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分析

2018-09-17 09:56杨秀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创新能力培养高校

杨秀冬

摘 要 考试制度是高校教学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作用。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则研究了现阶段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则重点探讨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措施,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教师、学者参考意见。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 考试制度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考试内容改革需要将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力作为重点。”然而,现阶段高校考试制度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制度存在一系列的弊端,需要具体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建立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考试制度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1适应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现阶段高校考试内容和形式单一,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采用的仍然是闭卷考试的形式,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学生进行自主发挥的题很少,这样的考试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而进行考试制度改革,改变以往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向创新型人才转变。

1.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需要

高校以多元化的考试形式追求多种途径、多种角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考试当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创新意识。学校通过调整考试内容结构,以主观表达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应用,同时还能联系实踐,锻炼能力。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历练,通过对考试的每一个环节做出详细的规划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考试中体验成长,不断的锻炼心理素质,提高思想道德。

2现阶段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2.1考试形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高校考试形式通常分为笔试、面试和综合考试三种,笔试为学生在考卷上答题,分为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面试为学生和教师面对面的进行,可以分为口试、演示等形式,综合考试是指笔试和面试同时进行。这三种考试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采用的仍然是闭卷考试的形式,对于口试、实践操作技能考试形式应用的不多,这样的考试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是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对学生全面知识的考核,且这样的考试形式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准确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的教学质量。

2.2考试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很多高校只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内容也只是考察教材中的内容和教师所补充的知识,这样重理论轻实践能力的考查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的考试往往是任课教师出题,而任课教师为了学生考试过关,就会在考试前划出范围,将考试的重点内容明确的标记出来。命题形式往往是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名词解释题,材料分析题很少。这样学生就会只复习教师所列的重点。这样的考试只是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能力,注重的是教材知识,忽视学生综合能力。

2.3成绩量化比例体系还不成熟

现阶段很多高校已经建立成绩量化比例体系,但是体系不健全,有缺陷,过于注重期中、期末成绩,忽视平时成绩。而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项目只是单纯的考虑学生上课表现,以及平时的出勤率等,考核项目尚不完善。同时教师统计完学生的分数后也没有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没有全面的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创新能力情况。

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措施

3.1构建全过程的考试制度

3.1.1选择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应该以“目标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方式灵活化”的原则来进行,单一的考试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容易让学生形成标准答案这样的思维,不利于创新意识的提高。因此,高校需要探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以产品设计、调查报告、小组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并结合口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对于英语、日语这样的外语考试中可以采用笔试加口试的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考试形式可以采用上机操作考试形式。

3.1.2改革考试内容

优化考试内容,调整考试内容结构,扩大逻辑分析等主观题的比例,选择有挑战性、竞争性,富有创新意识的考试内容,既能够反应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命题的过程当中考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的测评学生的的素质。

3.1.3实行全过程性考核

改变以往的注重学生考试结果的做法,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单元测试等方面的成绩,这样全过程的考核方式能够让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平时学习当中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考试作为评价学习结果的手段要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对教材内容作了详细的讲解后可以要求学生对所讲内容进行总结。其次是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问与讨论的形式考查学生。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联系实际,列出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完成题目。

同时还要注意考试实行全过程的监管管理,做好考前、考中、考后三个过程中的工作。首先考前需要教务部门与学院组织各任课教师,共同探讨考试的形式,注重考试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联系起来,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整个考试当中。考中,需要加强考试环境的公平公正,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可以不断的完善《考场规则》、《学生作弊处理条例》、《监考人员守则》等规章。考后制定考试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对考试试卷的质量做出评价还要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综合评价分析学生水平。

3.2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制定奖励政策,对于那些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教师给予肯定,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3.3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发展性评价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学要以人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以教学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习为主要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的主动权全面的给予学生掌握。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局面,让学生真正的主导课堂,充分享有参与权和选择权。这样就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不断的发散思维,从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发展性评价,坚持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即不以学生的成绩结果为唯一的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而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的统一性,以实现学生全面的自我发展评价。

3.4建立成绩量化比例体系

将学生的考试总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30%,期中、期末成绩占40%,试验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预习报告两方面,期中、期末成绩包括闭卷和开卷考试成绩,试验成绩包括平时操作、试验报告、试验考核三个方面。同时还可以在这个的基础上实施加分制,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抢答、自学评价、论文编写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加分,最高10分,這样的成绩量化比例体系能够调动学生自我表现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各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特点相应对量化评估的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以此保证量化成绩评估体系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4结束语

法国教育家斯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传授学生已有的知识,而是为了将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唤醒价值感和生命感。”由此可见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及时更新教育内容。考试作为评价学会说呢过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改变传统考试制度中形式、内容不合理等情况;不断完善成绩量化比例体系,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

总之,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师生对考试有全面的理解,对考试内容、形式等进行改革,将考试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康永祥.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教育探索,2012(09):91-92.

[2] 龚江辉.整合课程模式下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03):4-5.

[3] 张少杰,张心余.再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2(12):1-2.

[4] 李茹.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29-32.

[5] 何云鹏.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253-254.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创新能力培养高校
浅谈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制度的错位和实施战略定位的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新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制度浅析及场地改造方案设计
大学体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