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ESP阻滞联合PCIA对胸腔镜下肺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分析

2018-09-18 02:02张超王进全陈杨
癌症进展 2018年8期
关键词:肺叶芬太尼肺癌

张超,王进全,陈杨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重庆4000380

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临床上一般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病灶仅在一个肺叶内的周围型和部分中心型肺癌患者,通常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1]。开胸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并可引起肺不张、高碳酸血症和炎性反应等,有效镇痛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以往胸科手术辅助镇痛主要采用硬膜外阻滞和胸椎旁阻滞,胸硬膜外阻滞操作较难,有一定的失败率,并发症相对较多;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操作相对容易,但较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位置深,有误伤胸膜的可能[3]。有研究表明,ESP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胸背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较好[4]。本研究通过比较采用ESP阻滞、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的肺癌手术患者与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的肺癌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效果等指标,分析超声引导下ESP阻滞联合PCIA对肺癌手术患者切除肺叶后的镇痛效果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6—1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ESP阻滞、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纳入标准:①肺癌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2];②年龄为18~79岁;③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健康状况分级标准(2016年更新)[3],麻醉分级为Ⅰ~Ⅱ级;④所有患者均符合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适应证;⑤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②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④酗酒,长期使用镇静、麻醉及成瘾性药物。观察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为(57.5±12.2)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2.2±2.4)kg/m2;ASA分级:Ⅰ级45例,Ⅱ级1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40~79岁,平均为(55.8±14.0)岁;平均BMI为(21.9±2.1)kg/m2;ASA分级:Ⅰ级42例,Ⅱ级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SA分级、BM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麻醉诱导药物:咪达唑仑0.02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药物:通过脑电图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注射液的效应室浓度为2~4 μg/ml及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为3~4 μg/ml,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03 mg/kg;手术结束前20 min给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0 μg+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常规PCIA镇痛(50 μg舒芬太尼3支+5 mg地佐辛2支+5 mg托烷司琼1支,加至0.9%氯化钠溶液中,共100 ml)。

观察组患者采用ESP阻滞、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患者取侧卧位,于T4棘突处使用超声高频线阵探头进行正中矢状位扫描,然后将探头移至T5横突,平面外进针,依次突破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在竖脊肌深面与横突的间隙,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25 ml,20 min后采用针刺法检测阻滞平面。其余与对照组方法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被推入手术室时(T0)、麻醉诱导插管后(T1)、切皮时(T2)、拔管后(T3)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12、24、48 h的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PCIA按压次数及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后,采用SOLAR8000多功能检测仪(美国GE公司生产)持续监测HR、有创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T0时刻,两组患者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MAP、HR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AP、HR测定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P﹤0.01);麻醉方法和时间变化对MAP、HR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1)。(表1)

2.2 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PCIA按压次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PCIA按压次数分别为(4.0±0.7)μg/kg、(3.6±0.9)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1±0.9)μg/kg、(8.4±1.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01、20.254,P﹤0.01)。

2.3 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VAS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VAS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方法和时间变化对VAS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MAP(mmHg)HR(次/分)T0T1T2T3T0T1T2T3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比较(±s)

组别 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6/60),低于对照组的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47)。(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n(%)]

3 讨论

目前,肺癌的首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切除原发病灶及胸腔内转移的淋巴结,并且可以保留正常的肺组织,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此治疗方法仅适合早中期、Ⅲa期以及病变仅在一侧胸腔的Ⅲb期肺癌患者[4-8]。不同类型的肺癌,一般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周围型及部分中心型肺癌患者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叶切除术可对患者的肋骨、肋间肌肉及神经造成损伤,术后疼痛剧烈,多数患者因疼痛而呼吸活动受限,因此术后易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在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作用下,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9-11]。有研究表明,围手术期多种方法联合镇痛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12]。

目前,临床上开胸手术时采用的镇痛方式包括止痛剂镇痛、硬膜外镇痛和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等,但止痛剂多口服或肌内注射,血药浓度在体内不同部位存在差异,镇痛效果不好,不良反应多;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较好,可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减轻应激反应及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等,但胸部椎体呈叠瓦状排列,相关穿刺操作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易引起硬膜外血肿、感染等;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相对容易,但较ESP阻滞位置深,有误伤胸膜的可能,ESP阻滞操作更简单[13-14]。为寻找更有效的镇痛方法,本研究比较采用ESP阻滞、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的肺癌手术患者与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的肺癌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效果等指标,分析超声引导下ESP阻滞联合PCIA对肺癌患者手术切除肺叶后镇痛效果的影响。ESP阻滞的麻醉药物注射部位为T5横突,药物可透过肋间内肌和外肌,经肋横突孔阻滞胸脊神经背侧支和腹侧支的起始部位,达到相应的镇痛效果,甚至部分局部麻醉药物可到达椎旁区域,起到抑制内脏痛的效果,且横突上无重要的组织器官,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5]。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麻醉方法和时间变化对MAP、HR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在T1、T2时刻,观察组患者的MAP、HR均高于对照组,主要由于ESP阻滞可对胸肌及椎旁区域产生镇痛效果,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于单独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而T3时刻,观察组患者的HR低于对照组,说明ESP阻滞联合PCIA对拔管后患者的心率降低更有效,有利于患者康复。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麻醉方法和时间变化对VAS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在术后2、4、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均低于对照组,说明ESP阻滞、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对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观察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PCIA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使用ESP阻滞可明显降低患者镇痛药物的用量。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主要由于ESP阻滞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在竖脊肌深层与T5横突的间隙,而横突上无重要的血管、器官,所以降低了血管损伤、胸膜神经损伤、阻滞失败的发生率。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ESP阻滞、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对肺癌患者在切除肺叶术中进行镇痛,弥补了以往镇痛方法的不足,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促进患者康复;不足之处在于未对患者术后炎性反应进行检测,今后可增加这部分研究,对ESP阻滞、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的镇痛效果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超声引导下单次ESP阻滞、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减轻术后疼痛。

猜你喜欢
肺叶芬太尼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