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伟玲 王俊伟 郑斯琦
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提升, 人们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 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院, 急诊科具有危重患者多、设备先进的特点, 因此对护理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1]。在急诊科中护理工作具有繁琐、繁重的特点,即使出现细微的差错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在临床中急诊科病房的护理管理高效及便捷的管理方案一直是医院的重点[2]。在本次研究中, 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式, 对其护理效果展开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2例, 女13例;年龄38~69岁, 平均年龄(53.5±6.6)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3例, 女12例;年龄38~70岁, 平均年龄(54.0±6.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式小组:在该小组中有急诊科、检验科、CT室等相关科室, 并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的培训, 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的考核, 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②明确护理指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治, 小组应做到统一的认识。③降低发生感染的风险:将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分类, 必需用品应放在随手可以取到的地方, 方便使用, 长期不用的物品应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按照物品的功能、使用频繁率等进行放置, 在需要时可随时拿取, 避免因拿取物品发生耽误时间的情况。④创造良好的救治环境:定期对使用物品进行清理, 将空间闲置出来以便放置常用物品。当物品较小且使用频繁时应放置在小抽屉里, 避免丢失;使用的物品应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进行摆放;设置相关通告牌, 如责任负责人、安全标识等。加强护理人员各职业技能, 定期进行相关培训。⑤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导管留置患者应随时观察穿刺点的感染情况与全身发生感染的征象特征, 并对血培养报告进行关注。护理人员应每天对穿刺点皮肤进行观察,当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压痛、不明原因发热等情况时应及时的给予查看。针对使用呼吸机辅助的患者来说应做好体位、口咽、营养等护理措施。定期对有关指标进行观察, 避免患者发生意外。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救费用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②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救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急救费用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救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 x-±s)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改善医院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评价, 同时也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不仅仅为医院管理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有效的改善了护理的质量[3-6]。医院科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 在实施的过程中可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 更是体现出了护理的价值[7-9]。
本次研究证实, 采取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式后有效的缩短了急救时间、住院时间, 减少了急救费用, 更是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证实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也更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讨论并制定防治措施, 有效的减少了患者并发症;通过对置管患者的穿刺部位、血象变化、体位、营养等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也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 减少急救费用的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