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 慧 李 爽 王宇楠 张 蕊 卢 明 朱宇华 马 祥 贾秀萍
随着医疗设备研发能力及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大多数医疗设备自身功能基本上可以满足患者及医疗机构的诊疗需求。但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是否能够在保证准确诊疗的同时给患者及医院带来应有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效益及设备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了解辽宁省公立医院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探究导致辽宁省二、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资源配置效率水平较低的原因,本研究对辽宁省二、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医院充分发挥设备自身功能、提高设备配置效率提供可行性建议。
“辽宁省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与推广综合示范工程”项目调查发现,10万元以上设备在医院设备总价值中占比较大,其运行状况基本可以作为医院所有设备运行状况的代表,因此本研究中设备指价值10万元以上设备。为了能客观、真实反映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结论的科学性,本研究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从辽宁省二、三级公立医院中抽取30所医院,在“辽宁省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与推广综合示范工程”项目的调查基础上,设计设备运行状况调查表,对样本医院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发放问卷30份,回收问卷3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运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设备超期使用年、故障率、使用率等敏感指标,均采用二次计算的方法,即对指标的原始数据如设备启用时间、维修停机时间、能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时间等进行调查,经过再次计算得出超期使用年、故障率、使用率等,有效避免了医院填报者主观填报数据和有意调整数据的情况。
30所医院2013年固定资产总值391 948万元,其中设备资产160 632万元,占比为38.10%,其中77.50%的医院中设备资产占比>50.00%。2012年检查收入占比(指检查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比例)同比增长1.23%,2013年同比增长0.38%,检查收入占比逐年升高。2011-2013年,年均设备及辅助设备维修(护)费242万元,占医疗总支出的1.50%;30所医院中维修(护)费占比最大值为3.40%,最小值为0.03%。
2.2.1 设备产地构成。调查得到10万元以上设备数量2 763台,总价值为149 519万元,其中部分设备数据不完整,在后续分析中将酌情剔除。有产地记录的设备有2 643台,价值148 210万元,其中进口设备数量占比78.0%,价值占比80.8%。可见,辽宁省二、三级公立医院主要为进口设备。
2.2.2 设备价格构成。价格在10万~50万元(不包括50万元)的设备数量占比最高,为76.2%,价值占比25.1%;50万~100万元(不包括100万元)设备数量占比11.6%,价值占比12.4%;100万~500万元(不包括500万元)设备数量占比1 0.5%,价值占比30.8%;500万以上(包括500万元)设备数量占比最小,为1.6%,但价值占比最高,为31.8%。
2.2.3 设备购置经费来源。调查所得2763台设备中,93.0%的设备为医院自筹经费购买。可见,辽宁省二、三级公立医院设备主要为自筹经费购置。
对设备运行状况的评价,基于设备的预期使用寿命、超期使用年限、故障率、发生故障后因维修所花费的时间及费用、使用率、收益率[1-3]。
2.3.1 预期使用寿命。数据记录完整的设备有2 737台,设备预期使用寿命情况见表1。63.9%的设备预期使用寿命为5~10年,31.1%的设备预期使用寿命未达到5年。
2.3.2 超期使用情况。将财政部、原卫生部2010年12月28日印发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所规定的专用设备折旧年限作为设备标准规定使用年限,同设备实际使用年限进行比较可知,辽宁省公立医院2 763台设备中有1 032台设备超期使用,占比37.4%。超期使用的设备中,34.2%的设备超期使用已超过5年,19.8%的设备超期使用3~5年,其余超期使用<3年。
2.3.3 设备故障情况。调查得到2 763台设备中有1 340台设备曾出现过故障,占比40.3%。其中,故障率>5.0%的设备占13.3%。30所医院设备维修(护)费用占医疗支出比例及其对应的设备故障率均值见表2。可见,日常维护投入少的医院,其设备故障率相对较高。
2.3.4 设备维修情况。从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两方面对产生故障并进行维修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65.1%的设备年均维修时间在100小时以下,1.8%的设备年均维修时间在400小时以上。因维修而产生费用的设备共1194台,47.6%的设备年均维修费用在0.5万~1.0万元之间,详见表3。
2.3.5 设备收益情况。根据设备收益率的等级评价标准[4-5],对辽宁省二、三级公立医院设备收益情况进行等级评价。辽宁省设备收益等级优秀率达到55.9%,良好率为5.1%,合格率为39.0%,无不合格现象。可见,辽宁省二、三级公立医院设备收益情况目前较好。
2.4.1 不同价格设备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设备价格及其运行状况分7组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由表4可知,设备价格与超期使用年限、维修时间、维修费用、故障率呈正相关关系,与预期使用寿命、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设备使用率无相关关系。
2.4.2 不同产地设备比较。2 470台设备数据完整。分别对不同产地设备价格及运行状况进行非参数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条件为P<0.017。比较秩均值可知,价格、设备维修时间、维修费用及故障率最高的为合资设备,预期使用寿命、使用率最高的为国产设备;进口设备无明显优势;不同产地设备超期使用率和收益率无差异,详见表5。
表1 设备预期使用寿命
表2 30所医院设备维修(护)费用占比及故障率
表3 30所医院设备维修费用情况
依据《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可知,所有专用设备折旧年限至少为5年以上,即专用设备至少使用5年以上才应报废。但调查结果显示,该省二、三级公立医院预期使用寿命不足5年的设备占比31.2%,可见部分设备未得到充分使用。同时,该省二、三级公立医院大部分设备已超期使用3年以上,近半数医院的设备超期使用达5年甚至更久,可见设备在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超期使用情况严重。设备超期使用情况严重,可能是由于设备配置过度,导致部分设备闲置,无法给医院带来预期的收益,而医院为回收高昂的设备成本,不得不延长部分设备使用时间。同时,设备预期使用寿命不高,意味着部分设备可能会出现由于自身质量问题而无法维持正常功能,对医疗服务质量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人身安全。因此,医院要结合自身发展和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减少盲目投入。
从医院角度来看,最理想的设备使用状态应是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尽可能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因此造成的损失。同理,若医院缺少对设备必要的日常维护及保养,将会提高设备故障率。调查显示,辽宁省二、三级公立医院约50%的设备曾出现过故障,且设备故障率高的医院日常维修(护)费用投入相对较少,可见由于大部分医院对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缺乏重视,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再进行维修,不仅缩短设备实际工作时间、影响医院收益,还会大大减少设备使用寿命,增加医院运营成本,从而影响医院整体效益。因此,医院应增加对设备日常维护及保养的投入,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聘请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及保养,充分发挥设备具备的所有功能。
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相比价格便宜,预期使用寿命长,且本课题前期调查发现,国产设备使用率、自修率高,能够有效节省成本,带来较好收益。在维修费用、故障率等方面,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则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而言,国产设备比进口设备更经济。调查显示,设备价格与维修费用、故障率呈正相关关系,与预期使用寿命、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即设备价格越高,其维修费用越高、故障率越高,预期使用寿命越短、收益率越差。但具体是哪类国产设备具有优势以及国产设备还有哪些不足,尚需做进一步调查分析。因此,配置医疗设备时应注重实际需要,综合考虑,鼓励使用国产及价格合理的设备。
表4 30所医院设备价格与其运行状况的spearman相关分析
表5 30所医院不同产地设备比较
调查显示,辽宁省二、三级公立医院设备以进口为主。原因可能是进口设备技术领先,性能较好,售后服务相对完善,并且更易得到患者信任[6]。从医院角度来看,为了满足医院发展需要、适应患者需求、提高医院竞争力,需要选择高精尖的进口设备。但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角度来看,二级医院配置过多的进口高精尖设备,可能会加重患者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医院设备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医院配置设备时应首先考虑配置经济适宜的国产设备。当然,国产医疗设备应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设备质量与性能、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等来提升综合竞争力,进而提高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