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帅
摘 要:高校学生科技社团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内涵式发展理论探索高校学生科技社团的发展路径,以杭州某高校的做法为例,认为可以从优化内部结构、探索项目化管理模式、整合多方资源等方面解决当前高校科技类社团的发展困境。
关键词:高校;科技社团;内涵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场所,是创新能力人才的培育基地。而高校学生科技社团则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它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对于丰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科技类社团是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团体,一般具备如下特点:以专业背景为依托,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宗旨,以学术或科研竞赛为主要内容,以科技作品或学术论文为主要成果。调查显示,当前许多高校学生科技社团在运行或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1、科技社团发展管理模式落后,无法紧跟时代需求。科技类社团不同于团委学生会,更异于普通的兴趣类社团,它们具有较强的专业学科属性,社团成果往往与科研立项或竞赛挂钩。传统的科技类社团管理模式往往局限于学生自娱自乐,自由生长,指导教师挂名的居多,或者只是行政架构上提供一些指导,却很少能够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出發,来优化团队管理模式,从而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作用和功能。2、很多科技社团无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发展具有盲目性,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导致社团科技属性逐渐边缘化和弱化。一些院级类科技协会和社团由于最开始缺乏发展定位的思考,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渐渐迷失,最后不得不与团委学生会合并,成为其下设的部门。3、科技社团发展未融入院校整体规划,缺乏强有力的硬件环境支持与专业指导,资源整合度低,导致科技成果出产率不高。许多学院一方面希冀于学生科技社团出成果,在国家级、省级科研立项和各类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但事实上学生科技社团的发展却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校内大量软硬件及实验室资源仅限于上课使用,并未向学生科技社团大开方便之门。同时,院校内部资源整合率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平台支持。
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外部的延伸,如投资的扩大、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长等。就其实质而言,内涵式发展注重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对于高校科技类社团而言,注重内涵式发展即从转变发展理念入手,在外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注重优化内部结构、改进原有管理模式,以目标为导向,促进成果转化,效益提高。
1、优化社团内部结构,改进团队激励制度,打造优秀创新团队。优化社团招新模式和淘汰机制,控制成员数量,培养高年级社团骨干,以老带新,经过逐层逐步的社团考核和自我淘汰机制,优化社团内部成员结构。以杭州某高校为例,许多科技类社团在招新时根据自己的培养模式,来确定最终成员,有的严进宽出,有的宽进严出,其目的旨在不断优化社团内部结构,以留下真正愿意并能坚持下来从事科研的成员。
2、探索社团小组制项目化管理模式。一般由社团内部高年级学生骨干担任组长,每一组4至6人,以7-15天为一个小周期,1至3月为一个大周期,承担难度不同的项目任务。新招的社团成员从基础简单的小项目入手,通过后续持续的学习,不断增加项目难度,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定期交流和沟通学习心得,以利于项目后续的完成。项目的完成度与成员的考核挂钩,以此检验成员的学习进度和实现优胜劣汰。
3、整合校内软硬件资源,引入社会资源,将科技社团发展列入学校和学院整体发展规划。以杭州某高校的院级科技社团为例,学院成立竞赛委员会,在经费和硬件设施上给予社团极大支持,每年从社团内部选拔种子选手参与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以及各级各类科研立项,同时由学校牵头,整合校级资源,并引入社会资源,挂牌创新实验室,配备校外专家,与学院指导教师联合培养,从低年级开始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两年后就可以慢慢出成果,再通过校级内部资源整合,重新打造强有力的校级项目团队参加各类竞赛和项目。指导教师多由学院专业骨干教师担任,有时会引入一些横向企业项目,让研究生与社团内的本科生结成项目组共同完成,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高年级阶段,不断孵化出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高校科技类社团建设现状及发展理念研究[J].文教资料.2017.17:146-147;
[2]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载体下创新团队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2014.1:57-58;
[3]浅谈高校科技型社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策略[J].科教创新导刊2012.11:29-30
[4]高校科技型学生社团发展的维度思考[J].科教文汇.2012.4:180-181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