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虎
【摘要】爱国主义精神是国家今后发展的依赖力量。在青少年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还能够提升整个国家的朝气,促进国民的长久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对策
一、前言
21世纪以来,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从硬实力转移到软实力上,其中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是衡量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标志。青少年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表示国家今后发展充满希望。青少年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是国家发展建设的强大力量,青少年身上所具有的朝气也是国家今后发展所必须依靠的。国家在具有朝气之后,能够得到全方面发展,政治民主化不断落实,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提高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度,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二、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就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培养,培养青少年的担当精神,让青少年在成年步入社会后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引导青少年理性爱国
21世纪是信息高度爆发的时代,青少年在开放的世界格局下生活与学习,在接受本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情況下,每天还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青少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事物分辨能力相对低下,无法对社会上的信息进行有效辨别。尤其是近几年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与各国之间的往来越加频繁,这也就造成青少年每天需要接触较多非理性思想,经常会陷入盲目状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虽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爱国主义教育并未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进而出现非理性爱国现象。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言行举止,并且合理表达自身的爱国情怀。因此,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在开展上可以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全面提升青少年素质
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日常学习中具有引导作用,将直接影响青少年今后的健康成长。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其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必然会影响国家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受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信息资讯,既拓宽了青少年视野,也为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部分青少年由于自身思想意识相对薄弱,在接触到西方思想观念之后就会忽视本国文化,盲目认可外国文化,同时在不了解他国制度的情况下抨击本国制度。
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过于远大,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
现阶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倡导的人物基本上为历史英雄人物,讲述的内容多为这些历史英雄人物是如何报效祖国的。但是青少年在接受这种教育时,经常感觉爱国主义教育目标遥不可及,造成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下降,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得不到有效培养。除此之外,由于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过于远大,使得青少年经常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教育模式与内容过于单一,教师实际的教学内容基本上照搬教材,造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出现高、大、空的情况,并未考虑青少年对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的接受能力与对事物分辨分析的能力。所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实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二)爱国主义教育连贯性较差
在基础素质教育阶段内,我国就一直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借助课堂学习、升国旗、观看爱国主义影视作品等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都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观念相对活跃,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状态下,认知与思想观念也会发生转变。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相对简单,青少年通常感到教育模式单一,教学活动过于枯燥乏味。因此,为了保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长久发展,最大程度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质量,应开展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调动青少年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经济全球化削弱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中西方之间贸易往来越加频繁,人们开始认识到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但是部分思想观念也存在负面影响,严重侵蚀了我国青少年的思想,例如超民族主义、地球大同等。持有这种观念的青少年非常容易产生地球利益超过本国利益的错误思想观念,国家观念逐渐削弱。
社会长期处于稳定和平的环境下,虽然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但是青少年始终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必然会忽视生活中所存在的危机,自身并未亲身感受过,因此爱国主义精神目前处于感性理解阶段。在面对严峻国际形势的情况下,青少年是否具有爱国主义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考验。当前,在全球化发展模式下,由于受到国际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威胁,我国国土与主权完整都受到威胁,但部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尚未明确。
四、新时期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就表示,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多元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落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青少年生活之间的关联,开展生活化教育,从而举办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在对软件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就可以讲解不同软件背后的信息安全;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根据当前国际社会环境,为其讲解国家领土完整方面的知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调整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加强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结合,让教育形式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二)开辟网络阵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凭借方便、快捷等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便捷。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应该借助多种高科技手段,拓宽青少年爱国主义学习渠道,让青少年在活泼与生动的状态下开展学习活动,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质量。
(三)加强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
借助正确科学的指导理念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社会现代化发展核心理念,我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在落实上,应该借助社会主义价值有关体系具体展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教学活动之间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让青少年能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认可爱国主义精神。爱國主义教育的开展,教师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保证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度,并且提升青少年对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理论的认可程度,让青少年成长于优良的教育环境中。
仅借助课堂环境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定期组织烈士园扫墓活动。借助具体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
(四)强化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增强其使命感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之下,应该有效协调爱国主义教育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让青少年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存在紧密关联。青少年应该认同历史文化,积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了解革命先烈投身于爱国事业的事迹,进而有效增强青少年的担当精神。现代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
五、结论
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每一位青少年,提升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质量,能够为我国统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需要加强学校、社会与家庭之间的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有效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使之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彭欣,董圆圆.俄罗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大庆社会科学,2017(04):65-68.
[2]陈晓林.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及其应对措施——基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调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0):70-75,92.
[3]徐玮.试分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与着力点[J].党史博采(理论),2015(12):45,58.
[4]邢静.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党史博采(理论),2015(11):48-49.
[5]徐治国,黄一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防范民粹主义思潮的对策思考[J].理论导刊,2015(09):65-67.
[6]张沙领.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1):77-78.
[7]陈史红.纪念馆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以南湖革命纪念馆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4):133-136.
[8]刘欢.论苏联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及启示[J].传承,2011(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