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
摘 要:对学生的教育来说,往往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培养。而教师的伟大之处不是在于培养出了多少个科学家以及艺术家等,而更多的是在于教师以自身高尚的品格去影响以及培育出品格高尚、知礼懂理的学生。同时,教育也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懂得去关心以及关爱学生的教师是不够资格作教育者的,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品格高尚、知识渊博,而且需要给予学生关爱以及希望等,这也是教师所必备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教育;爱;尊重
对于教师这个职位来讲,人们对它没有一个严格的定论,常见的定论也就是教师应该学会无私的奉献以及热爱教学。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一定也将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对学生心灵的启发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需要做到真正地热爱教育、关爱学生,这样才能够让教育与爱同行。
一、教师的爱是理解
在教育里面没有爱是不行的,教育当中的爱也可以说是理解,教师的爱是理解,这需要教师能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的興趣以及怀揣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去倾听、去观察,让教师与学生达到心与心的沟通,让学生打心底接纳教师,并与教师敞开心扉进行交流等。如果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好老师,就必须要拥有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心,而这种爱必须要是教师发自内心的那种。同时,教师在处理班级事物的时候,需要做到认真,在学习上更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区别对待,教师要用教师之爱去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其加以鼓励。当然在教育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理解,只有教师在语言以及行为等方面做到理解学生,为学生着想,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并成为学生信任的人。这样对教育事业也是有许多帮助的,首先就是有利于教师上课,学生信任教师喜爱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如果遇到不会的学生也不会担心教师生气或者不耐烦等,而是直接在课堂之上问教师并将其学会。其次就是方便教师与学生沟通。教师的理解也会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学会与教师沟通,这样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因此,教育是需要理解之爱的,爱能让学生感到学校及教师的温暖,爱能让学生消除对学习的恐惧而真正地接受教育。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当中多给予学生理解之爱,这样不仅是一个教师所需要具备的师德,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推动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的爱是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尊,自尊是不分年龄阶段的,在教育当中教师就应该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并且尊重学生正确的选择。卡耐基曾说过“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但如果学生是错误的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比如说:随着现在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也随之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教育当中,教师们也经常采用多媒体等网络来进行教学,其主要的目的是带给教学更好的体验,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在教学当中,学生也在使用网络,而其主要目的是因为好玩,与学习无关。因此学生长期上网不学习的问题也就成为教师头疼的事情。针对这种事情教师如果强制性的去管理根本就是无济于事。因此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慢慢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从而将网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让学生喜爱学习,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果。这样的引领过程不但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心走得更近,而且对学生的教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在教育事业当中,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尊严,当教师真正地做到了保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选择,对学生错误的观念以及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地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所以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也会让学生尊重教师、尊重学生。除此之外,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之下也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需要以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以及接纳学生。就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小心因为某件事顶撞了教师,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去包容学生,在课堂之上保护学生的自尊,不能以老师的威严来打压学生,在下课之后,教师可以私下与学生构建,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尊严,而且与学生的心更近了。教育与爱是同行的,在教学当中教师的爱可以是尊重,尊重学生包容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学生许多的道理,以及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总而言之,在教育当中,教师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而且也是学生在发展当中的促进者。在教育中教师更是应该花更多时间去了解以及关爱学生,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是师德的关键部分,教师如果想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其自身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关爱学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最应该具备的就是做到全身心的热爱教育以及关爱学生这两个方面,促使教育与爱同行。
参考文献:
[1]邓文艳.与爱同行,分享阅读:《爱的教育》读书会教学设计[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12):10-11.
[2]教育与爱同行:砥砺前行的宜丰县幼儿园[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4):2.
[3]徐智慧.让教育与爱同行[A].新教育时代[C],2015(11).
[4]陈霞.教育与爱同行[J].新课程(中学),2012(7):118.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