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物业管理人才培养

2018-09-18 07:34赵栋
世界家苑 2018年9期
关键词:物业管理人才培养高职

摘 要:在物业服务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也突显出一些问题,其中从业人员的瓶颈问题尤为突显,为此,本文在深入分析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现状及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职教育与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已走过三十年的辉煌风雨历程,伴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城镇化、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前景更加广阔。而当前物业管理人才储备基础薄弱,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职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跟不上行业发展,成为制约行业发展、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1]。因此,有必要就物业管理行业“人才困境”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就业“不尽如人意”的错节现象进行分析,探索高职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新途径。

1 物业服务行业的人才瓶颈问题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谢家瑾表示,我国物业管理业起步较晚,人才储备基础差,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精干的职业经理人匮乏,部分管理人员与所任职务不适合,职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跟不上行业发展等方面。

另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公布的近期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构成存在很大的问题,仅以下面4个表进行说明[2]。

从上述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业管理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吸纳我国剩余劳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基于从业人员的构成情况看,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其中,从各行业分流过来的人员占绝大部分,而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很少,总体学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物业管理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水平,尽快补充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目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2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招生就业情况

为了行业的发展,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同时各高校也顺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物业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据统计,我国目前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有300余所,每年招生上万人,其中以高职教育为主 。目前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大多处于东部沿海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如山东、广东、福建等地,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高校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较少,如内蒙古自治区仅3所高职院校、1所本科院校开设,具体情况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资源配置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招收本科层次学生的仅有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其余均为高职层次。高校为适应社会需求及自身发展,积极开设物业管理专业,努力扩大招生规模,缓解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其中较典型的包括:受行业自身的管理体系不完善、行业待遇偏低、社会舆论评价不高等的影响,导致许多学生不是第一志愿被录取,大学期间专业课程学习被动,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据相关资料显示,有些学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本职业的比率,较低的可达12.5%[3],作者对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2011届、2012届、2013届、2014届物业管理专业近200名毕业生作跟踪调查,结果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学生比例虽然逐年上升但平均水平仅为32%。 另外,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物业管理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校内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安排还是偏重于物业管理理论学习,课程设置、教学目的也局限于住宅物業管理服务,这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导向及工作效率。“我们培养的,是不是企业需要的”,这个问题,很值得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深思。

3 高职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思路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并保持学校与社会、行业良好互动,提升物业管理社会影响力

学校应积极参与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些社会活动,比如:与协会、企业开展各类专业研讨、岗位培训、学术交流、政策研究、顶岗实践等社会活动,实现学校理论教学与行业社会实践工作的良好互动,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效果。通过一些有规模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可以强化社会舆论宣传,使社会更加了解和熟悉该行业,深刻认识物业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社会舆论提高该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进而使更多的人关注物业管理、愿意投身于物业管理行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学校加深对社会发展、行业形势的认识与定位,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开展。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把社会上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使其作为教育教学的参考依据。

3.2 建设双师型的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适应高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专、兼职结合、双师型的教师之路。这就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物业管理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物业管理专家把企业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带进课堂,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感受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从中接受良好的职业技能、道德素质教育。另外,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也尤为重要,这不仅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人师表的重要体现。2010年开始的注册物业管理师执业资格考试为物业管理“双师型”教师的涌现又辟新渠道。此外,学校也应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理论课教师要积极的深入物业服务企业,时刻注重自身技能的“充电”,来不断适应物业管理教学跟随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3.3 切实推行双证融通

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根本方向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都为就业创造条件;在培养过程中,两者都以能力为本位、把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因此,可以推行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重新构建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将注册物业管理师、助理物业管理师、物业设备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标准、技能鉴定大纲和试题库等作为制订教学计划的充分依据,设置与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并且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学分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将职业培训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

3.4 立足物业管理工作实际,进行教材选择、教学计划制订

针对企业、学生普遍反映的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学校在加强实用教材的建设与选择时应基于物业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进行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分解,分析总结对应各岗位应具备的核心知识与能力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材选择和实习实训环节的设置,注重专业含金量、能使学生身怀绝技的课程优先选择。此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的是“2.5+0.5”(如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模式,即学生理论学习5个学期实践锻炼1个学期。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项目经理即住宅小区或大厦的负责人,属于实践型一线管理者又因为物业管理涉及内容宽泛,对管理者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建议该专业尝试“2+1”的培养模式,即2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可以就实践过程中的疑惑与顶岗指导老师进行实时交流同时又能及时应用与实践,增加顶岗实习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毕业后的就业能力,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可谓“共赢”。

3.5 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高职教育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外也应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爱专业学专业,干一行干好一行,一腔热情投身于蓬勃发展的物业管理行业中。

参考文献

[1]陈淑云.城市居住区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有效整合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9-55.

[2] 谢家瑾.物业管理企业生存状况调查[R].北京: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11.

[3]马云俊.就业为导向的物业管理[J].继续教育研究,2009(2):129.

作者简介

赵栋(1979-),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讲师,物业管理师、房地产估价师,主要从事物业管理、房地产估价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通讯地址: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南侧)

(作者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物业管理人才培养高职
浅析物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
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
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