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童趣式”幼儿美术课堂的建构

2018-09-17 09:21李亮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幼儿美术课程游戏化

摘要:“游戏”是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一道亮丽色彩。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构筑童趣式课堂,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美术。教师要通过游戏唤醒幼儿的生活智慧,提高美术参与兴趣;在游戏中顺应幼儿的自由生长,让幼儿掌握美术技巧;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组织幼儿在丰富的审美活动中升华多元情感。这样的教学能让幼儿在童趣式课堂中感受游戏精神,提高美术能力。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童趣式课堂;幼儿美术

游戏是幼儿进行自我肯定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形成自我能力的媒介。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将美术教学转化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积极构筑童趣式的美术课堂,让幼儿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生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教师示范、灌输的教学模式,能促使幼儿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寻回童真和拙趣,进而更积极地创作精彩的美术作品,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一、 唤醒,创生灵动智慧

教师要改变对于美术游戏课程的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课程游戏化并非指纯粹用游戏来取代教学,而是指将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的探索中。这样能唤醒幼儿的智慧,促使幼儿在游戏的触动下提高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提高美术能力。

在幼儿初次了解造型艺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玩泥巴的方式唤醒其智慧,促使幼儿激发参与的兴趣。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欣赏给幼儿展示艺术家如何通过双手将泥巴转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激发了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提出:“大家想不想自己参与到玩泥巴的过程中呢,大家一起用自己的双手搓一下、捏一下,将泥巴转变为自己喜欢的形状。”这样就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促使幼儿参与到玩泥巴的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亲自调配了解如何才能让泥巴干湿得当,便于塑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头脑中先构想自己想要捏的事物,然后尝试用泥巴将其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唤醒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在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融合各种游戏的成分,积极唤醒幼儿的游戏精神,构筑童趣式的美术课堂。这样的美术教学更加生动、不死板、内容更丰富,能更好地吸引幼儿专注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让活动更为有效,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美术经验。

二、 顺应,引导自由生长

童趣式的美术课堂还必须顺应幼儿自由生长的规律。教師不仅要注意美术课程游戏化的深度,还要注意其广度,要促使美术教学和幼儿的生活实践融合在一起,将游戏归还给幼儿,关注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在顺应幼儿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幼儿自由生长,促使幼儿掌握各种美术技能。

在进行《水墨游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用笔、用墨技巧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墨彩和宣纸进行融合的过程,进而自主掌握相关的绘画技巧。教师可以先让幼儿通过视频投影的方式了解一下水墨绘画的基本特点,然后组织幼儿参与到“看谁调的墨色最像”这个活动中,幼儿要尝试学习如何用笔、用墨,掌握怎样调配才能让墨色浓淡适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加“一笔画叶子”的活动,展示运用中锋、侧锋等笔法绘制的叶子,并让幼儿尝试模仿,看看谁能最准确地画出叶子,掌握这些水墨画的技巧。在这样的教学中,幼儿在游戏和竞技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并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文韵味。

教师可以参考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幼儿关注一些被自己忽略的事物。这样就能在顺应幼儿能力特点的基础上促使其自由生长。

三、 丰实,形成实践体系

在童趣式美术课堂中,教师要避免用纯粹的灌输进行教学,而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中。除了鼓励幼儿参与到绘画活动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到各种创新美术活动中,将手工等形式融合到美术创作中。这样的教学能让美术课程内容更为丰富,也能有效形成完整的实践体系,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在尝试展开《纸浮雕》的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造型能力,促使幼儿提高立体思维能力。由于幼儿立体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如果只是示范演示,幼儿可能很难真正理解该如何完成该纸工作品。教师要积极构筑实践体系,鼓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这种美术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构筑构思、画图、制作、粘贴一体化的实践体系,让幼儿逐步掌握这种技能。首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经典的作品,并让其思考自己要展现怎样的作品。此后教师鼓励幼儿先将自己构思的作品画下来,巩固幼儿的绘画能力。最后指导幼儿通过折叠、卷曲和剪贴的方式完成制作纸浮雕的全部过程。这样的教学整体性很强,而且也能将动手游戏融入进去,体现了游戏精神。

课程游戏化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而不是用单一孤立的游戏进行教学。教师要逐步架构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相互融合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

四、 审美,升华多元情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更要促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将教学回归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展开实践观察,尝试感受美、体会美,升华多元情感,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在绘制“秋天来了”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到“寻找秋天”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感悟。教师首先鼓励幼儿通过拍一拍的形式,去大自然中寻找最具有秋天特点的植物,然后将其拍摄下来。这样能让幼儿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丰富内心情感。此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摄影作品和其他与之同主题的美术作品展现在一起,让幼儿进行对比分析,说说利用绘画是否也能像照相机一样将秋天的神韵展现出来。

学龄前是幼儿参与造型艺术活动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和欣赏这些形式促使幼儿对现实生活进行积极观察,形成深刻体验,并尝试展开美术创作活动。教师要基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在确保基本游戏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将游戏精神渗透到美术活动中。这样的活动能积极构筑具有童趣的美术课堂,促使幼儿激发美术经验,更积极地展开学习。

参考文献:

[1]吴小丹.生活与童趣:幼儿美术教育创新对接[J].科学大众,2012(11).

[2]管亚静.浅论生活与童趣:幼儿美术教育创新对接[J].好家长,2016(11).

[3]林静.翱翔在童画世界里——小议幼儿美术创作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好家长,2017(38).

作者简介:李亮,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临湖第一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美术课程游戏化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新课标背景下幼儿美术绘画教学探析
浅析幼儿美术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
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研究
幼儿美术教育“麦当劳化”现象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