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2018-09-19 09:14杨峻伟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应试教育班级管理

杨峻伟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人才发展的需要,也是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现在的各级各类学校虽然形式上推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但实际的教育教学还是以提高学生分数为主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今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在的学校教育还逃不脱应试教育的怪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中学教育要及时转变观念,搞好三个环节的转轨,即班级管理教育艺术、课堂教育教学艺术和课外实践活动教育艺术的转轨。

一、班级管理教育艺术的转轨

班级管理教育艺术,是一门研究和探讨班级管理的方法、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科学,它所涉及的工作平凡而琐碎、复杂而艰巨,需要班主任在倾注大量精力和心血的同时,研究探讨适应新时代的班级管理教育艺术。

当代中学生独立、平等、民主的意识较强,他们对各种社会现象已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增强,对班级工作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家长制、一言堂式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为此,我们班级管理者要把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变为主动者,也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制定出递进式的班级管理目标,即本学期的奋斗目标、本学年的奋斗目标和本学制段的奋斗目标等,每一阶段的目标要让学生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形式来落实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得当与否,学生接受并配合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管理目标的落实。有人形象地称整个班级为一个剧本,老师是编剧,学生是导演、演员。要把班级管理的舞台尽量让给学生,还学生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活泼健康地成长。

怎样才能让学生当好导演和演员,自己管理好自己呢?我们多年的班级工作实践证明:对重点班、普通班和后进班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管理艺术。对于重点班,可让全班同学轮流“执政”,实行“值周班长制”,每个人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自己管理自己,在管理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自己,发展自己;对于普通班,班主任可训练一支高效率的班级管理队伍,从班长到课代表,都经过严格培训,明确职责,各尽其责,同时让所有班干部每人带动和培养两名同学,即“以一带二”,逐步扩散,再逐渐过渡到“值周班长制”。对于后进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歧视和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班主任要用教师宽广的胸怀,用持续不断的关爱和理解,有的放矢地去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日常活动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小小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情育人,以情励志。在班干部的选用上,班主任更要研究用人艺术,“用人之长”体现了用人艺术,“用人之短”有时也不愧为一种成功的用人艺术。如让早上常常迟到的学生负责开教室门,让不守纪律的学生负责班级纪律,让作业拖拉、不认真的同学检查他人作业等。这样做,不仅能使这些学生改掉自己的短处,也使他们在为班级服务的工作中体现了自身价值,培养了对班级、同学、老师的感情。

可见,在现代班级管理教育艺术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得到发展,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从小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教育他们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培养合作精神,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育教学艺术的转轨

现代课堂教育教学不仅是各科教师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阵地,而且也应是学生开发智力、获取知识、培养和锻炼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堂教育教学艺术的高低与应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为此,各科教师要按照本学科的专业特点,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着眼,认真地钻研教材和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能力现状等,将教材中的知识处理到最佳状态,然后以最优秀的教学艺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到最佳程度,使其智力得到极大的开发,使学生的身心从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怎样的教育教学艺术才算是最优的呢?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应用于课堂教学艺术中,并受到了学生的特别青睐,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各科教师都要尽快地接受并掌握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与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努力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激励环境,把学生引入“设疑-探究-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即把课堂教学的舞台也尽最大可能地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三 、課外实践活动的转轨

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和渴望得到全面发展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彻底改变过去只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活动的做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锻炼一定的操作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学生人格的整合与完美。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进行。小组活动如绘画小组、书法练习小组、体育爱好小组、文学创作小组、气象观测小组等,班级活动如“保护地球环境应从我做起与保护环境与我无关”辩论会等,使学生在参与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用新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学校成功地组织了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小组,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总之,中学教育中的班级管理教育艺术、课堂教育教学艺术和课外实践活动教育艺术三者有机地结合,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创新能力、为21世纪造就合格人才非常重要,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和总结完善,以取得全优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令军.打造初中卓越班级的40个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45.

[2]蔡颖,周放,韩静.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与实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55.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应试教育班级管理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