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
(昌吉市人民医院妇科,新疆 昌吉 831100)
子宫脱垂是子宫下降至坐骨棘水平甚至全部脱出阴道口外,通常会伴有阴道前壁、后壁膨出症状[1]。目前针对子宫脱垂多采用手术治疗,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临床常用术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对阴式子宫实施了改良,为此本研究对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作如下分析阐述。
入选本次研究的56例患者均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子宫脱垂治疗的老年妇女,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各28例的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年龄61~72岁,平均年龄平均年龄(66.5±1.8)岁,病程1~4年,平均(2.5±0.5)年,参照组年龄64~69岁,平均年龄平均年龄(66.5±0.8)岁,病程2~3年,平均(2.5±0.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全麻起效后,对阴道口及下腹部进行常规消毒。将重锤拉钩置于阴道后壁,充分将宫颈暴露后,观察前壁膨出情况,在宫颈下方作一个与阴道壁深度相符的横形切口,将弯剪于切口进入至膀胱阴道黏膜间隙,游离膨出膀胱,向上牵拉宫颈并切开四周黏膜,对阴道后壁黏膜实施分解游离,将主韧带分离结扎后取出子宫,常规修补后放置引流管关闭腹腔。观察组: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在游离膀胱前的操作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保持一致,之后采用将子宫向上外翻操作取出子宫,并对阴道断端采用单层连续缝合,完成阴道壁修复后放置引流管关闭腹腔。
比较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采用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总有效率
子宫脱垂的发病率较高,尤其以老年妇女为主要发病群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2]。目前针对子宫脱垂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阴式子宫切除术,但是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使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是微创术式的一种,采用此种术式治疗,机体所遭受的创伤较小,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不会使患者的肠管遭受损伤,患者组织功能所受的影响得以有效减小[4]。同时改良后的术式在手术中不需要对韧带残端采取打结处理,而通过采取韧带断端、阴道壁黏膜采取单层连续缝合法实施缝合处理,避免残留死腔,不仅降低了手术难度,使手术时间相应缩短,还能够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使术后残端发生血肿的情况得以降低,更利于盆底组织、筋膜的支撑水平得到优化[5]。而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比参照组要少,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参照组。由此表明针对老年妇女子宫脱垂采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为优良,更具临床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