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口单招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对口高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的实际效果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有鉴于此,本人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大量开发应用,会计的手工操作正逐步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企业中已经呈现普及的趋势。因此,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了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中非常重要、居于核心地位的一门课程。在对口单招会计技能考试中,会计电算化也是其必考科目。本文将从目前江苏省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入手,探究其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 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 对口单招
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是指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考试,简称对口单招。对口单招招生考试是为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推出的一种招生形式,这是一种新型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也有力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门槛低升学率高、升学就业两不误、专业知识学习早、就业前景广阔等优势,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欢迎。
(二) 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
2008年,江苏省对口单招招考方法做出重大改革,首次将财会专业技能纳入考试内容。2016年江苏省对会计专业技能考试进行了第二次改革,改变了考试方法、考试项目和调整了项目分值,考试内容参见下表。
(三) 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有效教学的意义
如上表所示,财会专业对口单招技能考试满分300分,其中会计电算化分值为100分,于每年3月份举行。一方面技能考试总分会作为能否参加理论考试报名的依据,即全省技能考试分值前85%的,将有资格报名参加4月份理论考试,另外15%的学生则会失去高考机会;另一方面技能考试的分值纳入高考总分计算,如果学生考得不理想将直接影响高考的总分,甚至影响其进入本科学习的机会。另外,企业目前对会计用人的要求是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练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及创新能力等。因此,无论从高考考分要求还是从学生将来的就业要求的角度来分析,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已经变得相当重要。
二、 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 技能考试方式变革,学生不易适应
从2016年起,江苏省财会专业技能对口单招进行了重大变革,技能考试最大的变化是考试方式的改变。改革后的技能考试主项统一采用机考并由电脑自动阅卷评分。由上表可知,初级会计电算化和会计账务处理分值分别为100分和150分,占总分值的83%,对技能考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且均采用上机测试和自动评分的方式,对学生电脑操作水平和细心细致的要求一下提得很高。对学生来说,可能是自己会做的题,也往往会因为操作失误而拿不到分。特别是对很多住宿生来说,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只能在课堂上,他们应试的难度与非电脑自动评分比就更大了。
(二) 软、硬件投入不够,教学设备不足
會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设备不足和设备落后会成为其障碍。要想开展好会计电算化实训,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硬件和软件。在近两年对口单招考前进行云平台练习时,江苏省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教学QQ交流群里就不断有老师反映电脑卡死,学生没有办法正常训练,抱怨学校硬件设备跟不上。据了解,有的学校可能配置了专门的电算化实训室,但是电脑配置低、网速和运行速度慢,影响了有限时间内的有效训练。也有的学校安排会计电算化课程和计算机课程共用一个机房,从而经常导致会计账套文件的损坏和丢失甚至软件丢失等问题,影响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效率。同时,计算机软件版本更新周期比较短,也会造成硬件设备水平落后于软件配置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成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有效教学的瓶颈。
(三) 教学安排上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不重用
对口单招考试总分1000分,其中理论分值占了70%,技能分值只占30%,理论体系庞大。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学校还是更重视占比达70%的理论课的教学,对技能教学不够重视。其实,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经济学科,通过会计电算化等实训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从某些学校的课程表上可以看出来,理论教学的课时占了约90%以上。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训时间不足,任课教师只能按照考试大纲要求“为考而教”,急功近利,最终结果可能不是“学以致用”而是“学以致考”。
(四)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据调查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老师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没有系统地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且大部分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缺少校外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实践经验。试想没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师资队伍,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有的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甚至安排计算机老师担任教学工作,如此安排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考虑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系统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因计算机老师只能从电脑操作的角度教学,故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有效性。
(五) 财会专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整体偏低
目前,中职学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的学生,而且是被普通高中筛选之后的学生,中考成绩普遍不理想,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自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的态度是不够端正的,自控、自制的能力弱,他们对于较难或者较为枯燥的课程普遍会存在厌学情绪,不仅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会比较情绪化。很多中职学生没有形成成熟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差的,有部分学生平时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生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相对来说也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少。学生的现状,给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的有效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 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
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现实教学中又存在诸多的教学瓶颈。如何突破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瓶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到实用技能并取得高分,是一线教学教师的使命。鉴于此,笔者在十多年的对口单招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师生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也就是说,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备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专门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做到以生为本,正确认识到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课时安排上适当加大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时,保证教师能够有时间按照要求训练学生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负责。对教师来说,要让学生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当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意识到其不仅关乎考试的分数更关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才有可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
(二) 强化师资建设,培养高素质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
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师资的水平是关键。优秀的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从业经验和计算机知识,更要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的使用功能。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
1. 安排教师到财务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实践,让教师参加最专业的培训;
2. 安排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践,熟悉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的流程与方法,把真实的经济业务与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完美结合;
3. 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把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教师;
4. 多与同类学校的会计电算化老师沟通,特别是向每年高考成绩特别好的学校的老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学为己用;
5. 参加各类会计专业培训和进修。因为会计电算化和所有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都是相通的,专业的培训和进修让教师保证自己以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总之,担任会计电算化教学任务的老师自身也要善于学习,主动提升自身的会计电算化理论跟实践的水平。
(三) 教师加强专业研究,自编会计电算化校本实训资料
对口单招的教学,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对教材的内容分模块进行重新整理和设计,自编会计电算化课程校本使用的实训资料,便于有效教学的实施。首先,编制分模块的训练资料。意图是通过项目训练扎扎实实掌握好每一个子模块的功能。这是因为会计电算化各模块前后紧密联系,前面每一步的操作都是为后面的操作打基础的,一旦出现错误,可能会无法顺利执行所有功能的操作,自然会导致考生失去部分的分数。其次,编写综合训练资料。资料编写时要注意在考试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难度,每一套训练资料对模块功能的体现要各有侧重,否则就是简单的重复。最后,编写强化训练资料。这一阶段的试卷要模拟真正的高考,可以参考高考试卷的格式进行。尤其要注意,把会计电算化与另一项单招技能——会计账务处理进行知识上的衔接和融合,因为两门考试都要运用到会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编写校本训练材料时可以把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填制等相通的内容融为一体,提高练习效率。校本实训资料编写总体上要做到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 教学内容模块化,营造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氛围
学校安排的教学课时不多,教师要把会计电算化与会计理论、账务处理等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来进行教学。建议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训练模块、专项训练模块、综合训练模块和强化训练模块,并合理安排教学训练时间:
(1)三年级上学期,将会计电算化分以下四个模块开展基础和专项技能教学:新建账套、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日常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处理。通过基础模块和专项模块的训练,让学生夯实电算化各项目训练的基础;
(2)综合训练模块由教师将各模块内容组合成试卷形式进行综合训练,教师对训练试题设计的难度要由浅入深,每一套综合训练试卷之间都有不同的功能侧重,也需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进行;
(3)三年级下学期至考前,专门进行强化训练模块的教学和训练。训练过程中强调考试内容前后的连带性,防止出现因小失误后带来的连锁反应,特别要训练学生一旦做题操作中出现问题怎么进行处理的技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发挥得游刃有余。
在每一个模块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学生主体性、落实教师主导性地位。会计电算化是操作性非常强的技能培养课程,光靠教师讲不行,要让学生多动手并根据每项教学任务自我探究性地学习。教师要善当配角或幕后导演,在教学内容上讲清原理、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具體实践任务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课堂中的学生就是岗位情境下的“徒弟”,教师就是“师傅”。教师要允许学生多一些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空间,在学生自主操作中,要反复巡视,及时纠正和解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关键细节要进行重点提示,对操作结果要进行严格把关。每个模块内容完成后教师要注意点评,进度超前的同学可以协助老师去处理其他同学的问题,努力营造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角色不是放任自流,一定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
(五) 精心研究考试标准,强化学生考试意识,提升学生整体成绩
既然是对口高考,那么考试要拿高分的要求自然不可避免。因此,教师和学生要一道要仔细研究考试标准,针对考试标准进行教学和训练。在各阶段训练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分析出题规律,从而不断强化考试意识。特别是三年级下学期至考前,要多进行仿真练习和测试,实现手工账务处理模拟与会计电算化模拟以及珠算模拟的衔接。模拟考试的地点可以按照正式高考的要求放在机房进行,让学生提前感受高考的环境与氛围。目的有二:一是通过测试,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查漏补缺;二是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调节好考前的心理,克服心理障碍,力争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考试。
另外,学校还要加大软、硬件的投入,与时俱进,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对口高考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无论是课程的复杂性,还是师生的不确定性,都会对实际的教学产生影响。但是,只要引起足够重视,不断钻研和探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彭华康.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6(21).
[2]沈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研究[J].山西青年,2016(10).
作者简介:袁林青,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