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再用语义表征、符号表征出来,帮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教学过程;实践;探索;思考
12月19日,我有幸观摩了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小学李月佳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一课。课中,教师给学生搭建起了操作与思维的桥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段回放】
师:用1和2这两个数字能摆成几个两位数?
生独立摆,感受摆的过程。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和2交换了位置。
师:用1、2和3这3个卡片摆,猜一猜,能摆成几个两位数?
生猜。有3个、4个、6个等等。
师: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然后给同桌讲一讲。
生独立摆、写,交流。
师:谁到讲台上来把你摆的过程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边摆边讲。
生1:我先把最小的1排在十位,个位上先用2,组成12;个位上再换成3,变成13;再把第二大的2放在十位,个位上先用1,组成21;个位上再换成3,变成了23;最后把最大的3放在十位,个位上先用1,组成31;个位上再换成2,变成了32。
师:你们看懂了他是怎样摆的吗?有什么问题想问他的?
生2:他是先摆的十位,再摆的个位。
师:谁摆的与他不同?
生3:先选1和2,组成12,交换位置,组成21;再选2和3,组成23,交换变成32;再选1和3,组成13,交换变成31。
师:谁看懂了他是怎样摆的吗?
生4:他是个位、十位交换了位置。
生5:我摆的是12、13、21、23、31、32。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摆的吗?
生6:你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
生7:我用连线的辦法。(生一边讲一边连)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请孩子们想一想:如果不摆卡片,你怎么来保证用1、2和3这三个数字能组成6个两位数,而且不重复也不遗漏?
生1:每次用两个数字交换位置能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生2:先确定十位数的数字,然后把剩下的2个数字分别放在个位上,可以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生3:先确定个位数的数字,然后把剩下的2个数字放在个位上,可以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
教师补充,总结方法。
【思考】
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老师们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令人担忧的是,“纯操作”的现象在广大农村学校还占有较大比例,学生“单纯”地操作,操作后教师没有将其操作的过程与算式(竖式)、结论建立联系,没能用语义表征出来,导致学生没能经历直观—半直观—符号化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浅层上,没能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而李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一课,深刻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架设起了操作与思维的桥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本节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探索最简单事物的排列个数,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感悟排列的思想方法。这一内容抽象性很强,李老师根据二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这一重要特点,运用直观的手段组织教学。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到用3个不同的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课中,李老师让学生先用1、2两个数字卡片独立摆两位数,再用1、2、3三个数字卡片摆两位数。动手操作前,引导学生先猜测可以摆几个两位数,再边摆边在草稿本上记下来,有用交换数字的办法,也有用确定十位的办法,还有用确定个位的办法,以及用连线的办法。然后与同桌说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全班交流时,组织学生倾听同伴的发言,参与评价他人的操作过程,补充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不惜浓墨重彩,用“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的”“你觉得他的摆法怎样”“谁知道他是怎么摆的”“谁看懂了他的意思”……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台上台下的孩子都能把操作过程用语义表征出来。不仅如此,老师还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如果不摆卡片,你怎么来保证用1、2和3这三个数字能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而且不重复也不遗漏?”这样,促使学生脱离摆实物而去思考,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这样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用3张卡片可以摆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排列与组合思想的感悟和认识;体验到了按一定顺序思考问题的价值,体会到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序”,积累了有序思考问题的经验和动手操作的经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动作表征、语义表征和符号表征的融合,从而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
作者简介:曾海燕,女,汉族,重庆云阳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及教材研究。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