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中医院,江苏 邳州 221300)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因此又被称为宫外孕。宫外孕在所有妊娠中约占1%~2%,而95%以上的宫外孕均发生在输卵管[1]。本研究指在探讨腹腔镜保守治疗与化学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今后临床治疗异位妊娠提供参考依据,现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选择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0~40岁,平均年龄为(29.2±1.0)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0~40岁,平均年龄为(29.5±1.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米非司酮每天口服2次,每次100 mg,连续使用3天,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按50 mg/m2给药。患者用药后常规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患者阴道是否出现流血、腹痛、肛门坠胀等症状[2]。在治疗后的第4天和第7天,检测患者的血HCG值、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保守治疗,患者术前行常规检查,术前准备与一般妇科手术相同,全部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在脐下缘穿刺,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当气腹压力达到12mmHg时,将Trocar和腹腔镜置入其中,在腹腔镜直视下,将腹部两侧做手术操作孔,患者均取头低脚高位。临床医师通过腹腔镜观察患者输卵管及周围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处理。若患者为输卵管伞部或近伞部妊娠,则需切开输卵管伞部或采取挤压技术处理;若为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破裂口较小,则应在妊娠包块最薄弱的地方切开输卵管至管腔;若已经出现妊娠破裂,应该由破口处往两端行纵切口。患者在切开输卵管后取出胚胎组织和血块,给予电凝止血处理,术毕清洗盆腔,给予适量抗生素做好相关并发症预防工作。
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子宫内妊娠率及同侧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等指标。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再次宫内妊娠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同侧再次异位妊娠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的并发症、再次宫内妊娠及同侧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
异位妊娠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引起高度的临床关注,除了需要尽早诊断,还应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3]。除此之外,对于有保留生育意愿的适龄女性,还应最大限度保留其生育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宫外孕主要的方法包括化学药物治疗、输卵管切除术(根治手术)、输卵管开窗取胚术(保守性手术)。本研究中主要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蛉,其中甲氨蝶呤可阻断二氢叶酸还原,有效抑制四氢叶酸生成,从而干扰细胞内的嘌呤和嘧啶合成,进一步阻断DNA和RNA及相关蛋白表达,迫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米非司酮属于孕酮拮抗剂,而孕酮是维持体内激素水平稳定的重要物质,可通过作用于蜕膜组织和绒毛细胞,抑制滋养细胞繁殖,诱导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凋亡,促进胚囊坏死,但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因此应慎重使用。
近年来,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异位妊娠治疗中,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已得到广泛证实。本研究通过对异位妊娠患者给予化学药物治疗和腹腔镜下输卵管胚胎取出术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再次宫内妊娠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同侧再次异位妊娠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宫内妊娠率,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