及练习12周后,于固定时间(上午8:30~11:30)进入实验室完成各项指标的监测。对照组受试者试验期间保持饮食习惯无变化,除正常的习惯性运动,不再参与其他体育活动锻炼。
1.3.1 心功能
受试者在干预前以及干预12周后,进入实验室检测心功能各项指标。心功能数据的采集使用美国Cardio Dynamics公司的BZ-4110-121型血液动力学监护仪。测试时,受试者进入实验室静卧,暴露上半身,通过导联电缆连接电极和血液动力学监护仪。受试者休息20 min适应环境之后,通过血液动力学监护仪监测血液动力学参数30 min:心率(heart rate,HR)、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每搏指数(stroke index ,SI)等。
1.3.2 心包经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热像图
受试者在干预前以及干预12周后,进入实验室观察心包经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热像图。
检测采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 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其检测的温度范围为-20℃~100℃,通常设定在32.1~42.8℃之间,最小温度分辨率为0.02℃,检测精确度为±2%。通过调整采样水平,可显示出体表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
受试者进入实验室,裸露上半身,静坐20~30 min,直至适应室内环境。实验室温度保持在28±1℃,室内无明显空气流动。受试者适应环境后,标记左侧心包经线上大陵穴、内关穴、郄门穴、曲泽穴。拍摄时,受试者双手向身体两侧微张开呈30°角,调整红外热像仪的位置,使其正对被观察部位。在自然状态下拍摄2~3幅所观察部位红外热像图。通过红外热像分析软件,测量左侧心包经大陵穴到曲泽穴该段心包经线的温度,可得到此段经线上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值。同时,测量内关穴、郄门穴和曲泽穴穴位处皮肤表面温度。
所有数据用±s表示,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通过正态检验,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用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Fisher的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干预前后受试者心功能指标HR、SV、SI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组干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练习组HR下降,SV、SI升高,与练习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表2 干预前后练习组和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无论是练习组还是对照组,不同受试者干预前心包经红外辐射轨迹表现不尽相同,大部分受试者心包经红外辐射轨迹不连贯,有断续,有的长可至肩部,有的仅在手腕部,有的地方路线清晰,有的几乎不可见,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练习八段锦后,练习组受试者心包经红外辐射轨迹较练习前清晰(图1),对照组受试者心包经红外辐射轨迹较练习前无明显改变(图2)。
图1 练习组干预前后心包经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图2 对照组干预前后心包经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干预前,2组受试者心包经红外辐射轨迹平均温度、内关穴、郄门穴、曲泽穴表面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心包经线体表温度无显著变化(P>0.05);练习组心包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平均温度、内关穴、郄门穴、曲泽穴表面温度不仅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也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表3、4)。
表4 干预前后练习组和对照组心包经上穴位表面温度变化比较(℃)
八段锦是一套由八节动作编成的功法,是以人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要素的民族传统运动方法。练习八段锦时,要求练习者心静体松,精神内敛,调整身形,心意导动,术语称其为“练气、练意、练身”,强调精神松静和意识的主导作用[5]。随着八段锦运动在群众中的广泛开展,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如通过健身气功规律练习,可以调节血脂代谢,降低总胆固醇含量,有效防止高脂血症,改善血管功能等[6-8]。本研究采用心率、每搏输出量和每搏指数等心脏功能指标来评价八段锦的健身功效。心率是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心率下降说明心功能增强,表示心率储备增加。研究结果提示,通过练习八段锦,能使人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减慢,从而有效改善心功能。此外,八段锦锻炼还可以增加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和每搏指数。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单位体表面积的每搏输出量即为每搏指数。可见持续规律的练习八段锦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工作效率,促进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
自古以来,气功与经络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气功作为一种疗法,与针灸、推拿在中医学中的学术地位相当,而且与它们关系密切。古代气功称为“吐纳”、“导引”,2000多年前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已有关于导引治疗疾病的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短短42字高度概括了古典气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气功三调合一观念的雏形[9]。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提到:“内景隧道,唯返观者照察之。”这里的“内景隧道”是指人体经脉循行的动态线,而返观者是指练习导引之人应用返观内照之法,也说明了气功与经络学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10]。
手厥阴心包经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其腧穴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已被历代医家所公认,早在2000多年前《灵枢·邪客》就指出,“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心包经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疗效,在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中也得到了肯定[11,12]。本课题组多年研究也发现,心脏功能的调节与体表心包经循行路线有密切关系[13,14],电针心包经穴位可通过影响心包经线组织微循环调节心功能[15-17]。可见,心包经穴与心功能的调节紧密相关。根据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手少阴心经也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心经上的穴位集中在前臂内侧和手掌尺侧,但其沿上肢分布的经穴连线较为曲折,个体间的均一性不是很好,不易于观察分析。而心包经行走于上肢正中线上呈直线分布,结构清晰,易于观察;且心包经所含穴位主要集中在前臂,解剖位置明确,无论是观察心包经线上单个穴位还是整条经线都较为简便。因此,我们选择心包经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
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已成为中医经络现代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中医领域开辟了一条很好的研究思路。本课题组是较早将红外技术应用于经络研究的机构之一,在这一领域有独特的研究优势和丰富的工作积累:通过红外热像图观察到了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基本循经,并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大多表现为高温带,且针刺可使经脉线下组织氧利用率提高,能量代谢增强,提示人体确实存在组织氧分压和组织温度较高、微循环旺盛、能量代谢活跃的通道[18-20]。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包经的红外辐射轨迹直接反映了人体体表的热量分布,体现人体上肢不同部位能量代谢的差异,也反映了心包经气血运行的状况。本研究结果表明,练习八段锦后,练习者心包经的红外辐射轨迹较练习前清晰连贯,且轨迹的平均温度以及经线上主要腧穴的皮肤表面温度均较练功前显著升高。由此提示,通过一段时间持续练习八段锦,可以升高心包经线处表面皮肤温度,改善经线组织能量代谢,增强心包经气血运行,进而调节心功能。
持续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可能通过促进心包经气血运行,增强心包经线组织能量代谢,从而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